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第一道题有贴近如今的时政。朝廷现在同样是面临着国家用度不足的问题。更带着一种为国解忧的味道。
明朝现在的税收确实很是人道,行的是三十税一。这无疑很符合儒家的富民思想。
但很是可惜,现在的环境却是民不富,君亦不富。这其实是大明朝的税收制度出了问题。
作为主税的农业税。因为乡绅藩王和官员不停的。侵吞土地,使能够收税的土地越来越少。而且那个县里的税钱又不能少,所以就是那些小地主和自耕农的承担的税负越来越高,他们抗风险的能力越来越低。稍微有个风吹草动,便失去了自己赖以为生的土地,而使朝廷的税源更少。
另一方面是明朝与边疆蒙古和西南少数民的茶马贸易,由于走私而收入大减。海外贸易虽然收入相当丰富,但由于明朝的商业税收的很少,甚至不收。
使由于贸易或走私得来的大量财富囤积于民间,所以造成普通老百姓穷,大明朝廷也穷,只富了位于中间的官员、士绅和藩王。
就拿林家为例,在海上走私获取的暴利到底有多少,林夕不知道。但林夕知道自己修建了那个晒盐的盐场,每年大概能产100万斤左右的海盐。
这个数量听着好像很多,其实只不过是1000多吨而已。这些食盐所产生的利润都不向大明王朝交税。
林家用这些财富养了一只商船队,还有一支三千余人的私人武装。这支武装可是人人披甲,有一半的人手持火铳,并装备有大炮和福船舰队,戚家军式的近代武装部队。
如果遇到大的战事,以这支部队为基干填充一些经过基础训练的卫所的军户可以拉出一支三到五万人的有很强战斗力的武装力量。
别的地方不说,就是南海这一块,这支力量都可以发动灭国的战争了。
就以交趾为例,他们一个国家的常备武装部队也就五至七万人,如果达到林家私人武装装备和战斗力的精锐武备力量充其量也就只有一万人左右。
辽东的李成梁,李家的铁骑也只有8000家丁,就可以纵横辽东,控制着大明整个东北的所有地盘。不过他们是骑兵,要比林家这只兼备海路的武装力量要稍微费钱费力一些。
林夕轻叹了一口气别想的太多了,还是继续考试。
民既富于下,君自富于上。林夕捻袖挥毫,当即就开始破题。这无疑是极为高妙的破题。一句话便是将有若的思想归纳。单此一项便能得高分。
破题之后,林夕手中的笔却没有停,在砚台上蘸了墨继续挥洒起来。盖君之富,名哲焉。民既富矣,君其有独贫之理哉。有若深言军民一体之意,……恒存节用爱仁之心,十一而成……。一篇数百字的文章便是呈现。这次用的是馆阁体,字体清晰,文章立意精妙,而表述的更令人拍案叫绝,打得无可挑剔。这篇文章写的是正统的儒家思想。让人无可挑剔。可是这种思想只能存在于理论,实际运用,就是大明现在的这种情况。
按照考试习惯这篇文章先是写在草稿纸上。林夕拿着草稿,仔细检查了一篇写完的文章。然后小心翼翼的将草稿放在一边用两条镇尺压上放在一边晒干。
第二道四书题。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题仍然是一道正统的四书题。
这是孔子对颜渊说的一句话。意思是。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林夕的脑海当即浮现一魏先生给他准备的一篇范文和这道题出的是一模一样,林夕马上就将它写在草稿上林夕现在根本不管这篇范文是别人写的,只要把它写上,那自己的秀才功名就稳了。
因为这些范文都是在历次考试中精选出来的文章,现在又没有抄袭一说。只要写上那考官就无法黜落自己。
实际上这道题还有一种说法,就是千里马常在,而伯乐不常在。这又涉及到一个王朝的人才选拔制度。鉴于中国的史料丰富。所以,人才选拔制度有完整的记载。
有开始的部落血亲制。这种制度现在在大明北方的各个部族也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部落掌权人全部是部落首领的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这种制度的最大缺点就是人。优点是人员诚忠诚可靠,而且团结性较强。但是缺点也相当明显那就是部落首领的子嗣数量并不能由部落首领控制,那是由老天爷决定的所以部落势力扩张十分缓慢。
这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周朝的确立。在这种制度上发展出了世卿世禄制度。这种制度也可以称作古贵族制度。这种制度主要就是由周朝开始执行直到东周的灭亡,这种制度就彻底结束了。由世卿世禄制度发展出来客卿制,后来又发展出郡县制。
在秦朝时就是分封制为代表的世卿世禄制和郡县制为代表的客卿制和流官制的一次较量。
虽然雄才大略的始皇帝肯定了郡县制。但是在随后的秦末农民起义战争中,郡县制的弱点暴露无遗,那就是郡县的长官没有拼死抵抗到底的决心。
在随后汉朝的建立制度中就实行了郡国并行的制度。后来汉武帝推行了推恩令彻底瓦解了郡国制度。重新开始使用秦始皇制定的郡县制。
但是汉武帝瓦解了刘姓的封国却为另一股势力世家大族,创立了发展的基础。世家大族发展壮大以后便推出了一种九品中正制。
这种九品中正制已经具有周朝时的世卿世禄制的一些特点。所以这种制度的缺点带来的社会大动荡,直接引发了五胡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