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启民立时打起精神,“天朝大国派来特使,且为隋国朝廷显贵,岂可怠慢,快快有请。”
“可是,大汗的身体……”忽山在犹豫。
“不妨事,”启民已有几分不耐烦,“你身为重臣,应当明白,隋国开罪不得,对杨玄感要给予最高礼遇。”
忽山领旨,恭恭敬敬把杨玄感迎入宝帐,启民已下座立候。让座,献茶已毕,启民首先寒暄:“杨大人,万岁圣体可好,大隋一定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吧!”
“借大汗吉言,我朝一切均好。”杨玄感胸怀异志,他在察颜观色,“万岁吗,更是精力旺盛,近日正率嫔妃百官乘船下扬州。”
“好,好,万岁不顾暑热和舟楫之苦,南下体恤民情,实明君也。”启民极尽溢美之词。
“万岁倒是玩得高兴,不想乐极生悲。”杨玄感顿下不说了。
启民摸不透他的用意:“莫非有何意外不成?”
“契丹十万精兵,突袭我营州,五千将士阵亡,营州失守。”
“有这等事?”启民心中核计,杨玄感此行难道就为这事?
“启民可汗接旨。”杨玄感说着立起身来,取出黄绫圣旨,当殿居中站定。
启民离座,跪倒聆听。
“奉天承运,皇帝昭曰:契丹犯境,寇我营州,钦派礼部尚书杨玄感至启民可汗帐,调兵数万,收复失地……”
启民听罢,叩拜接过圣旨。二人重新落座,杨玄感试探发问:“大汗能否出兵?”
“杨大人取笑了,圣上有旨,焉有不遵之理,定当照办。”
“但不知发兵几多?何时出兵?”
“请杨大人歇息一日,容我稍做安排。”
“大汗可从容布署。”杨玄感毫无急切催促之意。
忽山把杨玄感送至驿馆安顿好之后,急急返回宝帐,疑虑地问:“大汗果真充意出兵?”
“这是哪里话来,我东突厥既为大隋属国,即当听从圣命,出兵岂有疑义。”
“父汗,不能出兵!”偷听的始毕又闯入帐内。
“你,方受训斥,当思悔过,又来多嘴,着实可气。”启民强忍怒火。
“父汗,请容儿臣一言。”始毕不顾一切说下去,“杨玄感不带一兵一卒,却让我方出兵为他隋国攻城掠地,这居心何等险恶?父汗不能不加三思。”
忽山与始毕有同感:“大汗,王子所说有理。契丹骁勇,一旦出兵,难免我们两败俱伤,只有隋国渔翁得利。”
启民听了不觉默然。
忽山见状再次进言:“大汗,今晚何不让王子去探个虚实,然后再做定夺不迟。”
启民想了想:“也好。”
塞外的暑夜,相对来说较为凉爽。杨玄感在驿舍庭院中漫步,仰望星空,不觉想起了父亲之死。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父亲为杨广立下齐天的功劳,竟然未能幸免一死。难道自己日后也要步父亲的后尘吗?不能再重蹈覆辙了。要采取行动,倘能取得突厥的支持,则谋反大业必成。杨玄感此番谋这个差事,就是有此意图。如今经过深思,他决定做进一步的试探。
始毕悄无声息地走来:“杨大人好雅兴,莫非在赏月乎?”
“原来是王子驾到,”杨玄感回礼,“室内闷热,庭院正可乘凉。”
二人落坐石凳,始毕将随身带来的锦盒置于石几之上:“杨大人,家父差我送来北珠一槲,生金百两,以为见面之礼,还望笑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