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秋的傍晚,禅师赵州在江南云游数月之后,带着一名童仆来到了镇江郊外的丹徒地方。
此地位属丘陵腹地,素有穷山恶水之名,远远望去,烟树浩茫,荒冢处处,风物景观与苏杭胜地果然不同。时惟深秋十月,天高云淡。树木凋落,所到之处隐约透出一派肃杀气象。
上灯时分,赵州和尚来到江边的一座旧园投宿。园中杂树丛生,鸟粪处处,有颓房数间,水井一眼。园内主人早已不知了去向,唯有井边的一簇修竹在风中摇曳。傍着断垣残篱,为这座枯寂的旧园带来了些许活气。
晚上,赵州和尚待童仆熟睡之后,独自一个来到园中井边打坐参禅。寒霜初降,月上东墙,风过竹喧,树影幢幢,寂静的花园于衰败之中倒也显出几分枯素景致。
约莫到了二更天的时候,赵州和尚在静修默想中突然觉察到有一股阴冷杀气向他袭来。他转过身去,看见花园的深处隐伏着一座倾圮的阁楼,风过窗动,似有人语,赵州的背脊一阵发凉:莫非阁楼中有人居住?云游途中所经历的一幕幕凶险之象在他眼前依次掠过。
赵州和尚从来不会怀疑自己的感觉,既然杀机已现,看来一场劫难已在所难免,他从行囊中取出一支蜡烛,带上宝剑,悄悄穿过竹林幽径,朝那幢晦冥的阁楼掩步而去。
阁楼的房间里空空荡荡,房中除了一张雕花大床,一个梳妆台,两把藤椅之外别无他物,这个房间原先也许是女眷的卧房,一股幽幽的薰香气息依稀可闻。
梳妆台上搁着一面镜,一本绢质的绣像小说。赵州和尚在梳妆台前刚刚坐下,那本绣像小书突然翻开一页,就像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翻动着它,书中所记,大抵是一些志怪异闻,读来倒叫人悚然而惧,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每当赵州读完一页,书纸便自动翻过,赵州和尚虽说屡历险境,道行深纯,但此刻也不免毛发倒竖,惊恐万状。
书中序篇,题为《一把铜尺》,所述故事如下:庆历四年,少女慧云买舟夜渡,去扬州的绍隆寺敬香求佛,她随身携带着一把普通的铜尺,船至江心,忽然狂风大作……当赵州读到月夜尸变一节时,蜡烛已将燃尽,一阵阴风吹来,烛光倏然而灭。赵州忽闻窗外风声鹤唳,江涛拍岸,人语喋喋,似在数里之外。
第二天,赵州和尚带着仆童照例在丹徒境内游历了一番,举目所见,皆无异趣,早早回园歇息,自不在话下。
这天晚上,赵州再次来到了那座隐伏杀机的阁楼里,绣像小书里的故事一个比一个怪诞可怖。当他读到第七个故事时,不觉中单衣已为汗水浸透。这个故事题为《石榴园》,它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叙述的:
一个秀才从城里来到乡间,替他的姨妈看守石榴园,他来到那里的第一天,石榴园中就发生了一件怪事……
赵州和尚还没有来得及弄明白这件怪事的来龙去脉,他的眼睛突然惊恐地睁大了,他看见梳妆台上的那面圆镜中慢慢浮现出一个人的脸来……恍惚中,赵州和尚觉得这个人不仅见过,而且还非常熟悉。
他怪叫了一声,正要拔剑,猛听得背后有人惊呼:
“师傅,是我。”
赵州转过身来,看见童仆正睡眼惺忪地倚门而立,早已被吓得面无人色。
“你到这里来干什么?”赵州似乎余悸未消。
“我一觉醒来,发现师傅已不在园中,便出来四下寻找……”
赵州和尚这才长长地松了口气。
赵州和尚与童仆在丹徒的这座废园中一住就是半月,渐渐已无归意,童仆看到师傅一连数日愁眉不展,面容忧悒,便向赵州询问其中的缘由。
赵州和尚悲叹一声,寂然说道:“看来,你的师傅已昏聩老朽啦……”
童仆正要说什么,赵州用手势制止了他,抬头遥望着星光明灭的夜空。
童仆注意到,在一带黑魃魃的屋脊上空,乌云正在渐渐散去,一弯新月破云而出,照亮了整个花园,月亮的出现引动了深巷里的一阵经久不息的狗吠。童仆曾经多次听师傅谈起过“群狗吠月”这则公案,可亲历这样的场景依然使他激动不已。
当他转过身来,师傅已忧容顿消,正朝他默然而笑。
“师傅何故发笑?”
赵州用手指了指园中那幢阁楼:“一天晚上,我在井边参禅。突然感到背后的那幢阁楼里弥漫了一股阴森的杀气,可我去了那里却发现阁楼里空无一人,我原以为我的神志已流荡失守,直到现在我才明白,那股杀气是由梳妆台上的绣像小书所致……想不到书中文字竟然也有灵性……”
赵州和尚说罢朗声大笑,他的笑声深邃悠长,惊动了远山的飞鸟,达于十里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