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完全平定之后,刘协正式安排诸葛亮成为燕州治略总督,赵云暂时负责燕州的驻防管制。
骊州和并州抽调了十万国子北上,进入燕州,对于诸葛亮,刘协提出了几个要求,一是不得过问地方驻防,二是必须强力推广汉化,三是加大国营牧场的推广,土地全部规划为国有,四是实现燕州的城堡化,用城堡代替镇。
刘协主持燕州成立三家商社,一是弥加长子弥衡建立的弥加牧社,二是治略府的忠信牧社,三是中央军府驻防军系统内的永威牧社。
其中弥加牧社和永威牧社的资金全部由大汉帝国中央皇庭提供,将整个漠北除了骊州之外的牧场按季节分成九个区域牧场——南杭爱牧场、北杭爱牧场、呼伦湖牧场、额尔古纳牧场、南月牙湖牧场、北月牙湖牧场、金山牧场、唐努牧场、南锡比尔牧场,三家牧社各掌握三个。
九个区域牧场也将庞大的燕州分为九块区域,形成三个主要聚集地,即月牙湖、呼伦湖和额尔古纳(兴江上游)、唐努牧场。在三大聚集地各建立银月城、呼伦城和唐努三个大城市,围绕三大城市发展城堡和道路,彻底将燕州进行固定化管理,虽然大部分牧民还是随着季节根据各个牧社的区域刑分移动游牧。但他们的子嗣都大多留在各个城堡,而且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说明一下,一夫一妻制很早就有了。就是小妾不属于妻子),对于其他鲜卑传统民俗一律废止,女人不再属于私人财产和物品,强行将家庭的概念灌输进入,迫使部落制度瓦解,御府着手制定《燕州民约》,对于燕州进行特殊管制,燕州每百户牧民组成一个单位,称之为旗,每旗牧民每十年选一任旗长。旗长负责基础的管理,以旗为基础单位进行游牧,原有部落制度立刻取消。以旗为基础单位进行和牧社之间的贸易,每十旗设一城堡,同镇级单位。
燕州的镇级单位设镇长和驻防校尉,镇长由治略府任命,驻防校尉由中央军府统一任命。九大区域牧场共设置七十八个镇,每区域牧场中心设一大城堡,每三大城堡设一大城,一百零二个镇围绕城堡建设,城堡围绕大城堡建设。大城堡围绕大城建设。
对燕州的上限牧民人口被规定为四十万人,常驻驻防军为十万,多余人口都将移到其他各州从事农耕和其他产业。
到这个时候,刘协才算对燕州真正放心,只要能够将这个人口维持住,通过严密的分化管理,使漠北不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大部族,那就不能对中央形成威胁。
诸葛亮迅速前往燕州上任,在没有建设呼伦城之前,他首先提出集中一切财力建设呼伦城和天京城之间的马路,在诸葛瑾的鼎力支持下,该决议很快在中央治略府内部通过,兄弟二人也是第一次联手,终于将燕京马路工程推上帝国马路建设的重点工程,获得了东方银社和荆州银社两家贷款。
到了华夏二十一年底,诸葛亮完成了燕州所有基础设施和各项主要建设十年规划建设的报呈,并正式向中央治略府和中央皇庭提出了燕州新治的全部建设经费为一百二十亿的申请。
刘协知道燕州的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只有燕州能够完全汉化,大汉帝国漠北的威胁才能彻底消失,他亲自主持相关的研讨会,促使了中央治略府通过该申报,以每年十二亿汉钱的支持,扶持燕州经济的恢复和同化。
太学府也接受了燕州治略台的委托申请,成立燕州农业研究院,对燕州可以实现农耕地土地进行规划,对主要牧场进行鉴定,为牧民的主要畜牧品种提供更多的选择,其中梅花鹿、波斯绵羊被做为主要的新推畜牧品种推广,鲜卑马也进行一次新的优化,由于蒙古马系是一个成型较早也非常稳定的品种,优化难度较大,鲜卑马已经算是比较好的蒙古马系,但刘协比较避讳“鲜卑”名字,同时也担心鲜卑马大量进入内陆之后降低现有品种的优良性,让太学府必须完成新马种的培育工作,成为燕州马,燕州马最终确定是以骊州马为基础品种,吸纳部分鲜卑马血统成型的轻型马。
兴州、燕州、骊州被称为北部三州,在兴州安庆城建设一个北方学府地建立也得到了孟建、诸葛亮、程昱三人的一致认可,他们希望将三州通过道路、教育、经济融为一个北部三州的联合经济体。
刘协在平衡利弊之后,同意了他们联名递交的呈报,但并不设置该级别的省级行政单位,将北方三州设置为征北军的常驻地。
在此之后,刘协将西域、凉、藏三州设为西部三州,将西域、凉、藏、蜀、昆、雍六个州设为西部六州,交、广、泰、安四州设为南部四州,瀛、辽为东部两州,京、并、冀、青、徐、扬、荆、兖、豫设为中原九州,将大汉帝国的经济分化为五个大经济区域,镇番号四军常驻地为中原九州,征番号各驻扎在十年之后,将改驻扎相应的经济区。
