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是投资1300万元,把“介休一号”改造为JKH…89型焦炉。这样产品质量和“三废”治理取得了实效。
李安民的原始积累和很多民营企业最大不同的是,安泰10年的创业,主导产业单一化,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高不断进行技术改造,为企业的扩张进行原始积累,原始积累是从不断改造传统产业,并通过实现跨越式发展得以实现的。
与此同时,在多年的实践中,安泰集团抓住三废综合利用这个关节点建立新产业,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环保产业链。一是针对废渣的利用建立了焦化———冶炼———建材,即焦化厂生产的优质冶金焦外销,用其副产品煤泥和中煤生产的三级冶金焦来炼铁,用炼铁废渣生产水泥。二是针对废气的利用建立了炼焦炼铁———发电———生产产业链,即将机焦和冶炼的煤气用于发电,电再用于企业生产,剩余部分外输。三是实现废水的闭路循环,即将循环水排入鱼池,利用罗非鱼进行生物软化,然后再推入生产。
安泰集团通过这三条产业链,实现了废渣、废气、废水的资源化、效益化,达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并通过了ISO9002质量体系和ISO14001环保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行销1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每年出口焦炭都在100万吨以上。
从这一系列颇具眼光的举措可以看出,李安民之所以成功,就是能俯瞰全局,领先潮流。能把一个企业领导好,并发展壮大,就必须对企业的全局情况有清醒的认识,使企业进行的各项改革能够领先时代潮流,那么就要充分了解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发展趋势是什么?会给企业带来哪些直接间接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李安民 善谋者胜(3)
在安泰发展的关键点上,李安民俯瞰全局,领先的潮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上市——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
从中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来看,经过大起大落的民营企业不在少数,而如果把安泰集团和高速增长的民营企业来比的话,像安泰集团这样平稳、脚踏实地的稳步发展还不多见,用集团董事长李安民的话说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安民不仅仅是在企业的产业上有长远的战略,而对企业的未来,他更是站得高、看得远。
应该说,安泰集团从1997年就开始筹划公司上市,当时计划发行B股,但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最终搁浅。2001年初,随着A股发行体制的改革,安泰集团进入了发行A股申请程序。
在顺利通过一年的辅导期后,安泰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于2002年3月初上报中国证监会,并于2002年8月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委员会的审核。
2003年1月20日,安泰集团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公开发行7000万股社会公众股。
2003年2月12日,“安泰集团”股票(A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这样,安泰集团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设立的上市公司,同时也是山西省第一家股票上市的民营企业。
李安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泰20年的发展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滚动发展的,安泰上市,一方面是解决了融资,但同时更主要的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问题,使之成为公众公司,把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这样使得民营企业后续发展得到了后劲,上市对企业的经营体制、管理体制都是一个巨大的推动。
而在旁人眼中,能成为山西第一家上市民营企业,最根本的源头是李安民忧国忧民的奋进情怀和敢为天下先的气魄。
现代社会每一次技术上的革新,都会带来一个大的跨越性的变化。如果在这样的技术革新的基础上,正好碰到了商业模式的革新,那么带来的革命将是更加巨大的。李安民正是抓住了这样的契机,所以他的经营思想如鱼得水,无往不利。
百年大业初奠基
安泰经历了三个飞速发展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1983年到1992年,围绕炼焦主业的规模扩大和档次提升,不断进行技术改造;第二阶段从1993年至2002年,安泰链形产业结构具备了发达国家生态工业的雏形;第三个阶段从2003年新建和改建205万吨特钢、260万吨机焦两大工程项目开始,安泰工业园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一个资源节约型、环境优好型的企业集群已形成。
不事张扬的李安民,不声不响中使安泰集团走上一条持续、稳定、高速发展的民企发展之路,这引起了一些经济学家的注意,称之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
不止是焦炭,安泰集团看上去更像一个企业王国。经过十几年发展,安泰集团发展成为一个以生产、销售、出口产品为主的集产运销、科工贸为一体,拥有焦化、冶炼、电业、建材、地产物业、生物工程、编织服装七大行业,30多个直属企业,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国家级乡镇企业集团。
安泰集团年产焦炭180余万吨,生铁15万吨,水泥12万吨,年发电1亿度。公司还拥有3条铁路专用线,万平方米的货位和站台;自备列车5列,年吞吐量180多万吨。为业务发展的需要,公司先后在北京、天津 、香港、美国等地设立了办事机构。
李安民 善谋者胜(4)
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李安民采取了独特的“全”字管理方式:以“人”为首代表公司的核心管理思想——以人为本,李安民把这形象简化成“爱我安泰、以诚相待”,“王”字上下两个“一”代表两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中间的“十”代表纵向的指标管理和横向的程序化管理。公司成立了由企业党委书记任部长的督查部,每月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检查,总结通报,奖惩兑现。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安泰制订了人才战略的十年规划,为安泰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项调查显示,全国仅有30%的民营企业为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李安民的安泰集团不仅为集团职工签订了劳动合同,还是山西省民营企业中第一家按规定参加了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的企业,参加保险人数达5883人,占员工人数的93%。对于一些特殊困难的职工,安泰集团还会给予额外照顾。
安泰集团地处山西介休农村,员工生活多有不便,于是李安民在工业园区内修建了大型超市、食堂、澡堂以及员工宿舍,让员工在工业园有家的感觉。安泰员工最为关心子女的入学和就业问题,李安民就鼓励他们的孩子考大学,并为考上大学的孩子交纳学费,如果这些孩子毕业后愿意回安泰工作,公司还负责给他们安排岗位。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末期,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焦炭市场的出口价降到成本以下,仅相当于正常市价的一半。不少企业选择停产来躲避成本危机,安泰却依然按时开工。期间,上至公司干部,下到普通员工,都主动要求降低工资。金融危机结束后,安泰不仅没有失去老客户,还发展了不少新客户,出口量也实现了持续增长。
李安民表示,他最为满意的是安泰成立20多年来,从不拖欠员工的工资,即便在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时,公司把企业干部的工资调低了30%,也确保了工人工资的发放。
企业文化通过企业成员的习惯、知觉、信念、动机、期望等微妙的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对企业的目标、准则、观念产生认同感、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对企业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从而使企业发挥巨大的整体优势。这时,企业不再是生产产品,而是在生产一种文化。当这种企业文化达到完美的境界,这个企业的产品成为具有真正生命力的产品,它将在竞争中所向无敌。
爱心的大桥
“焦炭大王”李安民所走过的20年致富道路,不仅仅是在介休、在山西创造了一个民营企业———安泰集团,更主要的是他带领了一方人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可以说,李安民这代想人受的教育,决定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果成就大事业,那必然把个人价值和民族利益、国家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个人命运、企业命运、国家命运的高度重叠,使李安民视回报社会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自1984年至2001年,安泰集团无偿资助社会公益事业达2000多万元,从1994年以来李安民热心光彩事业,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而且李安民还以个人名义资助了12所各类学校,共计451万元,对李安民来说,他要实现的是个人对财富追求的“转型”。
解读李安民 ——开放精神与精打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