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共最富争议人物的是是非非:张国焘的这一生 > 第21部分(第1页)

第21部分(第1页)

不对。张国焘还煽动个别人员给朱总施加压力,但朱总一直很镇定,他说他是一个共产党员,要服从中央,不能同意南下。

张国焘不顾朱德的反对,下令已经抵达嘎曲河的第一纵队转头往回走,指示正在北上的第二纵队停止前进,备粮待命。

左路军遇水即返的电报送到班佑前敌总指挥部,中央领导人表情各异。

毛泽东仍然处变不惊:“国焘同志请也请不到,怎么办?”

陈昌浩一脸苦笑,解释说:“来电说嘎曲河涨水,过不了河。”

徐向前很清楚四方面军的底细,不解地说:“四方面军有支一百多人的造船队,就在左路军,就地取材,营造简便渡河工具,应该不成问题。至于粮食缺乏,更不须忧。阿坝一带粮食较毛儿盖地区要多,张国焘以前自己也说过。我们从毛儿盖出发,每人只带了供两两天食用的炒青稞,还不是通过了草地!他们的粮食,绝不会比我们少,过草地有什么不行?更何况我们还要派部队带粮去接应他们呢!”

当时的红军面临难得的战机,红一军团已派一师向俄界开进,国民党甘南驻军十分薄弱,文县、武都、西固、岷州筑碉未成,完全可以乘隙突破敌人防线,直趋陕甘。

万事俱备,只欠张公!

渴望张国焘转变的不仅有毛、张、周、博等中央领导,就是前敌指挥部的陈、徐同样为之焦虑不已。陈昌浩天天往中央驻地跑,希望能找出一个妥善的办法。

在这期间,总政治部发生了一次争吵。总政出版《干部必读》的油印刊物,主编为张闻天,编委会成员为陈昌浩、傅钟、凯丰和*。出版前,每篇文章都要在编委会宣读通过。张闻天坐候张国焘不至心里气愤,写了一篇《北上南下是两条路线斗争》的文章,内容是阐述中央行动方针的,主要观点是说南下川康没有出路。

张国焘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他不仅代表个人,还影响和代表着四方面军。毛泽东之所以耐着性子一等再等,如此周详地反复劝告,甚至在用词和提法上尽量做到不刺激张国焘,其目的就是促进和等待四方面军的转变。

张闻天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贸然出手,果然就遇到钉子。他的文章还只读了一半,陈昌浩就拍着桌子破口大骂,丝毫不顾当年在中山大学的同窗之谊。他说:“你要是敢发表这篇文章,我就发动四方面军的干部和战士来斗你。”张闻天坚持自己的观点,为了大局还是把文章抽了下来。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密电风云(4)

陈昌浩找毛泽东告状,毛泽东生气地对张闻天说了一句很重的话:“你简直是书生气,这样不懂事!现在写这个文章干什么?一点用处也没有!”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左路军南返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止。由于中央的意见一直为张国焘所反对,劝说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长期与张国焘共事的徐、陈身上。

徐向前、陈昌浩也抱着同样的期待。过去无论是鄂豫皖还是川陕,大部分时候是张、陈商议决定大局,但在徐、陈意见完全一致时,张国焘也会作出某种妥协。9月8日上午九时许,徐向前、陈昌浩以两人的名义单独发电给朱德、张国焘:“胡(宗南)不开岷(州),目前突击南、岷甚易。总的行动究竟如何?一军是否速占罗达?三军是否跟进?敌人是否快打?飞示,再延实令人痛心……中政局正考虑是否南进。毛、张皆言只有(要)南进有利,可以交换意见;周意北进便有出路;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右路南去南进为下策,万一左路无法北进,只有实行下策。如能乘(敌)向北调时(取)松潘、南坪仍为上策。”

张国焘接到徐、陈的电报后,没有立即表态,但是他清楚了徐张两人的底线。他们虽然站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战车上呼唤张国焘北进,但是,他们都有一个致命的情结,即他们都不愿意将亲手拉扯大的红四方面军撕成两半。只要左路军坚持不北上,右路军就必然会南下。

接阅徐、陈电报时,张国焘帐中来了一位怒气冲冲的客人——陈伯钧。

陈伯钧原为红一方面军干部,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奉调到红九军担任参谋长。履任新职以来,陈伯钧感到军中气氛很不正常,以军长何畏为首的部分干部对中央领导非常不尊重,经常说三道四,这种倾向由于张国焘纵容愈演愈烈。9月7日,张国焘率总部经过九军驻地。陈伯钧随同军长、政委等人向张国焘汇报工作。这些干部情绪激动,肆无忌惮地攻击一方面军,其过火态度令陈伯钧非常愤慨,他回营后给张国焘写了一封短信,要求也谈谈关于一、四方面军分歧的问题。当晚,陈伯钧辗转难眠,他在日记中写道:“是夜静思,痛彻肺腑,以致暗泣。有生以来,伤心事,莫过于斯。”

9月8日上午,陈伯钧来到张国焘住处,对部分干部无中生有、言论过度表示不满:“我感觉军中部分干部放肆地谈论一、四方面军的纠纷,立场非常不对头,观点也不正确,如果放任不管,只会相互猜忌,隔阂日深。希望张总政委能以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张国焘摆出一副为难的样子,吞吞吐吐地说:“有的问题表面上是这样,其实是另外一回事,其中的隐情很不好说。中央政治局也有很多争论没有彻底解决,总部机关也不一致,若要彻底解决问题,必须自上而下地予以纠正。但是,现在又相隔太远,不能及时办到。”

陈伯钧觉得他有意护短,而且还想把矛头引向中央,激动地说:“党内斗争是党内斗争,行政系统是行政系统,应该分开。党中央的事,红军中党员可以提出意见,但在未解决前,决不容许随便乱闹,破坏红军,分离团结!”

张国焘答应采取必要的措施。

他与陈伯钧的谈话,透露出两个关键的信息,一是中央政治局也有许多争论,他决心自上而下地彻底解决;二是现在相隔太远,不能及时做到。他已经谋划着缩短与中央的距离,彻底开展党内斗争。

密电风云(5)

九月八日,南下与北上之争终于到了摊牌的时候。一份不足百字的密电,引发半个世纪的争论。(略)

历史上究竟有无这份电报?究竟这份电报的内容是什么?从1935年到1977年,在长达42年的时间内,史学界,包括当事者都没有异议,都承认有过一份电报,内容是张国焘企图以武力谋害党中央。此后随着党史研究中禁区被打破,随着研究的深入,出现关于密电的三个版本。

截止到目前,密电的说法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