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政权的内部利益,会不够益州本地士族势力和外地士族势力瓜分的,如此一来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另外战争的胜利,也本来就可以掩盖下来很多的问题,而很多的问题也本来就是事缓则圆。
在面对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要相信后人的智慧,这大概也就是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吧。
如果这一仗打输了,虽然可能会有些遗憾,但其实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虽然还是没有解决掉那些问题。
但是把那些带来了问题的人解决掉了一部分,这同样也是一种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啊。
相信这一点在蜀汉政权高层的君臣之间,其实也是有了一定的默契吧,只是诸葛亮和赵云也没有想到。
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没有选择去打那个篡汉的曹魏政权,反而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攻打起了东吴政权。
这个战略其实是不符合蜀汉昭烈帝刘备,想要复兴汉室的想法的,但是却符合蜀汉政权中荆州士族势力的集体利益。
也符合蜀汉政权益州本地士族势力的集体利益,所以哪怕是有赵云这种蜀汉政权的元老级人物实名反对。
以及诸葛亮这种蜀汉昭烈帝刘备心目中红人的不赞成,也无法改变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心意。
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虽然是蜀汉政权这艘大船的掌舵人,但是当蜀汉政权这艘大船被集体的意志所裹胁的时候。
哪怕是蜀汉昭烈帝刘备这个蜀汉政权的掌舵人,也一样还是要随波逐流而行,不可能违逆大势,跟所有人作对的。
那么现在再回看蜀汉昭烈帝刘备,当初被当时的益州之主刘璋,邀请进入益州地区助战的时候。
其实就已经注定了,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一定是要跟刘璋反目成仇,夺取同宗刘璋的益州基业。
因为这就是蜀汉政权当时集体意志的目标,不管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底愿不愿意,他都要被蜀汉政权的集体意志推着这么干。
也不管当时的益州之主刘璋,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有没有真的做到对蜀汉昭烈帝刘备千依百顺。
蜀汉昭烈帝刘备要兵马就马上给调拨兵马,要粮草就马上给调拨粮草,要城池驻扎就马上给调拨城池驻扎。
反正最后蜀汉昭烈帝刘备,也都是一定要夺取益州地区的,区别也只是蜀汉昭烈帝刘备所用的借口不一样罢了。
否则张松、法正、孟达,他们这些私通蜀汉昭烈帝刘备的内应岂不是都白当了,张松的《西蜀地形图》也白献了。
而且从蜀汉昭烈帝刘备和诸葛亮的《隆中对》当中,也可以看得出来,诸葛亮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筹划的战略。
就是先夺蜀汉昭烈帝刘备同宗刘表的荆州地区安身,然后再夺蜀汉昭烈帝刘备同宗刘璋的益州地区壮大实力。
最后等到天下有变的那个机会来了,就可以从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这两个地方同时发兵进攻曹魏政权。
打曹魏政权一个首尾不得相顾,如此方才大事可成,有了那么一点可以平定天下复兴汉室的机会。
由此也可见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在诸葛亮《隆中对》战略当中的重要性,那当真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蜀汉昭烈帝刘备,也自然是不可能会因为顾念和当时益州之主刘璋的同宗之情,而放弃这个夺取益州地区的机会。
毕竟当时的曹魏政权和东吴政权,他们这两国诸侯势力政权,基本上也已经占据了全天下绝大部分的地盘。
留给蜀汉昭烈帝刘备可以发挥的空间,也实在是不多了啊,甚至可以说刘璋所在的益州地区。
已经是蜀汉昭烈帝刘备,最后一次可以用自身的声望,所能够兑现到手的地盘了。
其他的地方要么就是所谓的汉室宗亲也说了不算,要么就是所谓的汉室宗亲说话了也没有人听的地方。
要不然诸葛亮也不会不给蜀汉昭烈帝刘备罗列出来,而是只点出来了荆州地区和益州地区这么两个地方。
可见蜀汉昭烈帝刘备,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选择了,再不朝自己的同宗下手,过了这个村可就真的没有这个店了。
要是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的一时妇人之仁,没好意思朝同宗刘璋下手,让魏武帝曹操拿下了益州地区。
那蜀汉昭烈帝刘备可就有得受了,面对着占据了长江上游的魏武帝曹操,对于蜀汉昭烈帝刘备和东吴大帝孙权来说。
从此以后的每一天就都是赤壁之战了,他们两家可以赢上个无数次,但是只要输上一次就是万劫不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