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黄土店到剑桥有多远 > 第24部分(第1页)

第24部分(第1页)

在丘吉尔学院,我看见大量的资料介绍剑桥大学八百周年的大庆。再过三年,二零零九年,是剑桥大学创建八百周年。剑桥大学计划在建校八百周年时,能够得到捐助十亿英镑,保证剑桥大学在世界科学和教育领域的领先地位。

在剑桥的街上,我看见一对年轻一点的亚洲人夫妻,也许是一对中国夫妻,带着他们的儿子在参观剑桥。那个男孩有七——八岁,与十一年前的张艮年龄相仿。他的父亲大概也是一个读书人,带着一副眼镜,站在国王学院大门前,在给孩子讲什么,大概也有我十一年前的困惑和希望。

此时此刻,我想明年的十月初,又有许多家长要送孩子到剑桥大学来。有许多家长同我一样,驾车把孩子从英国各地送到剑桥,也有许多在世界各地的家长要把孩子送到机场。每个家长都会有与我类似的感受,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剑桥大学这个〃摇篮〃中长大;每个学生都会有与张艮艮类似的梦想,要到剑桥大学来发掘自己的潜力和证明自己的能力。大概十年后,百年后,依然如此。总是有人要到剑桥来的,包括一些中国人。

(六)

回家的路上,我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

十多年来,我希望张艮能到剑桥大学读书,同时希望他不要死读书,要成为有知识有能力的人。张艮从国内到英国后,我一直希望他成为一个具有专门知识的个体,有很强的竞争性,实质上是一个高级工匠。

当张艮接受了温切斯特公学教育,选择要成为一个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匠时,我是如履薄冰,不知英国社会是否会接纳他。他虽然打算学理科,却用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在人文科学方面,结交了一些学文科的朋友。特别是他第一次考剑桥大学失败后,他仍然不改初衷,不但要再报考剑桥,而且要继续学习英国文学。我当时认为他有点〃不务正业〃,最起码是〃不切实际〃;不知道他是〃自信〃,还是〃自负〃。但是,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他对英国社会的了解比我们多,也比我们深。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的教育和两次报考剑桥才成功的事实,是我对英国教育认识的一个转折。精英教育是存在的,社会需要它。虽然在英国人们忌讳谈论精英教育和社会等级,但是他们的敏感恰好说明了精英教育和社会等级存在的严酷事实。我相信,经历了温切斯特公学和剑桥大学的教育,张艮会走自己的路。

回家的路上,我也感到从未有过的压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7)

英国大学生毕业时分为四个档次:优、良、中、及格。剑桥大学每年全校统考,确定档次。每年的成绩最后确定毕业时的档次。可以预料,竞争会很激烈。离开剑桥大学时,我曾对张艮说,为了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全面发展的人,成为你自己,进大学前你没有死读书。〃走自己的路〃使你进了剑桥大学。进了剑桥大学我希望他仍然不要死读书,同样要走自己的路。毕业时取得优、良成绩是重要的,但是学到知识,成为自己,珍惜在剑桥大学的学生生活更重要。人生不是一次短跑,而是一次马拉松式的长跑。进入剑桥大学只是马拉松的开始,前面的路程还很长。其实,失败也没有什么,人生随时要准备迎接失败。只要执著追求,每次失败,离目标只会更近,而不是更远。

张艮留在了剑桥,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完成了。在与张艮告别的那一瞬间,我仿佛悟出了一个道理:家长应该让孩子尽早独立思考,让他们走自己的路;世界上不存在一条让每个人成功的路,不管你自己如何成功,你的孩子不会沿你的路成功的;社会在发展,每个人成功的路最终是靠自己走出来的。

很多家长总是希望给孩子准备好一切,给他们创造比别人更好的条件。我看见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一时的〃优势〃,或亲自动手或请人帮忙,为了取得好成绩为孩子完成大作业,为了报考大学有优势帮孩子完成考大学的申请表。作为家长,期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是可以理解的。张艮在温切斯特公学第一次物理实验课成绩是〃C〃时,我曾要求老师让他重写报告,重新评价成绩。老师的断然拒绝,当时让我难以理解,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老师是正确的。培养孩子的能力比帮他们取得好成绩要重要得多。靠家长帮助取得的好成绩是拔苗助长,那种〃优势〃是暂时的;今天靠家长得到的〃优势〃,明天孩子独立生活后一定是他们的〃劣势〃。

离剑桥越来越远了,我的思路回到了很早以前。比较我们自己读书的过程和张艮受教育的经历,我意识到,家境优越孩子的成功比家境贫寒的孩子要艰难得多。我同许多同龄人一样,为了改变自己的逆境,有过十年寒窗,奋斗的动力源于改变不利的现状。张艮来到英国后,我一直想用同样的逻辑来说明奋斗的道理。然而,张艮与许多同龄人一样,不用十年寒窗也不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我的困惑是,为什么有些家境优越的孩子能够比那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更加努力。温切斯特公学的学生,包括许多家庭非常富有的孩子,为什么能够十年寒窗,在那儿勤奋读书。

