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中国地板风云:一地阳光 > 第3部分(第3页)

第3部分(第3页)

1994年,外交部的大楼里,一位年轻人向上级递送了辞职书。老上级感到震惊。在外交部的历史上,很少有这样的先例:一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向外交部辞职。

辞职书递交后,没有下文,彭鸿斌不辞而别。

“当你的未来可以计算出来时,我就渴望着去走另外的一条路表现自己了”,后来的彭鸿斌这样说。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实现和成就的梦想。这种梦想的驱动真正源自何处?其实心理学上并没有定义,但是无论怎样,彭鸿斌告别了外交部,重拾起了品牌梦。

等待他的会是什么?

彭鸿斌住在北京南池子附近的一间小房子里,穷!穷到家里来一个客人,连碗筷都不够用的地步。

有一次,彭鸿斌的一个老同学路过北京,到他家中做客,彭鸿斌烧了点鸡杂,去邻居家借碗具,遭到婉拒。

当事人形容那时的彭鸿斌,就是三个字:穷极了

但是彭鸿斌又是富有的,他有梦想,有爱情。刚刚结婚的他虽一贫如洗,但梦想和爱情伴随他们一家四口,共同居住在南池子那间小屋里。

中关村的折腾岁月

每个人,无论多么伟大,或者多么普通的人,在他生命中的某个阶段,一定有只宝贵的手向他伸来。因为人,生来就是种需要帮助的动物。

你没有能力时,会有一只手伸向你。当你有了能力时,也会把手伸向其他的人。也许举手之劳,改变的是一个人的一生。古语说:君子成人之美。

彭鸿斌遇到的第一只手,是张达叔叔的手。当时的彭鸿斌需要注册一个公司,但他没有本钱。

张达是彭鸿斌的同乡,也是彭鸿斌的长辈,在中关村经营一家名叫“东坡酒楼”的餐厅。他听到彭鸿斌的难处,把当天餐厅的营业费两万元交到彭鸿斌的手中。

这两万元,成为彭鸿斌事业的起点。

彭鸿斌在中关村卖电脑,那是90年代的流行生意。但不久,他意识到这个生意的局限。单纯的电脑生意做大很难。每年,中关村新注册的公司和倒闭的公司一样多。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梦想的开始(4)

初创业的彭鸿斌,四处寻找着新的梦想支点。他做过那么多的事情,以至于我们在看他那时的经历时,除了折腾,找不到更合适的字眼形容。

在法国,有个叫比卡迪的奶酪产区闻名世界。有位奶酪大师冈旦,能生产400多种奶酪。彭鸿斌和朋友刘惠杰决定,要将这种最优质的奶酪引入中国,创一个自己的牌子,牌子的名字就叫比卡迪人。

青海有一种叫“白唇鹿”的耗牛衫,适合在北方地区寒冷的冬天人们御寒使用。彭鸿斌立即到西单租了一个小店,开始在北京销售。

有一阵子他觉得录像生意不错,在左家庄,他开了一个录像厅。原始积累嘛,北京著名的大亨李晓华,80年代也开过录像厅。但90年代,显然这不是什么高明的选择。不久,警察来检查,发现几盘录像带有擦边镜头,将余下的录像带没收,彭鸿斌被带到公安局,罚了3000元钱。

“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也许是这句的启发,也许是“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的启发,彭鸿斌开了一家名叫“大风”的餐厅。但是结果并没有像起于青萍的风那样,越来越大,而是生意越来越小,最后本钱被大风吹走。

有人会觉得彭鸿斌做这么多生意,公司规模一定发展得不小。在花园村,彭鸿斌租了一层地下室,自己用几间,其他的出租给别的小公司,这样节省费用。

无论做得成功还是做得失败,你只有去做,去做才会有所做为。这成为彭鸿斌当时一个简单的信念。

正是这样毫不气馁地尝试,不久,彭鸿斌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个真正的商机,也因此和木地板结下了不解之缘。

多走些路

在彭鸿斌开始经营圣象前,他的所作所为似乎丝毫看不到成功的影子。一个农民之子,操着口音的外乡人,没有恒产也没有恒业。只是像永动机一样不知疲倦地运动着。是什么促成他后来的成功呢?

成功有没有定式?这是古往今来,大多数人梦寐以求的秘籍。

上个世纪初,钢铁大王卡内基交给一位年轻的记者一个没有任何酬劳的任务,了解美国成功者的奥秘。这位记者欣然受命,20年后,他向卡内基交出了一本巨著《成功定律》。

归纳了他了解到的美国成功者的普世规律。这位记者就是拿破仑·希尔,一位举世公认的成功学之父。

希尔的著作问世后被翻译成34种文字,全球至少有20亿人读过希尔的著作。其中有广为流传的成功17项原则。

当笔者顺手翻起时,发现与彭鸿斌的经历竟然如此不谋而和。特别是前三条,可谓上路前的准备。

1。 积极的心态; 2。 明确的目标; 3。 多走些路

这时的彭鸿斌心态不可谓不积极,他目标显然还不明确。出去走走,也许是个好的选择。

熟悉彭鸿斌的人,都知道他后来有个关于人生的彭氏定理,用这个定理,彭鸿斌表达了他对于成功的看法。

彭氏定理一(见识公式):知识+阅历+领悟=见识

彭氏定理二(成功公式):勤奋+领悟+机遇=成功

这两个公式与希尔的观点其实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希尔的目标提前设定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