帝国的建设,分大区经济建设规划,中央治略府增设五大经济区的经略总司,帝国各方面建设也以五大经济区为单位进行规划,但坚决不在州和中央之间设置中间层级的治略机构。
枢密总署、统计总署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行政单位正式划入治略府统辖范围内,分在五大经济区内设置各总司,虽然刘协不原意设置州和中央之间类似唐朝道一样的行政单位,但如此庞大的帝国想要真正实现中央集权统管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道这样的行政机关虽然没有出现,而做为弥补,在中央治略府类设置的五大经济区经略总司的首席官员还是被设为经略总祭的官职,就官职而言,比各州的治略总督还是要高一个半级别,只比三大治略公低一个级别,和各部尚书,包括枢密总署、统计总署的公政总祭都属于同一级别。
随着五大经略总司的设置,枢密总署、统计总署等单位的并入,帝国中央治略府的权利又一次得到强化,在此后,刘协计划将在治略府内成立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专利总署、治安总署,在他移交权位之后,将中央治略府建设成一个强势的治略府。
随着帝国内知识和学术研究的加速,帝国各方面建设工作的完善,帝国的组织也将越来越多,中央治略府变强已经是无法抵挡的事情,与此同时,帝国国民院也会进一步的变强,中央皇庭在完成对军队的整治和所有权的正式分配后,也会在经济、权利强化后,进一步增加中央道府的建设工作,使中央皇庭提前完成蜕变,最终实现大汉帝国的中央皇庭、帝国国民院、中央治略府为代表的帝国新中央集权管理制度,而相应的以中央法院和未来的中央监察院为核心的代表的司法机构也将会随之登上舞台,这时,刘协心中的皇、法双权协调制衡的二元君主制中央集权民主帝国就将彻底成熟。
刘协忽然意识到,最近帝国这几年内的动荡对自己而言不是危机,而是一种难求的机遇,有了这些机遇,他才能名正言顺的扫平北方威胁,实现一个统一大民族的目标;有了这些机遇,他才能名正言顺的为下任皇帝扫平障碍,同时将军垦财产全部规划入皇室,为彻底清晰军队所有权提供保障;有了这些机遇,他才能实现奴隶的平民化,进一步人为刺激国内经济的内需。
刘协忽然明白,对一个为了目标,不惜牺牲一切的帝王而言,圣湖血案、挹宁活埋……,这些不是他生命中的污点,是他不可缺失的机遇,是他实现自己目标必须要踏过去的台阶。
第十一卷 帝国动荡 第十五章 最终圣裁
所谓的动荡,对一个敏锐的人而言,这都是机遇,刘协深深的明白这一点,在解决了北方的危机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因为腾出手彻底解决军贪和份子钱的问题。
处理军贪的目的,刘协已经非常明晰,虽然使军队恢复廉洁很重要,但让军队真正只属于皇室才更重要,为下任帝国皇帝除去可能存在的危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
在华夏二十一年底,刘协正式为廉政公署通过追捕令,缉拿孙坚、马滕、皇甫康、白霖四人,消息传出之后,宇内大震,孙坚是右大将军徐庶的老搭档,曾经伴随徐庶收复四州,也是灭北方朝廷的主要功臣,可以说是整个大汉帝国武将之中,功劳仅次于徐庶、周瑜、荀攸的人,马滕也是卫国老将,马家两代出任十位大将军中征西大将军,四子皆效力禁军,皇甫康是皇甫公的长子,也是刘协最早的谋臣之一,白霖父亲白翳威信虽不如前三家,但也是首任工部尚书,且是荆州武威军备集商社的总社长,白霖也是连续二十年出任军备院总祭,这四人同时被捕入廉政公署,是人都清楚他们究竟犯了什么罪,但各地驻防军和各军将领都纷纷递函求圣上明鉴,还孙坚等人清白。
刘协召开中央军府总将会议,各地驻防总督、督尉,各军将军、各商军督尉有六成全部应令函邀请前往天京城。
一时间各地将领都蜂拥而至,连刚完成剿匪任务的张辽、鲁肃等人也敢往天京城,赵云、庞德也奉命前往,十二上将中除了孙坚、马腾被抓、黄忠老退、阎行战死之外。吕布、赵云、文聘、张辽、魏延、甘宁、高顺、张颌全部到齐。
曾经的十二少将孙策、马超、唐斩、吕飞(吕布子)、马岱、马休、黄叙、唐鸣、卫烈、华翎、朱然、王平中除了马超、卫烈在巴比伦和印度外,也一律到齐。
十位大将军中,除徐庶、荀攸在外,曹操病逝。孙坚、马滕入狱外,周瑜、于禁等人也悉数到齐。
二十四星中的凌统、王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