此时,我似乎明白了,他们奋斗的目的不只是从社会索取,他们更看重对社会的贡献,他们总是想给社会留一点什么;他们不仅要求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特有的文化印记。我再一次想起张艮的同学欧文的志向,他计划在剑桥大学毕业后,十年领救济金,住贫民区,但是一定要写出一个惊人之作的剧本。正是这种执著地追求才有三代人的成功。温切斯特公学六百多年成功办教育的经历,让他们对教育的理念坚信不疑。

张艮小的时候,我总想多教他一些书本知识和生活常识,对他的教育我从来都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乐趣。他到英国后,对英国社会的了解渐渐地多了,后来甚至比我们了解得更多,有些事情我们也要问他。

他小的时候,崇拜我,相信我讲的一切,那时我教他,给他尽可能多的知识。他大一点后,接受知识的速度比我快得多,所以我没有教他多少知识,而是让他掌握更多更好的方法。在这个阶段,虽然他尊重我的经历,但是我希望他看到我的不足,希望他尽快超过我,比我更有知识,更有能力。我知道,有一天,我会没有能力学新的知识,到那时只有他教我了,并且这一天已经临近。我意识到,教育子女的三部曲快结束了。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本身的经历、感悟、准则和境遇会刻印在子女的记忆中。有人说养育子女好比书法艺术,墨汁蘸纸,一旦落下败笔,任你怎么补救也留有痕迹。如果为人父母的过程是在遗憾中完成的,那么这份缺憾将是永恒的。如果家长总是指导孩子,等家长悟透一切,修炼到家的时候,孩子说不定自己也做了父母,正混沌却又自以为是地重复着父母的老路。

第十四章:走进剑桥-仍在途中(8)

幡然醒悟之日,也是张艮离家之时。我希望张艮能尽快走他自己的路,不要让教育子女始终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后记

张艮在英国受教育的经历也是我对教育认识过程的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总是用自身的经历、感悟和准则引导他的成长。后来我逐渐意识到,现在的孩子有优越的环境,不用十年寒窗也可以生存,〃奋斗改变自己的逆境〃对许多中产阶级的子女是没有说服力的。

张艮从公立学校考取奖学金,进入温切斯特公学后,我体会到了英国不同阶层的人在教育理念上的差别。我目睹了许多家境优越,甚至非常富有的孩子在那儿勤奋读书。随着对温切斯特公学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了解,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有些家庭能够经久不衰,而为什么有些家庭富不过三代。与他们的接触,我对英国的文化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对英国的中产阶级有了更多的了解,特别是对精英教育有更深的感受。

精英教育不是训练高级工匠,而是培养具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是在塑造一种精雕细琢的人文品质。这样的学生通常很有能力,有很强的竞争性,但是这种能力和竞争性不是精英教育的目的,而是成功教育的副产品。我终于明白了,那有些家境优越的学生之所以能够十年寒窗,因为他们奋斗的目的不只是从社会索取,他们更看重对社会的贡献,总是想给社会留下什么;他们不仅要求有优越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一种特有的文化印记。

张艮从国内到英国后,我一直希望他成为一个具有专门知识的个体,有很强的竞争性,实质上是一个高级工匠。当张艮接受了温切斯特公学教育,选择要成为一个有独立自我意识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高级工匠时,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知道英国社会是否能够接纳他。直到张艮几经波折考上剑桥大学后,我才确信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每年有数千人考入剑桥大学,考上一个好大学不算什么。我接受这种教育理念,不是因为张艮进了剑桥,而是独立自我的意识让他得到了他追求的东西。从那时起,我就有这个愿望,想给国内的读者,特别是今天国内的中产阶级,介绍我对英式教育的感受,引进英国中产阶级的观念,提供精英教育的信息。

在饭后茶余作为一种消遣,读者从本书中可以对英国的文化和教育有一点了解,特别是对英国的中产阶级有一些了解。然而,这不是一本专门介绍英式教育和精英教育的书,书中发生的事情和观点只是张艮个人的经历和我的感受,难免偏颇,希望读者谅解。然而,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读者不难体会到英式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理念,以及英国中产阶级的观念。

本书的写作过程中,亲友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陈宗集先生和王宁遂教授阅读和修订了初稿,在此表示感谢。作者的哥哥,张竹博士,与本书作者有类似的经历和共同的感受,他的女儿也考入了牛津大学;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他的支持和帮助,他对初稿的修改在很大程度上框定了本书的内容。作者特别感激江苏文艺出版社的卞宁坚先生,他的悉心指导和不厌其烦的讨论才使本书得以与读者见面。

张兴,2006年三月

于英国罕布什尔郡。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