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一开始就选定最优法理传承,避免中途的不断试错,是否会创造出最辉煌的唯心文明。”
“汶鲳先生,你错了,从来就没有最优法理传承,每个人的适性不同,不能为了大多数群体,而放弃另一部分群体。
在竞争中,有些宏大法理的衰落是难免的,这固然是文明的遗憾,却也是我们人类个体做出的选择。”
“我们生于物质、长于物质,少有能够心灵飞升的存在。
因此,我们的法理最需要的不是培养心灵飞升者,而是慰籍平凡众生的疲惫灵魂,疏导他们忧思悲苦的心灵。”
“唯物之先、唯心后行吗,你们果然不是纯粹的唯心文明,却又能培育出这么多法理之主,真是一个了不得的奇迹。
我们由心灵返还物质、你们由物质追求心灵,我们的路完全不同。
所以你们心灵平和、物质竞争,我们心灵争斗、物质美好。”
心灵战士汶鲳说对了一部分,地星的竞争激烈吗,就连玄奘大师都不得不承认非常激烈。
哪怕他处于唐朝强大的时期,但那时的大唐从未停止过四出征伐,大唐之外的国家更是如此。
可在那样的时代中,唯心法理的发展也从未停息过,大多数人心中还是有信仰的,即便唐皇也要举行祭天仪礼。
国之大事,在祭在戎,才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类分支文明的真实写照。
“玄奘阁下,我的疑问解除了,现在我们应该看看是你们的多元包容宏大,还是我们的统一纯粹圣洁了。”
“善,吾有成唯识法,断惑证真、唯识唯性,还请先生品鉴。”
唯识宗因刨析一切法之相与绝对之性而得我,所以也被称为法相宗。
有了达自心、不迷于境,断除烦恼、心得解脱,圆成实性、得大菩提之能。
大菩提,意为伟大正觉,菩萨亦有正觉但不大,唯有佛伟大而圆满,故名大菩提。
因此,唯识玄奘并非普通的佛派法理之主,他是一位觉者、一位佛,也可称唯识如来。
他的法理远比基思心灵战士汶鲳来的深邃博大,但他的弱势也很明显,那就是他的法理太过深奥,导致后辈传承稀薄。
而汶鲳这位最初执法者就不同了,即便抛出了传说之后,研修他执法理念的基思族也有很多。
这导致汶鲳自身的法理信息含量,要比玄奘多上不少。
因此,这场论道从一开始玄奘与汶鲳便互换了位置,认为基思法理纯粹的汶鲳,反而法理信息博大。
法理多元的人类一方,反而出动了法理纯粹高深的玄奘大师。
当唯识玄奘放开信息收束,展现澄净琉璃如来法相时,汶鲳才发现对方的理念貌似比他更为凝实。
这可真应了悟空说的那句话,对方有华而不实之能,却无两教真修之力。
“我观先生有大烦恼无法释怀,恰巧贫僧有断烦恼之能。
待贫僧施为断诸烦恼,助先生速去法执,脱相(相对真实)见性(绝对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