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走向社会时,我们的第一个合作者将是谁呢?换句话说,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想从事的第一份理想工作是什么?这是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思考的问题——从步入大学的第一天起,就应该问自己,甚至如果条件允许,应该从小就问自己这个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说到了要寻找职业的时候,才开始想哪一家用人单位会要我,而是应该在学业规划的过程中,就设想未来从事什么职业,朝什么职业方向发展。
给大家一条建议,就是在开始大学学习的时候,选择五个自己今后想从事、能从事、环境允许从事的职业。将这些职业,作为自己学业规划的目标。
为什么要想从事、能从事、环境允许从事呢?因为大家知道,我们想从事的,不一定是自己有能力从事的,自己有能力从事的不一定是环境允许从事的。这三者是互相约束的。
你想从事什么职业?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想从事的职业是不一样的。随着自己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增长,随着自己对社会认识的改变,很多同学对未来职业的设计可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比如说,小时候可能很崇拜科学家,那时候就想,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甚至有的同学非常崇拜解放军,于是希望长大后参军成为一名伟大的战士。还有的同学,非常羡慕宇航员,希望今后能遨游天际。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到了初中,到了高中,到了大学,他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实际,越来越实在,就会把那些很虚幻的梦想,逐渐现实为一个具体的可实现的职业。
选择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与个性有关。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的梦想是什么?性格是什么?一直以来,有很多专家在研究个性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些专家认为,一定的性格适合从事一定的职业。如果你的性格不适合从事这样的职业,就有可能影响到你职业发展的持续性。我们可以根据一些个性测试软件,来测试自己的职业发展倾向。当然,测试结果并不能就作为你选择职业的依据,它只是你选择职业发展方向的一个参考。
每个同学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充分的了解。但是对于未来想从事的职业,也并不是仅仅依靠个性测试结果就可以决定的,即便个性测试结果充分反映了你的职业倾向性,你的职业发展选择还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因此,个性测试,只能作为自己职业发展的参考,而不能把个性测试的结果看得太重,以至于推翻自己原来对自我的认识,或者不顾现实能力与现实环境,一味去实践个性测试结果。
我们可以把个性测试结果,当作周围朋友的建议,这一建议很重要,但是它必须与个人对自我的评价、自身的能力、周围的环境结合起来。个性测试就如我们的朋友,当我们准备去从事某一职业,有的朋友会说,你从事这一职业非常好,而另外的朋友会说,你从事这一职业很不好。为什么呢?他们的建议可能都是正确的,认为从事这个职业好的朋友,他可能看到这一职业与你的优势相匹配的一面;而认为从事这个职业不好的朋友,他看到的是这个职业对你的未来发展不好的一面。他们的角度不一样,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现在很多个性测试软件,由于开发的研究人员出发点不一样,设置的参数不一样,考量的指标体系不一样,因此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可能同一个人,用不同的软件进行测试,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甚至完全相反的结果。因此,不要一味相信测试,但是也不要轻视测试,把他当作一个朋友,多听一些朋友的意见,综合起来总会得到最优的方案。
谁是你的第一个合作者(2)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个性测试更有现实的“参考”意义。受当今教育环境与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大学生已经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也不知道自己的性格特征,因此,借助一些专家的咨询,借助一些软件的测试,会对他们把握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的未来,提供有力的参考。
你能从事什么?想从事和能从事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梦想很大,但是实际的能力可能不足以支撑我们去实现梦想,也就是说,能力将影响梦想的实现,能力越强,实现梦想的可能性越大,而能力不足,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就小。
