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世纪千年史话 > 第39部分(第1页)

第39部分(第1页)

【连锁反应】

曼奇科特战役后,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拜占庭除了令人羡慕的高度发达的文明以外,成了一个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的国家,再也没能缓过来,一下子从绩优股变成了ST股。

拜占庭内部混乱不堪,不时出现地方贵族挤兑中央政府的事情,大家都从自身利益出发,真个是天下大乱。

大塞尔柱帝国趁机把版图一直推进到拜占庭腹地,并在那里定居下来。拜占庭的重要财富和士兵供应地——小亚细亚的一部分落到大塞尔柱帝国手里。

塞尔柱苏丹宣布当地奴隶和农奴是自由的,只要交一定的人头税,就可以像自由人一样生活。这一政策在小亚细亚掀起轩然大波,自由是多么可贵,奴隶和农奴们举四肢赞成,他们与土耳其人紧密团结在一起,小亚细亚东部地区从此再也没回到拜占庭手中。

这无疑掐住了拜占庭的喉咙,是曼奇科特战役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

大官僚的代表人物尼基弗鲁斯是个卖国贼,他暗通大塞尔柱帝国,拱手让出尼西亚和赫里索堡,尼西亚也由此成为大塞尔柱帝国藩属罗姆苏丹国(Sultanate of Rüm,1077—1307年)的首都。

便宜不能白沾,尼基弗鲁斯得到的回报是,在大塞尔柱帝国辅助下,他于1078年推翻米海尔七世,自己作了皇帝,是为尼基弗鲁斯三世(Nikephoros III;1078—1081年在位)。

三年后,登堂入室的卖国贼尼基弗鲁斯三世被推翻,出身科穆宁家族的军事派代表人物阿历克塞登基,是为阿历克塞一世(Alexios I,1081—1118年在位),他恢复了科穆宁王朝的统治。

这一事件标志着拜占庭的大官僚和军事派的党争以军事派的彻底胜利而告终,拜占庭仍然可以苟延残喘下去。

就是这位阿历克塞的一纸书信将引起历时二百年浩浩荡荡的十字军东征。

38  卡诺莎雪地求饶!叙任权斗争的顶峰

刚讲完了东方的拜占庭是如何发生党争,如何惨败给塞尔柱土耳其人,我们又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西方的德国,在那里,德国国王亨利四世正和教皇闹得不可开交。

【主教叙任权】

德国法兰克尼亚王朝的王位如今已经传了三代,到了亨利四世(Henry IV;1056—1105年在位)手里,他不是该王朝最强大、最有实力的国王,却是最最著名的一个。

原因是,他和教皇格里高利七世(Pope Gregory VII)之间为了主教叙任权一事争得你死我活,这一被称为“叙任权斗争”的事件是历史学家们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之一。

所谓的主教叙任权,实际就是到底谁有权决定主教的任免和调动,教皇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其实也就是相当于德国国王)。当然了,这只是表面文章,这场斗争的本质其实是,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小孩没娘,说来话长。说起两人的矛盾,那还得从头讲起。

格里高利七世是宗教方面的改革家,换句话说,他是个维新派。在他还没当教皇的时候,就帮助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二世(Pope Alexander II)进行宗教改革,此二位被公认为是改革派的领军人物。

改革派中有些人提出要把主教叙任权收归教皇支配,不再让皇帝插手。

按照以往的惯例,谁当教皇由皇帝决定,而德国国王是否能加冕为皇帝,却必须得到教皇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皇的任免权把持在帝王手中,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

亨利四世登基的时候,他还只是个六岁的顽童,除了玩儿啥也不懂。

机会来了,改革派们在罗马城举行大会,宣布帝王不再拥有推举教皇的权力。那么如何选举教皇呢,他们组织了一个名叫“枢机团”的机构,作为选举班子。

教皇的任免权终于回到宗教势力手中。

又过了六年(1062年),亨利四世十二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极其损害德国统一的事件。

起因是,科隆总主教安诺(Anno)绑架亨利四世,要挟太后交出国政。太后爱子心切,不想看到儿子受到伤害,乖乖地就范了。

安诺把持朝政后,德国各地的公爵们并没有勤王之心,而是趁机大捞一把,窃取不少王室领地。他们只有一个念头:谁不现在攒下点家当,谁就是本年度最大的傻瓜。

安诺霸占政权还不算,又来干涉国王的幸福,他给亨利四世安排了一门亲事,让他和莫里恩女伯爵伯莎(Bertha)结婚。反正不管你同意不同意,都必须和她结婚。

亨利四世的婚后生活不怎么滋润,结婚四年后,他忍无可忍公开提出离婚,但是教皇亚历山大二世没有同意。

后来,亨利四世终于找了个机会,用和自己关系不错的不来梅总主教替换了安诺,自己也终于独掌大权。

现在的问题是,在这些年里,国王的权力已经大不如前。各位爵爷们强大得一塌糊涂,根本不把亨利四世放在眼里,视其如草芥。德国境内的教会也由于教廷发起的克吕尼改革而逐渐摆脱国王的控制。

身为国王却快要落到孤家寡人的地步,这是任何一个想有一番作为的君主所不能容忍的。所谓红鱼青磐,只不过是一时意气,年轻气盛的亨利四世决心与地方势力和教会进行坚决斗争。

他在萨克森修建城堡,派遣卫队驻扎,意图巩固在这一地区的统治。这一举动却适得其反,造成了1073至1075年著名的“萨克森起义”。

亨利四世只得一面*,一面作妥协,这才控制住了局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