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自然是要去抢,往哪里去抢?
自是富庶充盈的大齐!
东夷不稳,临近东夷的武阳关率先受到冲击,东夷部不断有人过来挑衅,大大小小的仗直打了大半年。
每一场都是不痛不痒,但却叫镇守武阳关的永宁侯不胜其扰。
一开始他都做好了要与东夷开战的准备。
可是东夷的人很鸡贼,每次都只有一小股人前来寻衅,这一小股人倒不难打,灭他们不过顷刻之间的事。
但这些人过来寻衅,却又完全不接招,每次都是骚|扰过之后,当即逃走,然后再换下一拨过来。
如同车轮战一般,硬生生拖住了武阳关的步伐。
永宁侯一直向朝廷请旨,欲主动出击灭之。但大齐不仅有内忧,还不止武阳关这一处外患。
打仗亦需要钱粮,没有钱粮支应,别说是打仗了,就是他们平时操练,很多将士的饷银还时有拖欠呢。
不过这种事并不常有,一般都不会拖太久,太|祖是武将出身,他有铁律留下,不能亏欠武将们饷银。
相较于前朝地位低下的武将,他们大齐武将的地位,无疑是高出许多的,可说是有如云泥之别。
这一点值得肯定。
第119章青云路(14)
永宁侯自己自然愿意打这一仗,但他却不会无诏出战。
永宁侯府除了他父子几人,其他所有人都留在了京城,这就是牵制,亦是法度,自古有之。
永宁侯的折子天就要递上去一回,他一直在等,等朝廷何时下定决心打。
果然是等来了,等来了点齐人马,随时出战的旨意。
也等来了赵王。
赵王从来不是个纯粹的文人,也不是纯粹的武将。
听闻赵王十余岁时起,便入京营历练,至今一直从未间断过。
这次陛下派赵王前来,而不是其他王爷,其中用意,着实是令永宁侯揣度了好几日。
说实话,他宁愿来的是其他武将,也不想来一个皇子王爷什么的。
一个不好,可能就会卷入夺嫡之争中。
对于一个边关守将而言,这实非是他所愿。
可是赵王带着人马粮草已经在来的路上了,永宁侯也只能先静观其变。
……
清音送走赵王,顺便送了他一些救命良药,还暗中放了一个傀儡在他身边护他周全。
没办法,她现在押宝在赵王身上,自是不能叫他出事。
之后,清音就全心准备乡试了。
乡试,因是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乡试分三场,每隔三天举行一场,每场三天,共考九天。
乡试的人数更多,所以要分批次入场,清音运气平平,是最后一批次进入考场的。h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