有两个概念,值得大学生关注。一是能力半径,二是能力拓展。一个人的能力越大,他的“能力半径”就越大,这一能力半径所形成的能力圆周,其周长就越长,所触及的社会面就更宽,他的职业选择范围就越广。而能力拓展指的是,每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由于学习积累不同,将具备不同的能力,也就是说,能力半径将不断增大。因此,一个人能从事什么职业,是一个动态过程。对于未来能从事什么职业,要依据现有能力,并分析自己潜在能力拓展空间,进行预测。而一旦确定未来自己想要从事的职业,其对应的能力要求与自己现实能力之间的距离,就是自己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必须进行拓展的。确立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目标,必须以现实能力以及发展潜力为基础,否则确立的目标,有可能太高,也可能太低。太高会导致无论如何努力目标均难达到,而使自己失去自信,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太低会导致目标轻松即可达到,这不利于潜能的发挥。而为了使目标能更符合自己的能力(现有的和潜在的)状况,大学生有必要制订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这样可以在能力拓展过程中,对目标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
必须注意的是,大学生的能力拓展,一定要与职业发展的要求相匹配,毕竟今后你要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如果社会不认同你的能力,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事业合作者。在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大学普遍存在“关门”办学的情况,丝毫不关注社会需求,这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近年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但也有一些大学生,依旧“关门”学习,不顾外面世界的变化,导致自己在走向社会时,才发现自己没有积累起任何社会所要求的能力。当然,一些学校“开门”办学、学生“开门”学习,也走到了极端面,他们只注意从简单的技能层面、实用层面去迎合社会的需求,却忽视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环境允许你从事什么?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会对职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无论是大学生今天的学习,还是未来的就业,都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业方面,社会环境会影响学业圈的构建,影响你在大学里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能学什么不能学什么,从而影响你能力的拓展。在就业方面,大学生的就业本来就在一定就业政策之下进行,如果就业行动不符合政策规定,那么有可能你付出了很大的劳动,最后却颗粒无收。更重要的是,社会环境,将直接影响社会组织的用人需求,包括人才质量标准以及人才需求数量,社会组织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是与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环境密切关系的。
以上三方面——未来想从事的职业、能从事的职业、环境允许从事的职业——是我们确定职业方向的基本标准。用这样的标准,大学生可以列出五个自己想从事的、能从事的、环境允许从事的职业。
上图即表明了想从事、能从事、环境允许从事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到,“个性”圆圈代表“你想做什么”或者说适合做什么,“能力”圆圈代表你能做什么,再一个圆圈,是“环境”,即环境的支持与允许。“环境”圆圈,是与“能力”与“个性”相交的。能力越强,与个性的满足度就越大,与环境的交集就越大。也就是说,能力越强,目标职业范围就可能越大。另一方面,环境越宽松,也就是环境提供的支持、配合度越高,那么其与能力的交集也就越大,这也使目标职业的范围放大。因此,我们要注重发展自己的个性,注重提高自身的能力,同时要分析周围的环境,给予学业发展、职业发展怎样的支持和配合,只有这样,才可以确定适合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如果偏离了能力,脱离了环境,由此确定的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谁是你的第一个合作者(3)
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目标,对于学业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根据这些职业发展目标对人才的能力与素质要求,找到自己的差距,并由此确定学习路径。大学生会清晰地知道,经过几年大学学习,如果我要进到这样一家用人单位,必须积累哪方面的能力、素质。对应于五个“想从事、能从事、环境支持和允许从事”的职业方向,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出国、升学等等,都可以是大学生未来发展的选择,而且,这些选择还可具体化,具体到某一个大型国有企业、某一家外资企业、某一所大学、某一个研究所等等——大学生就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能力提升、素质拓展。
txt小说上传分享
它为什么选择你?
