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政府也想要试试吗?在你们还没有去掉临时两个字,正式自称为帝国的时候?”
朱尔典脸色猛地一变,威胁道。
其实这些条约在英国人动兵刀的时候就已经自动失效了,但是朱尔典不可能同意废除。
很简单,如果因为战争原因,同意废除这个条约的话,其他条约怎么算呢?
如果可以扩大的话,是否可以认定为,所有条约都废除呢?
答案是可以,只要两国发生战争。
朱尔典害怕战争吗?不怕,与华夏开战,朱尔典从未怕过,他都想不到怎么输。
但是,英国现在没有那么多精力,来与华夏开战。
华夏有数十万陆军,虽然他看不上,但是数量摆在那里,英国要摆平,没有七八万人不行吧?
而且,换了一个领导者后,他们是否有那么容易投降,英国也不确定。
跨越半个地球,维持十万人以上的军队,甚至更多(英国人对自己的陆军没什么信心,所以才拉上法国人)。
英国已经经历过一次了——布尔战争。
布尔战争的结果是,打掉了三亿多英镑军费,将英国从战略扩张打成战略收缩。
问题是,布尔战争让英国人掌握了黄金,用黄金稳定了其金融霸主的地位,收获其实大于支出。
再和华夏进行一次战争,能获得什么呢?殖民地?这是一个有着统一民族意识的国家,殖民不是那么容易的。
至于其他的,英国能捞到的,都已经捞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得不偿失。
“战争与否不是由我们决定,而是由英国人决定。”孙载之听到“帝国”二字,瞳孔不自然的收缩了一下。
还好,朱尔典在考虑如何将话题扯回来,并没有注意这些。
“大英帝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度,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坐下来,好好谈谈,在谈判桌上解决高原问题。”朱尔典故作犹豫的看着孙载之。
“只有英国人全部退出亚东后,我们才会坐上谈判桌。”孙载之见朱尔典只是无意中提了一嘴,放下心来,同时态度强硬起来。
“你……得寸进尺!”朱尔典瞪大了眼睛,好像孙载之说的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事情一样。
“如果……”
激烈的争吵持续了一整天,孙载之最擅长的就是演讲,演讲少不了激烈的辩论,称得上功力深厚了。
作为一名资历深厚的外交官,朱尔典的嘴上功夫也不差。
二人算是棋逢对手,最后还是因为实在是天黑了,二人才短暂停止争论。
一整天,二人都在试探,朱尔典的态度是:英国人退出,但是临时政府应撤回全部军队,取消高原边防军,给予高原更大的自由。
孙载之的态度与之相反:建省,英国人退出,废除1903和1906签订的日光城条约及改订条约。
谁都没有达成目标,最终,还是需要用大炮来发声,不过二人倒是达成了一个默契:
此事,仅为边境摩擦,不进行宣传,不扩大。
虽然是个好消息,但是孙载之不明白,既然英国人不想打,为什么还搞舆论攻势?
…………
“亚东?”刘一鸣轻轻呢喃,回忆起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