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将自己投身到火墙之中时,是那么迫切地将整个身体往前跃出,女人的手不能再死死抓住陆先生左手腕了,这样会将她一起带人火焰之中。所以女人的手才松了一点,就这么一点立刻让女人发现不对劲了,因为她还未完全松开的手掌瞬间全没了知觉。
陆先生左手的拇指不知什么时候跷起,女人手掌一松,他手腕往外一拔,拇指的指尖便划过了女人的脉门。女人的手没了知觉,彻底放松了。可是她放开了手,陆先生却不愿意放开,左手柔弱的五指瞬间变得如同钢条,紧紧勾住女人的手指头,就像情人间山盟海誓地拉钩。
女人的手掌虽然没了知觉,手臂却是依旧有力的,她脚下一撑,手臂一拖,拖得很紧很死,就像拖住要远走的情人不让出门。这一拖女人止住了陆先生继续扑进火墙的势头,否则她自己也会被带到火墙之中。
陆先生的身体虽然扑不进火墙可是他的右手却已经够到了火焰。于是从中引来了一朵碗大的火花,随手递给了温柔的女人。
温柔的女人有柔软的腰,仰上身躲过了这朵热烈艳丽的火焰。她不止是要仰起上身,她同时还后滑脚步。陆先生的热情让她承受不了,那只仿佛柔弱的手竟然能带来这般强烈的刺激。
女人所做的一切快捷、准确,可是有一样,她的右手依旧和陆先生的左手紧紧相牵。所以她的后滑步将陆先生一起带动滑出,远离了那熊熊的火墙。女人的右手失去知觉只是在瞬间,很快,她就意识到必须解脱开陆先生右手的勾拉,和一个陌生男人之间拉拉扯扯对于女人来说是危险的事情。女人的动作和她思维几乎是同时作出反应。刚刚才有解脱的想法,右手手指即刻变得柔如水,滑如油。这世上再有力的手指都是无法将水勾住、将油抓起的,陆先生也一样,于是女人的手溜出了陆先生的掌握。
对于女人,陆先生是永不言弃的,女人的手掌虽然溜出,他还是迫切地追上,奉送上自己采摘来的“花朵”。女人总是矜持的,袍袖一挡,欲受还休。于是“花朵”落在了袍袖上,被黄泉浸湿的宽大袍袖。
从女人将陆先生扶起的那一刻起,两人的姿势就像是一段国标舞,缠绵中不乏热烈,但这优美舞蹈只持续了这么一会儿,女人就高调地退场了。
献上的火花虽然只有碗口大小,可是这火花一到女人的那里就立刻繁殖了、发育了、膨胀了。女人不知是由于太激动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反正她真的很高调,那是一种见到鬼一样的高声调。在这高亢刺耳的声调中,温柔的女人变成了一朵热烈的花,带着光明和灿烂,冲出了轿厅的里门,飞驰而去。
陆先生的手掌中仍然托着那么一朵火花在把玩,他能如此平静地面对如此热烈的花朵,是因为刚才在藤条箱里将手掌和衣袖浸足黄泉之前,他还做了一件事,在手掌和衣袖上黏附了“玉矾粉”。
“玉矾粉”是天师法中“火指透冰魂”、“火掌驱阴寒”所必须使用的物什,它有隔热阻燃的神奇功效,先将其黏附在肌肤或其他物件之上,然后再裹浸上易燃的火油、磷粉之类物品并点燃,虽然火势烈烈,却不会烧伤肌肤和物件。《百代奇说》(注:清末民初非常盛行,讲述的是古代十数朝发生的各种奇异事件。有的已被后人解释,也有的始终是个谜。作者不详,有说是江苏常熟人翁润田所著,有说是《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早期收集的资料。此书因为太过诡异,而且其中有许多行凶害人的法子,解放初就被列为禁书。)里有个传奇故事叫“焚棺现阴书”,那阴书就是因为裹覆了“玉矾粉”才没被烧坏。
陆先生甩手灭了掌中的火焰,这一刻他忽然有了些感慨,自己忠厚老实一辈子,今天才知道为什么宵小难止,原来以诈制人竟是这般轻松。此刻,浑身是伤的陆先生忽然变得无比自信起来,他告诉自己,闯得进去,肯定闯得进去,这好人要学坏学奸还不容易吗,我这一趟要让里面的那些人知道,只要需要,我能比他们更奸诈。
轿厅再往里是宽大的正厅天井。一般来说,江南宅子的天井都是高深面小的四水归一结构,这是为了尽量利用有限的土地多建房屋,同时因为这里不像北方,不要求太多光照,这里的房屋需要的是尽量架高,以便通风防潮。所以站在这种院子中望天,如在井中,这也就是为什么管它叫天井的原因。
