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展主意已定,其他人劝说无效,只好作罢。只是叮嘱典韦,好好照料主公,千万不可涉险。
这一日,刘展辞别众文武,带着典韦和五百精锐骑兵,离开幽州南下,向中原而去。
此次中原之行可要有一场恶战,刘展的兵器也换了样。原先的大刀早就不用了,手里提的可是新制作的兵器。
要说这杆兵器,刀非刀,枪非枪,戟非戟。
最前头的枪尖,类似于三棱刺,再往后,展开的是两刃,类似于宽身大剑,前头带着短勾。再往后,就是一个近两尺的大铁棒。
这还不是全部,在整个枪杆的尾端,也是铁制的。不过,这一段是活的,铁套管与枪杆用牛筋相连。一旦打开机关,只要力气足够大,就可以甩出铁套头。
没法子叫出这件兵器的名称,还是叫大枪吧。
途径渤海郡,南下乐陵,一路上源源不断的流民,有组织的向北移动,从这条路线进入幽州的中原难民,每天超过一万人。而且,这个趋势还在不断的加强。
自从董卓进京,洛阳风起云涌,中原百姓已经意识到,乱世恐怕真的要来了。
现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一时间,天下闹得沸沸扬扬。到了此时此刻,几乎没有人怀疑童谣里所唱的内容,真正的恐慌开始在中原大地弥漫。
尤其是东汉末年,大量的土地被兼并、掠夺,土地的集中程度极高,无地的百姓比比皆是。幽州带给这些人一线曙光,幽州给每一个家庭分配土地的传言,在广袤的中原到处流传。
“走吧,到幽州去,那里有土地分配,……。”
“留在这里也是等死,不如到幽州闯荡一下……”
“战乱真的要来了,与其留在这里等死,还不如去幽州,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不光是没有土地的人在走,即便是有点儿土地,在这几年天灾不断的情况下,要想养活一家子老小,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
再加上对战乱的恐惧,许多人一咬牙,卷起铺盖,也加入了北去的行列。
当然,那些手里握着大把土地的人,即便是战乱来了,他们也舍不得丢弃手中的土地,肯定不会离开的。
刘展一路南下,对所了解的情况灰常满意。按照目前的流民速度,只要两年的时间,即可最大限度地保留下华夏人的元气,避免因为战争,使得汉人凋零。
“主公,不出来看看还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来幽州啊!看来都害怕战争呀。”
“你丫的,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有一身武艺,战争来了,你不但不害怕,反而会高兴。你以为每个老百姓都和你一样吗?战乱的时候,他们只有忍受的份,自己的生命也不再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嘿嘿,俺老典当然不怕战争了。咳咳,还是老百姓可伶啊!不过,有主公在,就是他们的希望,这天下再也没有比主公仁慈的了。”
“去,也学会拍马屁了。”
“主公,俺老典可是说的心里话,绝不是奉承。”
一路上晓行夜住,这一日来到了黄河边。
远远望去,黄河边的桥头人头攒动,过河的人可真不少啊!
刘展和典韦带领着五百骑兵,缓慢的来到桥头处,却见离桥头不远的位置,一些人正围着一个妇人。
刘展有些好奇,让骑兵原地不动,自己和典韦驱马上前。
“这里怎么回事?”
人群中一个小吏见来了个大官,急忙站出来解释:“将军,这位女子过桥的时候,不小心将随身的包裹丢了,所以,在此哭泣。小的职责所在,正在劝解一番。”
“招来问一问,此人是哪里的人氏,随行的都有谁?”
小吏闻言,赶紧回身将小女子找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