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皇帝就是有这种心理,他就是信的过宦官,别人又有什么办法?
在皇帝心中,蒋安大不了就是贪污腐败,绝不会危及到他的王朝,所以东厂和锦衣卫狼狈为奸,皇帝的抱怨只是说在制度上,最少在明面上不能做的太过分了……
“是,臣一定提醒蒋安。”张佳木很机警,连忙笑着道:“臣和蒋安都是识于微时,所以有时不拘形迹了些,请皇上恕罪。”
皇帝知道张佳木的意思,蒋安当初也是在南宫伺候的,夺门前后也出了不少力,就算没有这码子事,八年南宫岁月,那种苦熬的日子也不是一般人能熬过来的。
当初他自己饭也不够食,还得靠皇后做针线活贴补,一般的宦官,谁理他们的死活?
这些年来,还真饿死不少,又或是和皇帝关系太近,被景泰皇帝派人捉了去弄死的,也不在少数。
能成功活到现在,都是有福气的人啊。
皇帝这么感慨着,对蒋安的一点小小不满也就烟消云散了———他向张佳木问道:“这么说,你是想叫东厂一起发万家的财?”
皇帝的消息如此灵通,张佳木倒是真的小小吃了一惊。这话,皇帝说起来真的是云淡风轻,张佳木却是吃了一惊。
当下想要辩白,皇帝做了一个手式,打断了他的话:“不要和朕说那些假撇清的话了前一阵,朕还在奇怪,你这个指挥使也做的太奇怪。不做生意,不打富商的主意,怎么却又有那么多钱使?这一下,朕可知道了,你不是不做,只是暗中做大的,省得弄的名声太差,言官们一起讲话,朕都不好说什么。嗯,你这样做很好,非常好。”
“圣上真的是……”
“哈哈,”皇帝欣然大笑,道:“你道皇帝不食人间烟火么?看过太宗实录没有?太宗当初没钱,也是叫人去街上找商户去取呀”
“啊?”
“怎么说来着……”皇帝皱了皱眉,喃喃道:“倒是记不清了,只是说,彼等小民该当供奉朝廷,有什么物事,尽管拿来使,若有多言的,着顺天府拿去拷问,钦此。”
“嗯,就是这样”皇帝说完,也是一脸释然,看来,他也是对自己的记性大为满意,所以做出这么一副表情出来。
张佳木却是哑口无言,皇帝等于强盗,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如此。大家一起起兵,谁力量最强,就号称天下是他家的,这就是一种强盗行径。不过,象大明太宗,也就是成祖皇帝这样公然抢掠小民的财物,这个似乎有点……
这其实是大明的传统了,白居易卖炭翁只是小儿科罢了宫中和官府凡有用度,就是向住户商民摊派,商税是不高,不过一般的商户被摊派到了,就等着倾家荡产好了
第359章 亲近
“对了,”张佳木呆了一小会儿,突然想起来不对,因问道:“皇上,怎么这会子还出宫来了,既然是微服,可这几位公公又是公服打扮,岂不是惹人注意?”
皇帝微服出宫也不是什么秘密,大家都是人,成天在宫里那点地方呆着,神仙居处也呆腻味了。相传大明太祖就经常微行,而且一个侍卫也不带,自己一身布袍,提三尺剑,遍游金陵各处的名盛,南京有不少地方,传言留下过太祖御笔墨宝。
当然,那位爷是太祖,多少豪杰英雄被他收服。起家第一步,就是二十四人收服了一万多人的土匪杆子,那股英雄豪气,一般人能望其项背的。
这位爷出去微行,谁又敢说什么不是?
后来成祖皇帝早年也爱微服出行,到了仁宗,走路都困难,就不能提微行的事了。宣宗确有微行之事,不过风雅不足而诡秘过之,说到底,立国时间越久,帝王身上祖先的那种敢冒险的因子就越少,所以眼前这位,怎么看也不是那种敢微服出行的帝王啊。
“朕不是微服。”皇帝笑了笑,答道:“外头车驾仪卫甚多,恭顺侯带队,所以车驾出宫,也并没有什么要紧。”
“哦,臣知道了。”
恭顺侯吴谨张佳木也是认得,只是交情一般,甚至,说不上有什么交情就是了。
这位侯爷是蒙古降人出身,爷孙三代都受皇家的信任,算是介乎于勋戚大臣和家奴之间的角色。皇帝在土木之变时,也曾特意带上上一任的恭顺侯吴克忠,不幸,在土木堡战死了。
老侯爷死后,这位即任的恭顺侯在景泰朝不算得意,皇帝复位之后,念及恭顺侯祖孙三代在国朝的血汗功劳,还有上代侯爷因为从驾出征而战死沙场之惨,因此对恭顺侯极为信任和照顾。
上卫之中,恭顺侯也有相当的势力和影响力。宫门护卫,平时负责的人也多半是指派恭顺侯,要不然就是其余几位宿将侯伯,一般的人,是不能过问宫禁防御大事的。
这也就算是清朝的御前大臣一样,负责宫禁关防,宿卫、侍从,带班,公侯驸马如果不分理左右府,或是不出镇地方的话,一般也就是在御前效力的差事了。
听得吴谨在,张佳木当然放心的多,这位侯爵生性谨慎小心,有他负责关防,皇帝的安全当然不成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