但此处天井给陆先生的感觉却有些异样,因为它很大,面积有一般人家正厅天井的几倍,从这方面看它更具北方风格。但它依旧给人高深的感觉,那是因为不仅轿厅和两层的楼厅很高,两面的花墙也非常的高,墙头是凸起的青瓦脊顶。最重要的是轿厅、正堂楼厅以及两面花墙都有很长很长的檐额飞挑而出,并且四面檐额交搁在一起,将面积很大的天井遮掩去好大一部分。
陆先生是摔进天井里的,并且摔倒后还连滚两滚。这样的滚动并不是因为棒出的力量太大,而是可以顺势滚到檐额遮掩下的阴影边缘。天井中没有被阴影遮盖的部分是一个平行的四边形,这是因为冬天白昼短,现在是下午,虽然还不算晚,但那光线就已经斜斜照下。
陆先生趴倒在地上没有能起来,而是重重咳几下,然后狠狠地吐出一口带血浓痰。吐得倒也巧,正好在对面平行边的“六分秤点”上面。然后他又继续咳出三口血痰,每一口也都各吐在另三条边的“六分秤点”上面。
“六分秤点”是古代建筑中采用的分割点,其道理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黄金分割点。陆先生的这种举动是有用意的,他这是在寻找天井里的“风水眼”。
这种说法是陆先生的习惯,他认为的“风水眼”就是坎子行中所谓的缺儿。陆先生虽然到鲁家之后学了“布吉”一工,但他从没认为自己的本事不行,所以他不是将自己的风水术用于“布吉”一工,而是将“布吉”一工的优点和特点补充到自己的风水术中。
其实陆先生所会的风水术是唐代杨筠松所刨的峦头派,也有叫江西派或赣派的,这门派还有众多分支,如形势派、形法派、切金断玉派。它在元代以前是风水门派里的领袖。由于元代时风水学的败落,峦头派也几乎消声匿迹。到了明清时候,风水重又兴起,但峦头派始终没有再像元代以前那么辉煌。因为它的风水理论与其他诸多风水门派相比显得非常高深,不易为世人所理解。还有明清开始出现了好多无真才实学单以巧舌诡辩欺骗世人的风水派别,这就让只有枯燥理论的峦头派更无立足之地了。
唐代杨筠松留下的学术著作有许多,像《撼龙经》①、《撼龙十二问》②、《青囊妙诀》③(注:①②③全为唐代堪舆祖师杨筠松所著。这几部著作都是讲解的堪舆之法.属于峦头派。这三本著作一直流传至今。特别是其中的《撼龙经》和《青囊妙诀》,是为堪舆学中的代表之作。《青囊妙诀》又名《青囊奥语》。)、《金玉得法》④、《天心经》⑤(注:④⑤堪舆学中切金断玉派的经典著作,切金断玉派为峦头派旁支,开始不为世人所知。所以当这两部著作真正为世人知晓和认可时,已经无法考证其具体为何人所著。有一种说法《天心经》也是杨筠松所著,但后人从内容表达以及理论依据上查证,觉得《天心经》与杨筠松其他著作理论相去甚远,因此这种说法很值得怀疑。还有就是这两部著作的理论极其晦涩,很少有人能读懂,所以现在存世的内容只有最初的三分之一不到。)等等。陆先生对风水之学是极有天赋的,峦头派的高深理论他不但读得懂,而且还读得很透。初学之时他就选中了其中最为偏门的《金玉得法》来研究,这是属于峦头派分支切金断玉派的风水方术。
“切金断玉”,是要有很广的学识范围才可以操作的。因为其所持理论纲意认为天下不分吉地凶地,只分有厄、无厄。地都是吉地,凶相是因为有厄破之形和晦恶之物,从而破了应有的吉相。只要将这地块合理分割,或从构筑方向、地势上进行调整,就能让它躲开凶险,恢复吉地功效,其次还可以去除恶破或有相应物件镇住厄破。就是为了能应付厄破,陆先生这才上龙虎山学天师法的。
“切金断玉”这种方术虽然精妙高深,但早就不为别人所知,更为世人难以理解,所以没有人会相信什么地方都是好地的这种说法,更不相信按他的摆布可以将凶地变作吉地。再加上陆先生又不是巧舌如簧蒙骗诳拐之徒,什么都据实而言,好多说法都让别人家忌讳生厌,所以学成之后浪迹市井多少年,这手绝技就没真正派上过用场。
陆先生分划的“六分秤点”可用来判断不规则狭长地带风水眼之所在,在“切金断玉”中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