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种处世的态度和方式,就是颜之推所讲的“腹热”:满腹热情地对待他人。
在颜之推的那句话里,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人,他同样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名叫杨朱。
跟墨子的处世方式正好相反,杨朱认为,“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是为了能让天下人都得到好处,那么即便是拔下我的一根汗毛,我也不会愿意的。
很显然,这种观点让人觉得十分的自私和冷漠。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杨朱在生活中也是一个“一毛不拔”的人。
据史料记载,他“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也就是那些正在打仗的城市,以及军队,他是从来都不会去的。
总之,就是绝对不掺和别人的是是非非。
按照这种观点,只有在其他人和事有利于自己的时候,才参与和交往。不然,就干脆不闻不问。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7。做人不要肠冷腹热(2)
这样的观点,在颜之推看来,就是典型的肠冷,也就是为人处世十分的无情。
什么是肠冷?用一句我们最经常使用的话来说,就是“没心没肺”。
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说,肯定是肠冷不好,腹热一定是好的,因为这种处世方式目的在于关爱他人。
可是,在《中庸》“中”的思想看来,无论是腹热还是肠冷,都犯了走极端的错误,都没有把握好度。
正是根据“中”的思想,颜之推才说,正确的做法是“肠不可冷,腹不可热”。
“肠不可冷,腹不可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来把握呢?
用颜之推的话来说,就是要一切以仁义为标准。
有的朋友会问,一切以仁义为标准,那岂不就是“腹热”?
不是这样的。
颜之推所说“一切以仁义为标准”,意思是说,假如有人遇到了困难,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必须首先思考能不能帮,一旦帮助的话,又应该出多大的力气。
换句话说,只有在帮助一个人之前,仔细思考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帮,帮该帮到什么程度,而什么样的事情不可以帮,这样才说得上是“一切以仁义为标准”。
不然的话,像有的人,对待他人过于热情,张口闭口“有事您说话”,为了朋友义气,两肋插刀,而不管所帮之事是否符合道德和法律,就属于“腹热”。
相反,有的人,却根本对朋友的事情爱理不理,自扫门前雪,这样的人就属于“肠冷”。
在《中庸》看来,这两种人的行为,都不叫做以仁义为标准。
因此,我们千万不要认为,那种很讲义气,只要别人一张口,就不管什么理由,都要帮人帮到底的人,就是十分仁义的。
《中庸》的“仁义”,还得要看这个人为人处世,是否做到了“中”,是否把握好了度。
在《中庸》看来,一个人如果有一个恶贯满盈的朋友,他却极力帮助朋友躲避法律制裁,那么这个人就根本称不上“仁义”。
不仅如此,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对于他人的事情十分热心,唯独对自家的事情十分不在乎,这在《中庸》看来,同样称不上“仁义”。
至于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人,就更加没有资格称为仁义之人了。
那么,究竟哪些行为才符合《中庸》“中”的思想,既不是腹热也不是肠冷,而是真正的“以仁义为标准”呢?
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里面,讲了这样一些仁义之人的故事,我们看完之后就明白了。
《颜氏家训》说:
“穷鸟入怀,仁人所悯;况死士归我,当弃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