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庭进院子时,扫了一眼于家宅子,似乎扩大了不少,但是基本格局未变,估计是小辈们太多了,沿着主屋慢慢延伸出去了。
于文庭让小厮拿了瓜子糖果分给了跟着进来的邻人,又客气的跟他们寒喧了一番,街坊有人问道,“于举人,你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吧?”
于文庭笑笑,“看情况!”不说自己走还是留。
街坊笑道,“听人说你在京城混得不错,我估摸着你还要出去,会不会把家信他娘带去京城?”
于文庭无奈的笑笑:“达大爷还是这样热心,刚回来,还没考虑这些事。”
“也是,我倒是瞎操心,行,你们哥几个聊吧,家里还有事,我们也要回去了!”吃到了瓜子糖果,他们识趣的把时间留给于家人了。
街坊邻居终于都散了,于老太太说道,“家信他娘,还站着干什么,赶紧给你夫君做饭去。”
“是,母亲!”于氏低头回了一声,也没看于文庭,转身出了堂屋,去了厨房。
于文庭朝家里的兄弟们笑笑,“京城离这里路途遥远,也不好带什么东西给你们,稍稍带了一、两样,还希望哥哥嫂子们不要嫌弃。”
老大媳妇是长媳妇,第一个开口,双颊高起,虽然笑着,可还是让人感觉她刻薄寡情的样子,“哎哟,那可真让三叔破费了。”
“谈不上破费!”于文庭怎么会跟一个妇人一般见识,让两个长随把马车上准备好的礼物,一一搬了下来,几乎每家都是一个木匣子,只听他说道“这些年跟你们通信,只要信上提到过的娃子都有礼,家里的女娃子也不知道多少,每家我都按三人份准备了,多了就算了,要是少了,我让家信他娘等一下再补给你们。”
“女娃也有?”
“嗯,人人都有!”
站在边上的妇人、小娘子听说他们也有,本来不积极主动的,个个说道,“我们到厨房去帮忙。”
于家信垂下眼皮,暗暗皱了眉,穿着布袍长衫的他,面色显得不太好,两个弟弟见哥哥不高兴悄悄朝他身边站了站。
厨房里,于文庭唯一的女儿正在锅灶后面烧火,拉着风箱,她的小丫头拔着步子跑了进来,朝她说道,“大娘,老爷分了好多礼给大房、二房、四房、五房,还有姑奶奶家。”
于家芝哼了一声,“不是不让你去的嘛,再去让你过来烧火。”
“大娘,本来就应当我烧火嘛,你非要烧!”小丫头金巧撅着嘴说道。
主仆二人正说道,于家的女人们一窝蜂挤了进来,抢着干于氏和于家芝的活。
于氏都没反应过来,刚要接回勺子,十三岁的于家芝伸手拉住她娘,“二伯母,四伯母,我跟我娘去问一下我爹想吃什么。”
“去吧,去吧,厨房的事我们来就行了。”二伯母讨好般的笑笑,对于氏表现了从未有过的友好。
于氏有些不自在,于家芝挤出笑,拉着她娘就出来了。出来后,于氏说道,“今天吹什么风,她们肯伸手干活?”
十三岁的于家芝像个十八岁的大姑娘般说道,“能怎么样?肯定是爹说了什么话,她们拍马屁来了。”
“不能吧?”
“怎么不能,你跟我来!”
于家芝带着于氏回到了正堂,也不管规矩,张口就问:“爹,你中午想吃什么?”
于文庭从回来,只看到了三个儿子,还没有看到唯一的女儿,见女儿叫他,高兴的连忙站了起来,“芝儿想给爹做什么?”
于家芝撇了一下嘴,“我想给爹做个煎蛋(安县方言是炒蛋,意思是滚蛋的意思)”
于氏虽然对聚少离多的夫君有意见,可是男人要挣银子养家,少不得奔波劳碌,她能说什么呢,那曾想有些泼辣的女儿刚见到爹,就要让他爹滚蛋,这……赶紧伸手拽了拽这个胆大妄为的女儿。
于家芝却不怕,脖子梗了一下,气乎乎的看向他爹。她的长相遗传了于文庭和于氏的优点,虽然生活在小镇上,可是明眸皓齿,长得颇是明丽英气,算是个美人了。
于文庭一直喜欢这个有些男儿性格的女儿,再加上妻子生了四胎,就一个女儿,就更是喜爱了,每次写信、带东西,必有女儿一份,对她有些骄纵。
不骄纵能养成天不怕地不怕敢让老子滚蛋的女儿?
于老太太听到这话,气得把拐仗放在地上死命的敲了敲,“女戒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于家芝连老太太都不怕,说道:“没读到狗肚子里,可也没读到你孙女肚子里。”
“你……”老太太气得直敲拐棍,对着于文庭说道“老三,你看看,这就是你媳妇教出来的好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