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历史在这里沉思 > 第13部分(第1页)

第13部分(第1页)

报,更有着关于恐怖组织和恐怖分子的诸多秘密情报!

不过,中央情报局消息毕竟比别人灵通,当恐怖分子劫持飞机撞上世界贸易中心大厦北楼的时候,七号楼里的中央情报局工作人员当即全部转移。所以,在“9·11”恐怖袭击事件中,中央情报局纽约分局无人伤亡。当然,这也只是“据说”而已。这样的机构会一下子全部走人?即使死了人,这样的机构会声张吗?

人是长腿的。中央情报局那么多工作人员在几分钟之内,从大楼里溜号,还算来得及。但是,那么多绝密文件当然来不及转移,也来不及毁掉。这些绝密文件,也就混杂在那一百多万顿的瓦砾之中。

正因为这样,几千人在斯坦登岛上,细细地“过滤”瓦砾……

从山一样的瓦砾中辨认遇难者遗体,也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因为数以千计的遇难者连同恐怖分子的尸体都混杂在瓦砾之中。完整的遗体并不多。很多尸体碎成细块。如何根据这些尸块来确定死者的身份,确实错综复杂。

我在纽约进行了诸多采访。还去旧金山、西雅图以及加拿大的温哥华作了关于“9·11”事件的采访。回到上海之后,赶写了五十万字的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由上海文艺出版社迅速推出了这部长篇。

2007年夏日,我应邀前往纽约讲座。我一到纽约,就和妻再度来到世界贸易大厦,那里刚刚打好地基,正在建造新的大楼。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找到失散20年的“孩子”

对于作家来说,作品就是“孩子”。

不久前,我竟然找到失散20年的“孩子”!

那是2009年2月,我在网上查找资料时,极其偶然,在奇虎网上的一个名叫“家有小囡万事足·囡囡妈的不老阁一号”的博客里,见到博主回忆小时候读过的书的文章,提到了《CHINA for Younger Readers》,即《漫话中国》,作者是“Ye Yonglie”,即叶永烈。这本书是北京海豚出版社1989年出版。博客里还附了9幅这本书的照片。

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一直没有看到过这本“叶永烈著《漫话中国》”。北京海豚出版社在出版之后,既没有给我寄样书,也没有寄稿费,所以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没有出版!这一回,居然能够从网络上找到失散20年的“孩子”,格外的高兴。

在20多年前,我应外文出版社之约,创作《漫话中国》一书。当时,外文出版社来信约我写此书,是随着中国国门的开放,外国朋友来中国越来越多,外国的孩子来中国也越来越多。为了使来华的外国孩子认识中国,外文出版社决定约我写一本《漫话中国》,用英文出版,并配上大量的图片。

于是,我开始创作《漫话中国》一书。当时,我还没有用电脑写作,是用笔写的。《漫话中国》一书总共25章,从中国的方块汉字、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56个民族、中国的首都北京等等。写出初稿之后,根据外文出版社的审阅意见,我又改了一稿。寄往外文出版社之后,久久没有下文。

我以为,这本书大约出版计划改变了,没有出版。

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的书被译成英文,并请画家贾延良先生配上许多精美的插图,于1989年由外文出版社的复牌——海豚出版社出版了。作者除了写叶永烈之外,还多了一个“蔚文”。我不知道这“蔚文”是谁?我猜想,也许是英文译者。

至今,我仍保存着《漫话中国》一书的手稿。

我在得知《漫话中国》一书已经在20年前出版的消息之后,在震惊、兴奋之余,即写了一封信,用E…mail发给了北京海豚出版社总编室。

海豚出版社总编室倒也很认真,给我回复,说20年来人事全非,该社在2000年独立建社,目前所有工作人员都是2000年之后进海豚出版社的。现在这家出版社正在调查、了解20年前这本书出版时,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告诉作者。

海豚出版社总编室还告知,《漫话中国》一书现在仍有再版的价值,因为现在到中国来的外国孩子已经越来越多,很需要这样一本用英文浅显而全面介绍中国概貌、文化、历史的图书。

我非常感谢那位读者的回忆,使我得知《漫话中国》一书的出版信息。

我期待着这本失而复得的图书《漫话中国》,早日在新世纪重新出版。

我的书房引起档案界的关注

我的书房,并不仅仅是藏书、读书、写书的地方,由于我长期从事纪实文学创作,积累了大批档案和资料,成了一个规模不小、藏品丰富的“私家档案馆”。

我的“私家档案馆”,引起了上海档案馆的注意,几度派人前来参观,并商谈能否捐赠部分藏品。2005年12月1日,我应邀在上海中山东二路9号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10楼报告厅,作讲座《纪实文学创作与档案》。这一讲座,被列为上海“东方讲坛”专题讲座之一。

我的“私家档案馆”甚至还引起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月刊的兴趣。这家杂志的主编和记者一起访问我的书房,写了报道《作家叶永烈的“档案情结”》:

一段众人皆知、但又不堪回首的往事因为一份档案的披露而改写了;一些较为敏感的政界人物档案在“铁鞋”尚未踏破之前居然被寻觅到了;一个收藏量大、品种多、拥有专业装具和全套信息化装备的“家庭档案馆”静悄悄地形成了。

这些事情有,但不经常发生。如果,这些事情都汇集在同一个人身上,而且居然都和“档案”有关,就有些令人称奇了。这个人就是叶永烈――一个人们似乎已经很熟悉的作家。

这篇《作家叶永烈的“档案情结”》报道称我的“私家档案馆”里“馆藏丰富”:

用“馆藏丰富”来描述叶永烈书房里的一切丝毫不为过。诸如创作手稿、书信和诸如成绩单之类纸质材料,应属档案“原生态”一类的。照片和采访录音带,自然是令专业档案工作者羡慕不已的声像档案。而各种类别的专题图书,则是利用率极高、信息量最密集的资料了。

……

毋庸置疑,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档案馆,馆长姓叶。

《中国档案》月刊的报道披露了我的“私家档案馆”的部分藏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