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得知陈青兕本意在石见境内的大银矿,一切都明了了。
刘仁轨说道:“此事倭国人不清楚?”
陈青兕道:“倭国人在冶炼方面并不擅长,不知山中有宝。昔年虬鬤客张仲坚率众出海,所行之人就有一位精通风水堪舆的奇士。他曾游历石见,探得山中有大银矿。抵达百济的时候,特地寻人暗访调查,确定了山中确有大矿,储量异常丰富。”
陈青兕知道如何得知石见银山的消息是最大的漏洞,也一早想好了借口。
刘仁轨也不细问,说道:“即便现在不知道,待我们取得石见,正式开采银矿的时候,倭国肯定知道。这泼天的富贵,谁不眼红。肯定会明里暗里捣蛋的,除非将他们彻底打服,让他们不敢心生歹念。”
陈青兕道:“我也是这个意思,但更进一步,在倭国的庙堂上培植亲唐一派,彻底颠覆他们当前的政治生态。据我所知,倭国是有亲唐一派的,只是给刻意打压了。最好让他们内部先斗一阵子,给我们在倭岛立足的时间。等到我们站稳了,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他说着望向刘仁轨道:“正则,对于打服倭国,你有什么好想法!”
他见刘仁轨正想开口,突然想到《三国演义》里的一幕,说道:“先不急着说,你我写在这桌子上,看看是否所见略同。”
刘仁轨先是一怔,随即笑道:“若是略同,当真是一件美谈。”
他说着用手沾了点酒,在案几上书写,为了避免陈青兕偷窥,还用手将答案盖住了。
陈青兕也在案几上写下简单的两个字。
“我数到三,一起揭示答案!”
陈青兕笑着,说道:“一、二、三!”
随着“三”字落下,陈青兕、刘仁轨都移开了手掌。
陈青兕这里是“不打!”
而刘仁轨写的却是:“不战胜敌。”
意义一样,可配合的却不到家。
陈青兕遗憾道:“你我相识一场,在这默契上,却差了一筹。”
刘仁轨摇头不语。
两人当即就定下了基调。
跟倭国打,最好的战术就是不打。
这是了解了倭国内部情况以后,两人定下的最佳方略。
倭国不同于中原,他们地处狭长的岛国,境内八成皆是山地丘陵,并不适合耕种。
他们可种田地稀少,也形成了特殊的作战方式。
他们通常在夏冬时候动兵,一场大战持续的时间往往不会超过半年。
因为战斗一方的农兵需要回去种地回去收割。耽误的时辰,等同耽误了收成。
倭国本就耕地少,耽误了收成,会直接影响生计问题。
故而在倭国绝大多数的战斗,至多不会超过半年。一超过这时间,兵卒就会无心战斗,想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
除了少数位于平原处的藩主,拥有一定的存粮,大多数的藩主是无法存储过多粮食的。
他们的耕地就那么一点,产量得不到提升,大多藩主自然不存在余粮这东西。
倭国皇室掌握着得到完全开发的畿内平原,拥有的粮食可称举国之最。
但此番征伐耗损了不少,而今他们为了对付唐军,开始将举国之兵调往畿内,准备打一场轰轰烈烈的卫国战争。
陈青兕固然不虚倭国,却也不愿拉着唐军陷入与倭国死磕的泥潭之中。
既如此不如耗着,看倭国的勤王军聚在畿内,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
就看倭国这大军聚集在畿内,能够坚持到几时。
陈青兕、刘仁轨两人眯着眼睛,似乎在看倭国勤王大军的未来。
刘仁轨突然想到一事:“如果说来,大都督的目的就不是灭了倭国。”
陈青兕道:“日后有机会,可随手覆灭。现在费心费力,讨不得好,灭之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