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臣,在大宋的体制内,根本不可能也不敢做这个事情。
一旦被发现,必是朝野群起而攻之。
而且,以当今天子的城府和性子,也不可能让内臣沾染这个权柄——谁不知道,当今天子好史?
每次集英殿经筵,都会和经筵官讨论史书故事。
而史书上,白纸黑字,可是将汉唐宦官们,是怎么窃弄权柄,又是如何凭侍威灵,乃至于以奴欺主,写的明明白白。
等等……
集英殿!
文彦博猛然惊醒!
是啊……
集英殿的经筵,有多久没有传出过消息了?
特别是今年正月过后,就取消了宰执元老,每月初一十五赴集英殿经筵的制度。
这是天子已经可以独立听政的先声。
而从那以后,集英殿上的事情,就再没有外泄过。
没有人知道,在那经筵上究竟发生了何事?
外界只能通过起居郎的记载,窥知一二。
而起居郎,只会记录经筵本身的内容。
无非是今天经筵官是谁?讲了什么?
而从当今天子赴经筵以来,经筵后都会有一个时辰甚至更久的讨论时间。
这种讨论,从最开始的针对经义,慢慢发展到国事、政事。
这也正是朝野上下,都开始拥戴天子亲政的源头——一个屡屡在经筵上,对国事、政务发表自己意见,还言之有物,甚至屡屡发出‘仁圣之言’的天子。
当然,必须拥戴了。
去年,天子和经筵官、伴读,以及宰执、元老在经筵上坐而论道。
今年,会不会直接拿着相关劄子讨论?
甚至,让经筵官们,直接协助天子,审阅相关劄子呢?
很有可能!
汉之尚书台,最初不就是一个在内廷,给汉家天子们处理相关文书、琐事的机构吗?
然后呢?
尚书台的长官尚书令,就变成了实际上的宰相!
而文彦博身上兼着侍读的头衔,也是经筵官的一员。
只是他很少去经筵,今年更是一次都没有去过。
不止是他,其他有着侍读、侍讲头衔的宰执元老,在今年经筵重开后,也都默契的选择了不赴经筵。
所以……要不要找机会,去参加一次集英殿经筵?
文彦博几乎是立刻就否定了这个想法。
数十年的仕宦生涯,让他知道,好奇是从政的最大敌人!
于是,文彦博不再纠缠这个问题,只道:“若是这样,老臣就安心了。”
赵煦陪笑一声,便问道:“太师今日入宫,可是有什么事情要与朕说?”
文彦博想了想,就巍巍颤颤的起身,拄着几杖,对赵煦拜道:“陛下,老臣听说,陛下已下诏敕,欲拜知黄州臣汲为都水监,知颍州臣台符为刑部侍郎兼大理寺卿?”
“有这个事情!”赵煦微笑着:“太师对此有疑议?”
他现在很好奇。
等蒲宗孟回京后,这朝野内外,会有怎样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