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一众卿大夫并没有凑堆,他们有着各自的社交活动。
中行偃就是等楼令跟齐国以及邾国、杞国和鄫国这三个小国的人聊完,看到楼令清闲下来才凑过去的。
看场面的话,无疑是郤氏的郤锜和郤至最为忙碌。这个是因为郤氏负责邦交的国家不少,再来则是郤至作为晋国的外交部长,最重要的是郤氏实在是太过强大了。
强者得到最多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原因是他们看谁不爽真的能够将之打死。
有机会去巴结强者的话,自认为可以凑上前的人,多数人即便是混个脸熟也会去巴结一下。
一众卿大夫先后上高台来到晋君周的边上,他们的出现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晋君周等卿大夫齐了,才说道:“几位,号令军队布列吧。”
举行凯旋仪式,哪能没有凯旋归来的部队参与呢?
只是,真不是所有出征的参战人员,他们都有机会出现在凯旋仪式的现场接受检阅。
一般情况下,基本上就是有立下功勋的参战人员才有资格。
再来的情况就是,当局会特别挑选一些“人样子”,也就是看上去高大威武的人来妆点场面。
卿位家族在晋国无比特殊,乃至于可以说在当今的东方世界都是特殊的存在。一切的特殊都是建立在家族实力之上,拥有强大实力即便表现一般,很难不得到更多的优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了,参与走凯旋仪式的部队,看上去就是以来自卿位家族的士兵居多。
这些卿大夫不可能下到部队亲自颁布命令,他们走到高台边上吩咐自己的子嗣或亲族,命令自然就被传递了下去。
在这种场合下,身份最高的人站高台之上,次之的人则是围着高台站了一圈,再次之久向外围站。
因为当前并不流行布面旗帜的关系,看不到旌旗飘飘的画面。
使用动物尾巴、翎羽、皮毛制作而成的大纛才是目前主流的旗帜,并且不是每一个家族都有。
事实上,拥有一杆大纛就是身份的象征,哪怕该家族已经没落下去,只要大纛没有遗失,拿出来仍旧会获得尊重。
楼氏的大纛是在战场上陆陆续续缴获而来,每一次有了新的大纛缴获,后面缴获的大纛会被拆散装到一开始的大纛上面。
话又说回来,楼氏的第一杆大纛是抢的齐国高氏,搞得高氏后面花了大代价把大纛给赎了回去。
为什么高氏不做一杆新的大纛?因为自己做出来的大纛不带功勋,拿出来只会被其他贵族笑话。
大纛当然不是只能在战场上缴获,要不然第一杆大纛怎么出现就会很成问题。
一开始是诸夏的诸侯攻打异邦,抢了异邦的圣物,为了彰显武功将那些圣物做成旗帜。
到后来,亡了国的诸侯太多,大纛也就流落了出去,搞得不是一国之君也能够持有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其它,例如更加远古的时期,各部落进行互相的兼并,胜者一方也会掠夺失败一方的图腾。
在今天,有大纛的家族,他们无一例外都会让自家的大纛亮相。
在大纛亮相之前,它其实已经被拾捣了一遍又一遍,看上去整洁并且金光闪闪。
怎么会金光闪闪?因为上面存在青铜利刃或是项圈和其它装饰物。
青铜在风化之后才会变成青色,在遭到风化之前其实是金色。
所以了,各国的一些大殿,瞅着就是金碧辉煌的模样,不是用黄金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使用了大量的青铜。
当然,铜的金色与黄金的金色肯定存在区别,特别是光照之下。
日后一些王朝会使用黄金打造宫殿,只是并非大块大块的黄金铺成地板,也不是整根柱子都是黄金材料,顶多就是刷了金粉。
步入现代之后,一些人家里的电线并非铜线,使用的是黄金制成的金属线!(真事)
各个将要接受检阅的卿位家族私军列好队伍。
卿大夫各自出动一个“旅”的兵力接受检阅,八名卿大夫便是八个“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