持续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你什么素质
确定未来的职业发展目标后,首先要问自己,它为什么要选择自己,也就是说,它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你就会明白,“未来自我”应该有怎样的学识、能力、经验。如下图:
举例来说,如果你学的是化学专业,你希望大学毕业时,到相关的行业领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如果选择去外资企业,这一行业领域的著名公司,500强企业有杜邦、巴斯夫等。选择杜邦,你就要去分析这家企业,它的经营理念是什么?它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什么?它对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要求是什么?它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背景有何要求?对大学生的实践经验有什么要求?等等。对应于这样的要求,你就会找到自己能力与素质发展的方向。这将减少你大学学业规划的盲目性。
有同学会说,如果经过几年的学习,我并没有进到这家公司,这不是无用功吗?从功利的角度看,也许确实如此。但是,之所以要求你选择目标去发展、去奋斗,其目的在于围绕这一目标努力的过程,就是完善自我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建议你选择五个职业方向,就是希望你能结合这五个不同方向的职业素养要求,来进行全面准备。因此,重要的是你在大学里积累了知识、能力与经验,而不是能否与当初的规划完全吻合进入到自己的目标单位、目标岗位。
在《天下无墙》一书中,笔者总结出世界500强企业对中国大学生不足之处的评价,反过来说,如果你恰恰在“不足”之外,没有这诸多的不足,你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不足便是:缺乏自信(遇事谨小慎微,没有独当一面的勇气,“我恐怕不行……”、“我担心……”总挂在嘴边)、缺乏沟通能力(包括写的能力、阅读的能力、听的能力、说的能力以及沟通技巧)、缺乏耐挫力(遇事不顺时心急火燎、不知所措、灰心丧气)、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喜欢单干、不顾及周围、不关心自己工作之外的其他任何事)、缺乏敬业精神(不稳定、不能与企业同舟共济)、期望值高(希望尽快获得组织更多的回报而自己却没有相应的表现)等等。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差在哪里?(1)
你的学业奋斗目标
确定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差距。无论你现在是大一新生,还是大二、大三,甚至是即将毕业,都要做这样的差距分析。分析现实自我与未来自我的知识差距、能力差距、经验差距,这些差距,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如下图:
分析差距有三个角度,一是知识角度,二是能力角度,三是经验角度。
知识角度的差距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知识结构和知识基础,很大程度是通过大学毕业时的一张学习成绩大表展示的——当然,用人单位也会采取笔试、面试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每个大学毕业生,在毕业求职时,都会向用人单位提供一份成绩大表,这一份成绩大表,既包括了大学所有必修课的成绩,又包括所有指定选修课成绩,还包括参加公共选修课的成绩,可以反映出你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基础,以及在专业知识之外,是否对知识结构进行了拓展。那些在本专业之外,又辅修了其他专业的学生,显然就更具优势。
能力角度的差距分析,主要分析如何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以学习成绩为主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大表不但能表现出一名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还能反映出他是否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也是一些用人单位关注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如果专业成绩一直位列整个班级或者专业前列,很显然,这名同学拥有的学习能力应该相对较强。二是以综合素质为主表现出的管理能力、影响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有一些大学生不理解,我去一公司应聘技术岗位,应该着重关注我的技术能力,公司为什么还考察我的管理能力呢?其实,你应该知道,任何一家用人单位选择你,都是在选择一个合作者,如果这个合作者难以在这家用人单位持续成长,不但会影响到对这家单位所做出的贡献,而且也会影响到组织自身的事业发展,因此,它要考虑你是否具有在组织持续成长的可能。你的管理能力、影响能力、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就是你持续成长的基石。不少用人单位,还十分关注你的影响力,就是你的话、你的决策,是不是有人听,你是否能影响、感染周围的人。曾经有用人单位要求前来面试的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你能否举例,在大学里成功说服别人接受你的观点,或者,你是否曾经遇到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大家议论纷纷,而你推出了一种解决方案,成功让周围的同学接受,并顺利解决问题?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你是不是有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往往可能“影响”到你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否成为组织的领导、公司的主管。沟通能力与协作能力,在一个单位或一个团队里非常重要,如果你只知道闷头工作,而不能与周围人沟通,那么在现代社会,在很多以项目为主导来开展业务的公司之中,你就难以紧跟团队的节奏,从而影响团队的效率。
当然,不同用人单位、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核心能力要求。有的组织,比如科研机构,可能更强调你的技术水平、协作精神,而不关注你是否有管理能力;有的岗位,比如研发部门,可能更强调你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而另一些岗位,比如财务部门,则不关注你的创新精神,而强调你的纪律性、规范性、专业性。大学生有必要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关注这些目标要求的核心能力,寻找自己的现实差距,找到提升自己的空间。
经验角度的差距分析,在于为未来发展培养动手实践能力与动手实践意识。虽然有一些用人单位太强调用人的“急功近利”,要求招聘的人才一进公司就能上手,就能派上用场,但也有一些用人单位,并不强调大学生要像有工作经历的人才那样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总体来说,相对于没有任何工作经验、缺乏动手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拥有一定工作经验、有一定动手实践能力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