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地规划、预算演算和可行性报告,这种行政模式在东汉从未出现过。
更别说李煜还要求三镇官员,在今年年末的时候,把明年的财政预算报表提交上来。所有开支和计划开支都必须要列举出来,同时允许上浮1o%作为应急资金。
汇报上来的预算,会经过计曹的人进行统计,把不合理的开销砍掉。这些预算最终会在衙门门口开设政务公示栏进行公开,由百姓进行监督。若是有不合理的开销,而且还通过了,最后被百姓提出质疑的话,那么几乎相当于打了镇衙和县衙的脸。
本年度全部的财政收入,扣除预算之后剩余的部分,就会全部运送到治所里面进行储备,作为自治区今年度的财政收入。当然也不是说,就这样封存不管了,明年的时候会根据各个领域的需要,把这笔钱下拨到各个领域。
根据目前自治区的情况,李煜把明年的重点放在农业和教育这两个大点上面;次一级的是公共设施、军事建设和道路交通三块;再下来才是工业、医疗和商业方面的扶持款。
三十万人口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更远更偏僻山区的山民还不知道自治区的存在,或者说对自治区本身不是很信任。同时普通的百姓又担心山民野蛮无理,李煜却护着他们反过来压迫自己,于是也不敢轻易迁徙到自治区里来。
可以说如今能留在自治区里面的百姓,大多都是几代在这里居住,不忍心离开故土的存在。他们大多都有些资产,不是已经开设了商铺,就是已经购置了田地。或许是觉得贱命一条,也没有打算迁徙出去。这部分人其实也不多,拢共不到两万人。
预算这块在东汉完全是全新的玩意,不过比起以前先统计今年收入多少,然后按照比例运输上去的情况要科学许多。
以前的操作方法,大县就算交出了那么多比例的税收,本身依然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展,甚至会浪费不少税金。反而是小县,有时候交出了税金之后,别看比例不大,却会导致这一年下来县财政都紧巴巴的,别说展,能支持日常开销已经很不错。
预算是原则,就是最合理的征收税金,一方面避免大县留下太多的税金导致铺张浪费和贪墨的情况;一方面也避免小县缴纳太多的税金,以至于本身缺乏了展的经费,甚至有些县城一年收入都没办法填补财政漏洞的,还要想办法补贴一些过去。
不过若是小县三年还没办法扭亏为盈,那么这个县令差不多就可以不必做了!
对于世家出身的袁涣和陈瑀等人来说,这种预算模式显然有点针对性。毕竟这意味着今后财政情况很有可能会面对朝廷的直接监督,最终结果是朝廷能获得更多的税金,县官却没办法留下更多的钱财。
有好处,那就是国库的收入会增加,同时买官的人会减少。虽然财政收入不是县官唯一的收入,却也是重要的收入组成部分。一下子不见了那么多的财政收入,那些通过买官才能上任的县令,势必会减少一笔很大的收入,权衡利弊后可能就会吓住一批要买官的人。
与此同时,国库增加意味着刘宏能调度的钱财也就越多,他能做的事情也就越多。对于世家来说,这却未必是什么好事。
好在袁涣虽然出身世家,本身却是难得的清流和忠臣,说到底他走的就是这种线路。除非陈俊扶乐袁氏展成为一流世家,否则的话以后子子孙孙只怕都要走这条道路。
对于财政预算这种利国利民的行为,至少他看来是这样的行为,还是给予了很大的支持。陈瑀不知道是如何考虑的,没有反对也没有支持,只是默默的按照李煜的吩咐来做事。
欧阳行是彻底贯彻落实李煜的方针,陈琮只是镇丞所以只能辅助;陈韬那边似乎也为了表忠心,也是贯彻落实预结算方针,镇丞朱治对此也是颇有赞言。
启越镇下山的山路已经修建完毕,用了不少的水泥砖和水泥,修建得非常的平整。别说百姓上下山,就算是马车都能允许两辆并排行驶。以后货物的运输,将会容易许多。
五千山民已经成了专业的施工队,拿到了报酬之后,在确定其意愿的情况下,把愿意继续担任施工队的三千多人继续编成施工队伍,在陵阳镇、黔镇和刚刚开始建设的桃源镇三地进行施工。剩下两千人,则安排入住,根据其不同的技能安排在不同岗位上。
做到这一步,官员们才稍微轻松了一些,当然只是相对之前而言。别的不说,李煜为了这些百姓的安置问题,已经三天三夜没有回过家。好在卞玲珑也是贤惠,不管多忙都能照顾到李煜的饮食,有时候忙不过来也会让谢环帮忙准备饭食。
谢环如今的身份是李煜的小姨子,在没有出嫁之前,暂时住在李煜府上的别院里面。她如今虽然也有商会方面的事情需要处理,不过只要有空,只要卞玲珑没空做饭,就会和李伶轮流送来饭食,甚至收集脏衣服回去浆洗。
第一批学堂已经开始在三个新的城镇里面建设起来,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国营学堂。祭酒为自治区亲自任免,也有正式的编制,隶属于学官掾史。
当个校长就算是出仕,相当校长的人自然是多不胜举。最后李煜选择了六个启越镇的山民,把公共管理学和高中级别的语文数学所有知识传给他们,这才让他们上任,担任三地学堂的祭酒和副祭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