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那北伐军尚未有所行动之际,左宗棠已然抵达了玉门关前。
要知道,此次北伐军可谓规模浩大,其中能征善战之士兵多达七十万之众,此外尚有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的军队以及后勤辎重、民团等各类辅助部队,其总人数更是高达一百余万。
如此庞大的队伍,想要完成调动部署,自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然而,再看那西征军这边,情况却大不相同。他们总共仅有七个师的兵力,其中三个师负责驻守原地,而另外四个师则承担起进攻的重任。
值得一提的是,刘锦棠所率领的部队以及张耀部皆离伊犁相距不远。正因如此,相较于北伐军而言,西征军的调动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就在刘锦棠获知了中央下达的关于西征军准备征伐伊犁的命令之后,他立刻找来十七军政治处主任于彦陆,并一脸严肃地对其说道:“本官近日听闻,那俄国将领科尔帕科夫斯基极善用兵之道,堪称俄国军中首屈一指的人物。说实话,本官倒是真心渴望能够与其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一番,也好亲身领略一下他排兵布阵的高明手段!”
这番话刚说完没过几日,刘锦棠便当机立断,开始不动声色地从南疆往北疆秘密调遣人马。
之所以如此行事,只因他深知战场局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敌人抢占先机。
故而未雨绸缪,提前做好万全准备,以免一旦战事突然爆发,己方因措手不及而陷入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
此时此刻,左宗棠身处肃州行辕之中,已经连续数夜难以安然入眠。
他的内心犹如明镜一般清晰:中央之所以敢毅然决然地发起北伐行动,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历经四年的蓬勃发展,如今的华夏帝国已然粮食充裕,这无疑为大规模军事行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其二,经过多年来大大小小无数次的征战洗礼,整个华夏帝国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环境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上至下,从文官到武官,皆秉持着同一个信念——“打”!真可谓是文官廉洁奉公、毫不贪恋钱财,武官则勇往直前、视死如归。
其三,革命军在与阿古柏的激烈交锋中表现出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战果,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实战经验;
其四,华夏帝国的陆军实力强劲且数量众多,正规军人数高达一百七十万之众,预备役更是多达三百余万,此外还拥有为数不少的民团以及负责维护地方治安的部队作为有力补充;
其五,尽管与世界列强相较而言,华夏帝国陆军的军械可能并非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但胜在弹药储备充足,各类装备琳琅满目!
俄国究竟能否点头同意与中国开展外交往来呢?这其中的关键因素还得要看一看中国自身的军事装备实力到底怎样。
而所谓中国的武备情况嘛,说白了,其实就是要对比一下当下中国的海防以及塞防能不能够跟强大的俄国一较高下。
说到海防,那就不得不提李鸿章所统领的那支威震四方的北洋水师啦!至于塞防方面嘛,自然而然就得谈到此时此刻正在新疆地区奋战的西征大军,还有那些正奋勇向北进军讨伐敌军的各路革命军队喽。
哦对了,可别忘了还有鲍超和杨岳斌领导的南洋水师呢!相较之下呀,这支南洋水师说不定实力还要更胜一筹!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左宗棠盯着那张详尽的全疆地图整整研究了五天之久,最终成功地拟定出了一个分兵三路进击伊犁的精妙作战方案。
首先,由第六军麾下的第十二师师长陈玉龙亲自率领部队作为其中一路兵马,他们的任务便是牢牢守住晶河一线这个战略要冲,坚决防止俄国军队趁虚而入、肆意窜扰;紧接着,再让刘锦棠统率他手下的整支第十七军充当另一路大军,他们将选择取道乌什这个地方,然后从冰岭以西穿越过布鲁特人的游牧区域,长驱直入,剑指伊犁城;最后一路则交由第六军第二十师师长马占鳌指挥,这路人马会从阿克苏出发,沿着冰岭以东的路线前进,并顺着特克斯河流向一路挺进,目标同样也是伊犁。
如此一来,三路大军相互配合、遥相呼应,形成一股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誓要一举收复被外敌侵占的伊犁地区!
左宗棠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首先将自己精心拟定的进军计划详细地书写成一封信函,并打算寄送给刘锦棠,希望能够征求到这位得力将领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待到获得刘锦棠的反馈之后,他才会正式向朝廷呈递这份重要的奏折。
然而,让左宗棠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即将寄出这封信件之前,刘锦棠的一封加急信函却如同一道闪电般先行抵达了他所在的行辕。
左宗棠满心好奇地拆开信封,仔细阅读起刘锦棠所写的每一行文字。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原本平静的表情渐渐变得惊讶起来,最后甚至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
原来,刘锦棠在信中所提出的进军路线居然跟他心中所想的不谋而合,简直就是一模一样!
不仅如此,刘锦棠在信里还着重强调并明确指出:“当我军的兵锋直指伊犁之时,必须要派遣一个师的兵力分别驻扎在阿克苏和哈密两地作为后续支援部队;同时,还需另外调配一个师的兵力去加强塔尔巴哈台一带的防御工事,只有这样部署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左宗棠读完这封信后,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之中。
他一边缓缓地点着头,一边轻轻地抚摸着自己那长长的胡须,嘴角逐渐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口中喃喃自语道:“好啊,这个龟儿子真是越来越会用兵打仗了!照此看来,只要有一个刘毅斋出马,就足以收复那伊犁之地了!”
喜欢清末起义恩仇录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清末起义恩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