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氏只是与郤氏走得比较近,并且楼氏与郤氏走得很近的同时,没有针对荀氏或范氏,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是一种联盟。
荀氏和范氏同样没有正式公开宣布结盟,只不过他们走到一起是因为什么,明眼人一看就能够看得出来。
能够是为了什么呢?荀氏和范氏很害怕郤氏的不管不顾,再加楼氏与郤氏过于亲密,一旦郤氏和楼氏真的动手,无论荀氏或范氏都扛不住。
不是说荀氏和范氏联合就可以扛住郤氏与楼氏了,只能说较弱的几方更需要抱团,增加对方的忌惮心理,可能觉得损失会比较大就不动手了。
由于荀氏和范氏没有公开结盟的关系,郤氏也就不用有所表示。
自然了,该有的警惕心,郤氏绝不会缺少。
等哪一天郤氏和楼氏或荀氏和范氏公开结盟,不管嘴上说得再怎么好听,任何的联盟都是为了对抗而存在,等于对立将无可避免形成,甚至会引发晋国的又一场内战。
当前的形势还没有失控,其实还能够尝试进行挽回。
楼令心里却清楚范氏或荀氏抱着什么目的,对郤氏或范氏、荀氏排出一个接触等级。
直接说就是,楼令会严格控制出一个远近亲疏,不会越过一些界限。
这样的划分很有必要。
毕竟,一旦对谁都一样,等于是跟所有人都交朋友,然而却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人际交往都是那般,势力与势力之间的相处会更敏感,一个势力的立场不够明确,最后就是被即将爆发冲突的两方先合力绞杀。
老大和老二、老三对抗,或者老大和老三一块欺压老二,这样的格局会维持一定程度的稳定。
老大和老二对抗,老三谁都不帮,只会让老大和老二认为老三想当渔翁。在老大和老二正式展开对抗之前,他们怎么可能会放过老三呢?
对于政治人物来讲,想混吃等死就什么都别碰,有所求却是不想选边站,一样会被提前清场。
晋国的形势还没有那么恶劣,楼令自然可以对多个家族展开帮助。
随着操控攻城器械的楼氏部队加入到各处的城池攻防战,战争进程再一次得到加速,严重缺乏兵力的郑国各座城池在两个月内先后陷落。
讲事实,哪怕楼氏没有派出攻城器械的部队帮助各个家族,郑国在南部的那些家族也撑不了太久。
那些家族的可征召兵源大多数被抽走,有再坚固的城防设施,没有足够的兵力把守,面对进攻方的绝对人数优势,伤亡到一定程度就会让心态崩溃了。
楼令派出携带攻城器械的部队助战,作用就是加剧仍在抵抗的郑国贵族心理瓦解速度。
在那一段时间里面,郑国多次派出使者试图谒见晋国之君,每一次都得到良好的交代,偶尔能够见上晋君周一面,想要得到一个正式的答复则是失败了。
郑国从寻求在投降之后收回失陷的区域,到愿意割让部分城池,最后连将北部完全割给晋国的条件都主动开出来。
晋君周换着花样找理由,一次次尽量拖延时间,得到了不小的成长。
也许经过这么一件事情,会让晋君周明白为君者不要太要脸的觉悟?
等晋军认为军事行动的目标达成,宋国拿回全部失地且抢了郑国两座城池,卫军抢了郑国一座城池。
尽管城池的主权归属没有正式变更,郑国实际能够掌控的城池却是丢失了五成左右,疆域面积减少七成之多。
怎么丢了五成的城池,会失去那么多疆域面积?这是大多数城池靠近都城圈。
目前几乎所有国家都是都城圈的城池最多,越偏远区域的城池就越少,算是某种意义上的强干弱枝。
季节来到秋季上旬。
在夏季下旬期间,屯驻在“虎牢”附近的晋军已经走“孟津”过大河撤回本土,抵达“新田”郊外才正式解散。
完成战略目标的其余晋军,留下了必须的卫戍部队,以及调动一万五千人前往“城颍”驻扎,剩下的部队前往“虎牢”进行休整。
在夏季来临之后,疫情得到最大的程度的缓解。
原先在“虎牢”休整的九万晋军,他们在确认没有出现新的传染之后,才得到可以回国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