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许多预言家在其他的观点上持有不同意见,但不需要管理者他们似乎都坚决赞同。
难怪这类推测多数都出自于控制型经济和中央计划型经济的倡导者口中——在欧洲尤其如此,因为目前对于未来的一切预测都完全出自于规划家昨天催促我们接受的那张处方。由于身在自由世界的我们不再认为规划家开的药方有效,他们企图拿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为借口,迫使我们接受同样的药方。
什么是自动化
然而,所有这些主张、结论和恐惧都恰好与科技真正的意义背道而驰。的确,我们有充足的例证——例如炼油厂或合成橡胶厂的状况——因此不必凭空臆测,我们就可以说明自动化是什么,会带来什么影响。
自动化并不是以“技术”为其特征。就像其他技术一样,自动化主要是各种观念构成的体系,它的技术方面是其结果,而非原因。
第一个概念十分抽象:在看似变动的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一种稳定而可预测的基本形态。第二个概念是关于工作的本质。新科技不像早期的单件生产,强调技能是整合性的工作原则;也不像亨利·福特的大量生产概念,以产品为导向,强调整厂原则,也就是整个工厂都采用单一产品的大量生产模式。新科技强调的是流程,把流程看成整合而协调的整体,目的是产生最佳流程——能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小的投入,稳定地生产出最多样的产品。的确,流程中的变化和波动越少,则能生产的产品种类可能就越多。
最后,新科技包含了一种控制的观念,试图在手段和目的、投入和产出之间保持平衡。自动化要求预先建立起重要机制,因此,对于生产流程能够有预先设定并自我启动的控制机制。
控制的机制可能非常简单。在一家人寿保险公司的理赔部门中,需要特殊处理的保险单——例如文件不全、缺乏数据、受益人不清楚、权利不明确等,都挑出来,由一位职员个别处理。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天内学会处理这些特殊案件(或设计一部机器来处理),如此一来,98%的正常保险单都能够平稳而迅速地处理完毕,即使这些保险单的理赔方式、受益人之间的分配等可能还是有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情况,单纯的另案处理就足以提供充分的控制,以确保流程顺畅。有时候,也可能需要复杂的控制机制,例如实施“回馈”的做法,将流程的成果回馈到前一个生产阶段,以确保流程顺畅,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正流程。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蒸汽机的“安全阀”,锅炉中的大量蒸汽会将安全阀往上推,直到开启的气孔释放了过量蒸汽,降低了锅炉中的蒸汽气压,于是安全阀又下降至原本的位置,并关闭气孔。在生物世界里,腺体也是依据这个原理运作的,而高射炮的电子控制系统也利用了回馈原则。不过,这类控制机制在自动化技术中只扮演次要角色,最重要的还是流程中内建的控制功能,通过剔除流程无法处理的状况,或调整流程以产出计划中的成果,而保持流程顺畅。
第3章管理层面临的挑战(2)
只有当人们彻底地考虑了这些概念后,机器和精巧的装置才能被有效地运用。
只有做了这样一番概念性的反思后,这些以重复为特征的操作的机械化才既有可能又经济。人们能够用一台机器将原料输入另一台机器,改变原料在机器中的位置,或将原料从一台机器转向另一台机器。所有处理原料的工作——在大规模生产方式条件下这种工作提供了大量非熟练的重复性的工作——都能实行机械化操作。机器安装的调整和常规的检查(如机器温度是否太高或工具是否太过锋利)也都能实行机械化操作。
不过,这种“机械化”却不能代表自动化本身。它只是“自动化”的结果,而不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很多例子显示,即使一条输送带都没有,也能达到大量生产的成效,例如票据交换所中的支票分类工作。我们将会看到许多成功自动化的例子都没有用到任何“自动化的工具”,更看不到任何一个“按钮”。
所以,在自动化的过程中,技术、工具和原理都由任务决定,也因任务而异。自动化并非由这几个因素所组成,自动化也不完全系于技术、工具和原理的应用上。自动化是把工作组织起来的一种概念,因此既适用于销售组织和行政作业,也同样适用于工业生产。
自动化和工人
许多人都认为,新科技出现后,机器人将取代人力,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我的学生有一次对我说:“我负责操作模拟电脑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我仍然很震惊,竟然有这么多企业界人士相信我是受这部机器支配。”
事实上(虽然一定会出现人力遭到取代的问题),新科技出现后,一定会雇佣更多的人,尤其是技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人员。
20年前,大家都认为大量生产的技术,即过去的工业革命会导致许多人失业。今天,我们知道凡是引进大量生产技术的地方,工作机会都快速增加。但是许多人仍然相信,大量生产作业以非技术性员工取代了技术性员工,今天我们业已知道了这种说法的谬误。举例来说,美国是最大规模采用大量生产方式的国家,但在不同种类的员工中,训练有素的技术员工无论在数量或比例上都成长最快。而过去那种纯粹贡献体力、真正的非技术性员工今天已经摇身一变为半技术性的机器操作员——具备较高的技能,受过比较好的教育,能创造更多的财富,生活水准更比过去大幅提升。
目前发生的技术改变将会把这个过程更往前推进一大步,不但不会导致劳动力过剩,反而会需要大量技术高超、训练有素的人力——需要管理者来思考规划,需要训练有素的技师和工人来设计新工具,并且生产、维修、操作这些工具。的确,我们几乎可以确定,无论在任何国家,这样的转变如果要快速普及,主要障碍就在于受过训练的人力不足。
同样,只有大企业才能采用新技术的说法也是不正确的,更不用提新技术会排挤小公司和独立企业,导致大企业独占市场的说法了。在某些产业中,新技术或许的确扩大了最具经济效益的单位的规模,而在其他许多产业中(例如生产生铁的产业),很可能新技术反而能让较小的生产单位具备经济效益。
最后,新技术将导致资本需求剧增的说法也不对。诚然,生产工人的人均投资将会上升,但由于企业将需要更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员工的人均投资根本不会增加。而且根据我们的经验,似乎也没有迹象显示每单位产出的平均投资会大幅增加。
对管理层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新技术将不会造成管理者过剩,或是被纯技术人员取代,相反,未来会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管理的领域将会大幅扩大,许多现在被视为基层员工的人未来将必须有能力担负起管理工作。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都必须了解管理工作的内容,并且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事情和思考。无论在任何阶层,对于管理者的责任和能力、他的愿景、他在不同风险中抉择的能力、他的经济知识和技能、他的管理管理者及管理员工和工作的能力,以及他的决断力等各方面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新技术不但不会造成垄断的情况,反而会要求高度的分权、弹性和自主管理。在新科技的时代,任何社会如果试图排斥自主企业的自由管理作风,这个社会便将痛苦地消亡。任何一个试图将责任和决策集中于高层的企业也将同样如此。
基于以上种种理由,任何关于管理本质的描述都不能不把自动化纳入讨论。我倾向于相信,自动化不会像突如其来的洪水般迅速将我们淹没,而会如涓滴细流般逐渐影响我们。但是毋庸置疑,自动化的时代即将来临。20世纪下半叶,最先了解自动化,也率先有系统地应用自动化的工业国家,无论在生产力或财富上,都将领先群伦。就好像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由于了解和应用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而取得全球领导地位。更加不用怀疑的是,哪个国家的管理者最能够了解管理的真谛,并彻底实践有效的管理,该国家必将取得世界领导地位。
txt小说上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