当夜。林士弘指挥盘踞在深山里的楚军进行突围,但是突围的命令才刚刚发布下去。其手下士卒却尽是哗变。他们本来就不愿意远离家乡,随林士弘至荒蛮的建安去,而眼下林士弘穷途末路,士卒们在有心人的策动,以及赵军风闻司的挑拨下,顿时哗变。
士卒们一拥而上,冲向林士弘所在的地方。林士弘组织了亲兵进行反抗,但这些亲兵也没有什么战意,不是被砍死,就是逃跑。
最后林士弘被杀,林药师,王戎二人则是逃脱,而哗变的士卒,拿着林士弘楚帝的冠冕,以及私铸的帝印,向就近的赵军投降。
这一切都是写在了宋金刚向幽京的告捷的奏章内,已是呈放在了李重九的桌上。
李重九简短地看后,这一行几十个字内,又是一名隋末枭雄,在穷途末路中结束了自己一生。想到林士弘起兵至今日,也算是最后一名反隋的义军首领了吧。
本来李重九想给林士弘厚葬的,但是一旁官吏反对,说林士弘生前曾经称帝,这样的人不可以厚葬。李重九听了也就取消念头。
至于林药师,王戎也是被抓到,现在正押往幽京。看到王戎的名字,李重九想起此人是曲嫣然的仇人,当下大笔一挥,将林药师,王戎二人改押至洛阳即可,不用运至幽京来。
至于王戎交给曲嫣然处之,身在薛万述的应是会明白自己的意思。
林士弘身死,拿着他的人头向李重九换平安的岭南王冯盎也是上表投降,率岭南二十州正式归附赵国,并自请至幽京参拜李重九,从此长住幽京。
李重九看信后,知道冯盎的意思,当然对于当前而言,岭南冯家的地位,暂时还没有人可以代替。所以李重九决定下诏,封冯盎为南海郡王,世袭罔替,并命他为建安郡守。同时李重九在诏书说,岭南至幽京路途遥远,李重九怜他年事已高,可不必前来幽京参拜,可命其子代替他来幽京朝见。
对于冯盎安抚之后,李重九令大将阚棱,为南海总管,节制岭南各州,让他率军一万直接进驻南海郡,并帮助冯盎平定建安郡叛乱。
同时李重九决定在岭南各郡执行郡县之制,由阚棱从俚人,汉人中挑选有才能的人,来管辖各州,至于冯盎有监督之权,随时可向李重九上奏,以免汉人官吏不法之处。
冯盎投降,林士弘身死,南面再没有威胁李重九的力量,让阚棱坐镇岭南后,李重九下诏令宋金刚,萧铣班师返回丹阳,江都,修兵整顿,让战乱已久的江南休养生息。
至此天下诸雄,除了李唐尚在外,尽数剪灭!
PS:本书还有半个月完本,在这里向大家求一下赞!帮帮忙,让本书到首页赞榜下!最后一次机会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一十九章 正朔(第二更)
临朔宫大殿。
“陛下,这是礼部为你所绘的最新地图!”
一名礼部官员向李重九禀告。
“抬上来!”
“诺!”
当下殿外响起了沙沙的脚步声,六名礼部的官吏,抬起一副与墙等高宽的地图进入大殿,然后徐徐在李重九面前展开。
地图主要灰黄二色的,陆地用黄色才表示,而海域则用一片灰色来代表。
这就是现在大赵的疆域啊!
李重九发出一声感叹,踱步走到了地图前。这地图绘制得十分精致,将郡县都标准了出来,以及大小江河山脉,此外还有北面草原诸部,东面各部,李唐。
大赵现在的疆土北至大漠,瀚海,这里是赵国征东都护府,白道都护府所在,昔日大隋强盛时,因为东突厥尚在,也没有到达于此。汉武帝在世也没有平定这一地区,到了后来汉朝经历数代皇帝的努力,才将版图延伸到这里。
再往北去就是漠北,那里还有铁勒诸部,由于大漠瀚海的存在,这里暂时就是大赵军力的极限所在了。在那里铁勒原先最强大的薛延陀已灭,现在取代他的则是回纥,此外还有诸多铁勒部落,再往西则是西突厥,吐谷浑。
而大赵的版图东面则至大同江,也就是高句丽故地的边境。当初大隋朝没有征服的高句丽,现在已是赵国的辽北五郡,赵国恢复了当初汉四郡的版图。
在大同江东面的新罗,百济两国已向大赵称臣。在平定高句丽一战中,表现得格外卖力。已是赵国坚实的盟友。看在二国一贯恭顺上,所以李重九暂也没有将两国收入版图的意思。但是不排除将来子孙有这个打算。
眼下赵国京师在幽京,对于东面和草原控制力极强,新罗,百济现在仰赵国鼻息的存在。所以李重九丝毫不担心,历史上灭了高句丽后,新罗会反攻一统朝鲜半岛,赵国水师随时可以出击,而且还有百济在牵制新罗。
在新罗之外,就是小小耽罗国。耽罗国浮于海上,即是今日的济州岛。但这时候也早已是臣服赵国,去年其国王甚至渡海来幽京参拜李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