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霞既然把报纸拿到了自己的眼前,想必是了解一些情况的。
果然,听到刘洋这么问,郑秋霞就说道:“这些内容,都是从咱们县年终总结里面摘抄的。据听说,是宣传部宣传科赵科长投到报社里去的……”
赵科长?赵慧云?
记得当初自己刚一上任的时候,领着那个珍珍要采访自己的,好像就是这个人。因为珍珍的事情,当时自己还让张磊查过她们的底细,记得那时候张磊半遮半掩的给自己说,赵慧云是宣传部部长武汉的人。
想到这里,刘洋心里就渐渐的有些明了。
之所以有了这么一篇报道,看起来事情的根源还是来自市里的某位领导。这是在用“捧”的方式,逼迫自己在湖西大堤的事情上面让步呢。
自己回来之后,就让水利局那边递上了一个大堤维修方案,亮明了自己的态度。看起来,这篇报道,就是对自己的回应。
你湖陵县的每一步发展,都是靠的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市里现在想统一规划,你有什么不服气的?
这是某个人给自己传递的信号,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自从左青青担任了政法委书。记之后,市委宣传部的部长是省里派下来的一个干部。
可能,这个人现在靠的孙卓群比较近吧?要不然的话,这样的报道和社论,是无论如何都登不出来的。
毕竟,任州日报社属于市委宣传部领导。
刘洋沉吟着,脑子里面慢慢的思考。这个事情,自己是不是需要做点儿什么呢?
第二天上午,刘洋在湖陵县招待所会见了莱钢总经理陈卫国。两个人见面寒暄,年近五十的陈卫国握着刘洋的手乐哈哈的说道:“刘书。记,没想到你这么年轻啊。这一次回来,亲眼看到了湖陵县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深为家乡能有你这么出色的干部而欣慰啊!”
陈卫国一开口就和自己拉老乡关系,倒是让刘洋多少有点意外。
“怎么?陈总老家也是湖陵县的?”刘洋笑着问。
陈卫国摇头晃脑的感慨道:“是啊,清水镇陈家庄,距离刘庄村不远,可以算得上是前后的近邻。我在村里长到**岁的时候,才随着长辈搬迁到了荣山市。记忆中,那一片土地很贫瘠,再看看现在,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刘洋立刻明白,为了这一次的见面,陈卫国肯定很下了一番功夫,连自己老家是哪里人都知道了。
感慨了两句后,陈卫国又笑着说道:“来湖陵县之前,我特意回老家去看了看,听到乡亲们交口夸赞刘书。记,还有点觉得言过其实。这次到了县城之后才明白,老百姓的心里自有一杆称啊。谁真心的为他们服务,老百姓看的很明白的。”
刘洋对陈卫国这种套近乎的手段暗自警惕,一边笑着谦逊,一边暗暗的提醒自己别上当了,一会儿该怎么谈还是要怎么谈。
看到刘洋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陈卫国多少有点无奈的笑了笑。挥手示意身后的秘书,从包里拿出一份文件来。
陈卫国接过来之后往桌子上一摆,伸手轻轻的推到刘洋面前:“刘书。记,这是我们的规划书,你先看看……”
刘洋拿过文件;面无表情的看了起来。
文件上的主要内容是,莱钢愿意投资35亿元,入住湖陵县黄庄煤电工业园。第一批筹建的项目就是一个焦化厂和一个火电厂。
但是,莱钢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条件,那就是焦化厂和电厂这两个厂子,莱钢要完全控股。这就推翻了刘洋想用土地入股的打算。
另外,莱钢还提出,这两个厂子,在税收和土地出让费等方面,他们要享受东湖经济开发区的待遇。而且,莱钢今后投资落户湖陵的企业,也都按照这个标准。
东湖经济开发区是省级开发区,黄庄煤电工业园是湖陵县自己的项目,这两个地方的政策是不一样的。
可以说,这个条件不光算不上优厚,而且应该说是非常的苛刻。刘洋甚至都在怀疑,这个陈卫国是不是真心来谈投资的。
看着刘洋凝眉不语,陈卫国笑着说道:“我们的这个方案,当时也是拿给于省长看过的,其实不光是于省长,省里面的其他领导也是同意了的……”
一听他这个话,刘洋的眉头皱的更狠了。
一边放下材料,刘洋一边淡淡的说道:“你们莱钢是大企业,自然是财大气粗,连省里面领导也另眼相看的。只不过,按照你们这份规划来说的话,我们湖陵县能得到什么?三年之后那点微薄的地税?陈总想没想过,光是这样的两个厂子,你们就需要占用一千二百亩优质良田,现在的一亩地是什么价格?当初成立东湖经济开发区的时候,为了吸引投资,核定的土地价格是三万三一亩。现在在想用这个价格拿地,只怕是一分地也拿不到了,就算是我敢答应,老百姓也不会答应的……”
自己打出了于省长的牌子,眼看着刘洋也没有屈服的样子,陈卫国不由得就有点发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