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企业的领导人都像企业一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当然,首先有一些共性,比如勤奋,比如对自己行业很了解,但其实个性更加重要。特别是不同的行业,不管是企业本身还是领导人,都有各自的特点。”魏建*复强调着“个性”这个词语。
“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形形色色的人,他们虽然看起来不符合人们常规的要求,但又会具有一些其他企业家不具备的品质。”魏建平觉得和不同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打交道很有趣,同时也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PE+投行模式
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在成都,魏建平可以算是标准的本地创投。和境外同行相比,魏建平觉得本土创投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对当地市场、企业有着深入透彻的了解。
魏建平并不讳言,中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由于没有考虑上市问题,往往存在占用资金、关联交易等历史遗留问题。而在投资中小企业初期,往往存在“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现象,不肯投入初期费用,外资PE对此往往难以理解或束手无策。
魏建平:投资的个性(5)
根据中国国情,在具体操作上,魏建平执行的是“投行+PE”模式。一旦看好这个项目,就会首先为企业起到财务顾问的作用,为企业理清发展思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然后再对其进行投资。
魏建平认为,每家企业都会有问题,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不过有些是本质问题,有些是非本质问题。借助自己长期在咨询业工作的背景,他可以充分发挥长处,帮助企业将其内部架构、激励制度等问题理顺。
“做这些咨询都是免费的。”魏建平笑言。他相信这种模式可以让创投与企业绑得更近,使创投与企业站在同一个战壕内。以前在从事咨询业时,魏建平往往对咨询建议最后的执行束手无策,而如今作为小股东的魏建平,可以对企业战略拥有“一票否决权”,并严格监督咨询建议的执行。
“每家企业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能做上市的企业,相对而言确实都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要知道,全国大概有6 000万家企业,而上市的企业不过2 000家,这个比例非常之小。”魏建平说。
不过,他也强调,要做百年老店,必须要规范。打个比方,有些民营企业可以有好几个公司资产,哪家公司的税收比较低,就尽量把利润往那家公司装。但如果要上市,就肯定不符合上市标准。企业必须有明确的主营业务,必须在一个业务平台上有连续3年的赢利业绩等要求。“这些我们都会去帮助企业规范化。”
1。 创投企业“不差钱”
2000年,因为“创业板”的预期,魏建平投身创投界。一晃已近9年,终于等到了创业板开闸。对魏建平来说,创业板开设以后,整个行业面临着发展的大机遇。他作了如下解释:
第一,中国经济还可以维持相当长时间的高增长。“你手上有钱,就投的出去。”魏建平认为,发达国家正因为基础设施、设备已经比较完善,可能会出现“有钱无处投”的状况;而在国内,很多产业都还十分薄弱,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反而是利好。因为中国是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耗国,虽然GDP增长很高,但实际成本也很高;现在价格下来,反而让企业获得了低成本发展机会。“正如我们所说的阶段性发展机会,在这轮危机中,虽然倒下不少企业,但同时也冒出很多好企业。原材料价格下降是利好,同时由于优胜劣汰,好企业的市场空间反而会增大很多。”魏建平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第二,在整个经济向好的背景下,资本市场自然也是长期看好。对于创投基金来说,二级市场向好,也就意味着上市发行速度加快,获利空间更大。
第三,资金面宽松。“创投企业‘不差钱’。”魏建平笑道,“今年很多人都来找我们,问有没有好的项目。”总体而言,“创投有钱,有好企业可投,有好的退出环境,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达到多方共赢的目的。”
在魏建平看来,大家多赢的结果才是他最想要的。“我们的股东赚钱,我们自己也收获,同时企业获得发展,最让人获得满足感。”
“投资中航三鑫的时候,因为其是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本就不多,有的部分已经在银行做了抵押贷款。我们投资后,企业的负债率降下来,银行又愿意重新贷款给它,企业很快就盘活了。到现在,公司的老总都很感谢我,虽然现在我们已经退出企业,但大家依然是朋友。他遇到问题时,都会找我商量,讨论该怎么办。”魏建平对此颇为自得,觉得别人来寻求自己的帮助是对自己的认可,正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的确,对于现在的魏建平而言,财富早已不是他追求的目标。他自己也笑言,很喜欢成都的生活,觉得那里“风景好、气候好,社会和谐,收入虽没有上海高,但幸福指数却比上海人高。”不仅民风与江浙有区别,商界的风气也是如此。“江浙的企业会拼命想做大,当然我们喜欢能做大的企业;而成都的企业往往缺乏一些进取精神,但借助天然优势,资源类企业特别多,还有很多军工电子、医药、IT等个性化的企业。” 话说了一圈,他又绕到了企业“个性”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