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先觉得六国是如出一辙的烂,如今发现并非如此,有些诸侯国烂得更彻底一点。
光看表面,似乎是韩国燕国这等积弱的国家更没救,实则不然。
韩国地小又饱经战乱,很多庶民早跑了。贵族想欺压也没太多能欺压的人,总不能涸泽而渔,只能收敛一些。
燕国的情况就更好了(),当地民风彪悍←()_[((),游侠也盛行。庶民没那么逆来顺受,而且燕国的地理资源也决定了它不如楚国有那么多好处能够压榨。
相比之下,楚地庶民就不同了。
这里土壤肥沃气候湿热,能压榨的油水充足。今年压狠了,明年可能又缓过劲来,可以继续压榨。
楚国的王侯贵族权利结构也注定了贵族势大,没人能反抗他们。
偏偏楚国的地盘极大,庶民无处可逃。
这么多楚人能跑去哪里呢?三晋可装不下他们,而且他们跑去三晋要跑很远,不像赵魏韩互相之间随便走走就出国了。
根据前线将军们的汇报,楚国匪寇横行,都是过不下去的庶民落草为寇的。仗着楚国山多水多,官府根本管不过来,行事十分嚣张。
秦军攻打楚国贵族时,也时常能遇到匪寇冒出来阻截。尤其是运粮的队伍,能打仗的士兵不多,都是后勤新兵,没太多反抗之力。
为此,秦军不得不分派更多人马保护运粮队。再加上楚国贵族多如牛毛,所以楚王被俘之后反倒又去魏地征了一轮兵。
别的国家都是诸侯王被抓、国都被破之后,这个国家就彻底灭了。贵族没什么反抗的能力,大多想着卷钱跑路。
也就楚国情况特殊,贵族比楚王还难收拾。
扶苏便问道:
“那匪寇是如何解决的?”
扶苏那一世是直接清剿的,因为楚国灭亡之后楚地贵族为了复国越发变本加厉。更多的庶民沦落为贼寇,始皇在位时就一直没能恢复耕民身份。
习惯了靠抢过日子,不劳而获实在是快乐。哪怕收益多少很看运气,许多时候都得饿肚子,他们也不愿意费劲回去种田。
这些匪寇难以招安,扶苏尝试过之后发现有些匪民种了几个月地又嫌累,重新跑回去当土匪了。再这么下去楚地永远不得安宁,只好将屡教不改的那些一并铲除。
可说到底,作孽的是楚国贵族,没多少人一开始就是坏人的。
秦王政说道:
“既然他们无心耕种,那就去打仗好了。”
是被秦军处决还是干脆参军赚功劳,自己选。
不过匪徒参军和庶民当然不是一个待遇,他们得先为自己之前做的孽赎罪。反正他们也不爱种地,那就不给他们分田了,换成粮草金银。
扶苏明白了。
正常人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但对这些不肯自己钓鱼的人来说,就只能给实打实的物资。吃完之前他们会安安分分,吃完之后就继续打仗换食物。
或许有些人会选择继续去抢,但只要秦国看守得当,不给他们出去骚扰民众的机会就好了。
扶苏干脆提议:
“不如派他们去北境戍边。”
不好随意强迫庶民大老远跑去北方边境抵御匈奴,但是这些匪寇又没有权利拒绝。北境地广人稀,也难以找到可抢之民,管束起来也更方便一些。
()匈奴短期内是灭不了的,那匪寇就一直有仗打。逞凶斗狠本就是他们做惯了的事情,比起抢庶民不一定能抢到粮食,打仗好歹旱涝保收。
不愿打仗也不愿种田的是彻底没救了,要么斩杀,要么干脆拉去服徭役,修城墙沟渠等设施。
虽说他们落草为寇之前很惨,是被迫的。但当土匪时没少干坏事,欺负的又是普通庶民,着实不必太过同情这群人。
不过这都是后续的安排,目前楚地还是以安抚为主。
能招安的尽量招安,观察一下他们是否能沉下心做回安分守己的耕农,考察不合格的再进行下一步。
那个时候楚国贵族应该也收拾了大半,不用担心他们煽动民心给押送匪寇去北境的军队添乱。
扶苏又想起一件事。
他拿出一封奏报递给父亲,这封汇报的事情不是很紧急,便由太子先代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