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就是一面倒的屠杀。
这就相当于他组织民壮,被人打死了,人家再派人到家来,问他的兄长、老父亲、乡亲父老,愿不愿意出仕。
答案是不需要考虑。
谁能不顾血仇、邻里鄙视,急急忙忙的出仕?
刘承宗并未着急忙慌地派人到三原请王徵出仕,而是叫来了布政司经历张缙彦。
这是个降官,投降时就是三原知县。
为了嘉奖其投诚有功,升到了陕西布政司,任职经历。
刘承宗很关注他。
张缙彦的履历干净,河南卫辉府人,崇祯四年的进士。
刘承宗刚离开延安府,他就补了清涧的缺,就任知县。
羽林骑打探其过往,出乎意料,此人在清涧任上,干得还不错。
当然表现并不突出,工作之余喂猫养兔、写诗作画、游山玩水。
这就是最神奇的地方了,这个家伙身为大明官员,居然能在陕北游刃有余地游山玩水。
刘承宗都不好评价,要说他在混日子,那肯定是混了,可是在那年头的清涧,他能把日子混下去就算厉害。
当地游荡的农民军,非但没给他杀了,还由着他在外边玩,甚至提供保护。
原因就在于张缙彦这个家伙,仗着自己有进士功名,给农民军头子、小孩们当老师,还给农民军分地,组织百姓修渠、种树。
巧舌如簧,告诉当地乡老,别管啥时候都得学习,大明没亡年景好了,考出去几个举人进士。
大明要是亡了呢,新朝也得用读书人,流寇坐寇抢来杀去,算什么出路?
看上去是个非常称职的父母官吧。
不,这只是张缙彦给朝廷报功的手段,当时杨鹤还在陕西主抚呢。
他说自己招安了好几千农民军,都安插在清涧,仅在清涧任上待了一年半,就被提拔到三原当知县了。
虽然都是知县,但清涧是小县,而三原是大县,按洪武年的规矩,三原知县比清涧知县品级高。
调令一下来,张缙彦当场拍屁股走人,都没跟学生们道别。
到现在清涧那边的乡老还想找他算账呢,说得天花烂坠,束修都交了,说走就走。
你他妈倒是把我们这的几个娃娃带走读书啊。
日你先人,退钱!
真退了。
而且不是举县降刘承宗之后退的。
刘承宗刚带兵打到咸阳,塬上战役刚结束,张缙彦就派人到清涧会见父老,解释当年走得急,到三原县上任之后,送过信回来,但路上被地雷所阻,到现在才能联系到学生们。
当场带了十五个少年学子回三原。
同时张缙彦还干了另两件事。
第一,是将当年三原赋税截留,并将实征数额一面送给西安府,一面送到山西。
第二,则是给河南卫辉府的家人传信,让他们尽快迁至韩城。
韩城,多么精准的时机,多么精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