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孔子的弟子子思叙述孔子的话说:“君子行中庸之道,小人不行中庸之道。君子所以行中庸之道,是由于君子能够时时处处做得恰到好处;小人所以不行中庸之道,是由于小人做起事来无所顾忌。”又说:“中庸是至高无上的德行啊!普通人很久以来不能做到这一点了。”所以不偏不倚,无过也无不及,合乎常情,合乎常理,惟精惟一,能达到最善,就叫做中。君子之所以能做到适中,就是他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时时都处于中间的位置。?
子华说:“圣人贵在中,君子抱守中,作为中庸之道,这就全部达到了。”东方朔说:“智慧的人为人处世,没有不崇尚中的。”做人处在世道之中,能做到把守这个中,合乎常情常理,就可以说没有过失,就能合乎大道了。?
现实中,中庸性格是一种难以达到但人人都可以塑造的性格,这种性格包容性强,可以融通诸家思想的体系精髓。具备这种性格的人,该仁慈时总是慈眉善目;身陷逆境需忍让之时,他们的性格表现得忍性十足;机会出现,需决断时,他们的性格又表现出毫不犹豫的果断。他们把宽容、博大、仁爱、方圆皆交融在一起,看似无性格,实则是他们性格中诸家思想体系的活用,这种性格的人做事不成功,还有哪种性格能成功??
做到了中,就是至善的体现;做到了庸,就是道体的大用。把中庸用到宇宙本体上,就可以说是天地的中正,与天地相均衡;把中庸用到人生功用上,就可以说是内心的中正,与内心相均衡。所以尧告诫舜说:“一定要适当地掌握这个中。”舜又向禹传授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为人处世,若适合于中道,就能秉承天下的大公;居处天下的大善,就能服天下千万大众,就能成就天下的大事。?
唐太宗性格中庸铸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荀攸敦厚仁爱终得善终;孟尝君、楚庄王容人赢得士为知己者死;曾国藩性格刚柔、方圆而成就一生。?
愚公移山,智公移性。移山先移秉性,移性修齐治平。谬误移动一点就成真理,性格移动一点就成中庸。中庸的性格,通过学识、修养、经验、阅历来达到,只要努力塑造,就能接近完美,只要你努力,本书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虹桥书吧BOOK。
第2节:序(1)
序
中庸与和谐的思维结构?
一
对称逻辑是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思维观点和思维方法、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思维层次和思维对象相对称的逻辑。?
对称的思维方法是相容的思维方法,对称的思维结构是和谐的思维结构。?
对称逻辑是逻辑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元逻辑;对称逻辑是直觉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创新的逻辑;对称逻辑是整体的逻辑;对称逻辑是本质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实证逻辑;对称逻辑是哲学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全息逻辑;对称逻辑是方法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反思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审美的逻辑;对称逻辑是实践的逻辑。?
对称逻辑是“悖论”逼出来的逻辑。对称逻辑是悖论的消解。?
二
中庸蕴含着对称逻辑的雏形。?
对称逻辑是根据时间、空间、层次相对应、科学范式和实践模式相对应的关系,全新认识和整合人类认识史、科学史,使之逻辑化的逻辑。?
对称逻辑渗透在中国哲学的传统中,要通过反思才能使之由潜逻辑升华为显逻辑。这和西方逻辑一开始就出现“逻辑”这一概念有所不同。?
一方面,中西逻辑是异,另方面,是完整的人类逻辑思想发展链条中的不同环节。异和同,都不是横向的比较,而是纵向的发展阶段。通过反思人类逻辑发展史,可以给不同民族的逻辑思维以相对称的定位。?
冯友兰说,中国的释道儒的宇宙观、人生观真谛是“极高明而道中庸”,说明了对称和中庸是一回事。极高明就是对称,道中庸就是中庸。对称逻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对称逻辑是对传统文化反思的逻辑,对称逻辑是中庸智慧的升华。?
三?
传统逻辑的学科基础:事物(对象)的质。?
事物就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是对立统一的客观基础。但任何事物都是相对静止状态和绝对运动状态的统一;对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即同一事物、同一属性、同一关系在同一时间、地点下的确定性的反映,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个反映是人类认识的必经阶段——知性阶段的基本任务,因而同一律是知性认识的基本规律。否认了同一律的客观基础,就是否认了物质的相对稳定性,就是相对主义;也就是否认了知性认识是人类认识的必经环节,把辩证的理性认识看成是可以凭空产生的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在形式上正确的规律,是语法规则等,而不是同一律。?
由传统逻辑的客观基础决定,传统逻辑无论是作为基础理论,还是作为方法与工具,或者实际运用过程,都不是形式化的。传统逻辑不是“形式逻辑”。?
传统逻辑的客观基础,决定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
四?
传统逻辑的学科定位:知性逻辑。传统逻辑的规律是知性认识的思维规律,是知性认识的思维内容和知性认识的思维形式的统一。传统逻辑是认识新事物的工具。证明工具是认识工具的一个环节,证明功能从属于认识功能。 ?
作为认识的一个阶段,可以用知性逻辑。作为认识的完整过程,则必须用辩证逻辑、对称逻辑。?
五?
形而上学有两层含义:①认识外部世界的功能;②绝对化的思维方式。?
就前者来讲,传统逻辑具有认识功能,是一种认识工具,我们可以说传统逻辑是一种形而上学;?
就后者来讲,如果把传统逻辑的普适性绝对化,就是掉进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