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冯晓钢从没想过把这首躁动的摇滚歌曲跟主旋律扯上关系,但《归来》给了他灵感。
他感觉这首歌在春节前估计就能火,不过没关系,春晚也经常用已经火过的老歌啊,观众们听着还亲切呢。
但是他没想到会这么火,走在大街上都是这首歌,而和这首歌一起火的还有《归来》的票房。
28号周六,上映第二天的《归来》单日票房达到了7100万,达到了《私人订制》首日票房的数据。
而周日票房又高了一些,在排片上调的作用下涨到了8200万。
这天,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在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的搀扶下走进电影院。
“奇怪,我看外面很多人啊,怎么这一场这么冷清,都没人。”
“哦,是电影院听说您来看钱老的电影,特意给您安排的小厅。”
老人点点头,靠在沙发椅背上安静地看了起来。
故事讲的是六十年前的事情,张导演在剧本创作阶段也找过他请教,并表示会有一定程度的演绎。
他首先觉得虚假的一点就是,这个扮演自己的男演员有点帅啊。
“好像是叫黄宣的。”一旁的妻子道,她看电影之前做过攻略。
“嗯,这个演稼先的演员也蛮帅的,而且口语很好。”老人又道。
“这口音估计是在米国留过学的。”
这名年轻演员是个星二代,叫杨乐,毕业于米国杜克大学戏剧系。
别人看电影看的是电影,但老人看的是自己过往人生,作为过来人,也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还在世的科学家,他更懂钱学森一定要回国的决心。
那时候自己的心里也是纠结过的,祖国新建,正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时候,如果自己回去,虽然自己所学对那时的华夏没什么帮助,但当个教书匠也是不难的。
可自己最终还是自私了一把,留在了能给自己所学更广阔空间的米国。
是非对错对于自己这个年纪的人已经没什么争辩的了,等自己走后留给后人分说好了。
看到后面,一直在给妻子解说的老人话越来越少,导演很高明,情绪逐层递进,演员很厉害,台词戏稳准狠,眼神戏也能直抵灵魂。
辛柏清也是豁出去了,一个演员人生中能有几次被选中成为张易谋的男主角呢,他算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终于在最后登船归家这场戏,银幕前的老人也终于忍不住模糊了眼睛。
妻子担心地问,“要不要就到这里?”
他毕竟已经九十一岁了。
老人摆摆手,继续看下去,左右就是一首歌的时间。
不过这高亢激昂的歌配合那些老照片的杀伤力太大了。
当走出电影院好久好久,老人都没有从电影里走出来,情绪一直低沉着。
这些年其实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国内的,不是京城就是香江,他在利用自己的国际名望帮助国内的大学,但对于华夏依然算是一位国际友人,是外籍院士。
是外人啊!
当时想的是,反正我生在华夏,最终也会死在华夏,而且米国的脱籍税挺狠的,没必要非得在这把年纪又换一次国籍。
可现在他动摇了。
那些老照片勾起了他对父亲的记忆,他想到64年自己痛苦地加入米国国籍,父亲至死都没有原谅自己。
这一夜,他彻夜难眠,似乎在做一个重大的决定。
而冯晓钢也有点睡不着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