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用力抿了抿嘴唇,其实从心底里,王承恩是希望崇祯下令让刘毅的青弋军北上攻击流贼,减轻朝廷的压力的。虽然王承恩跟刘毅打交道并不多,但是王承恩明白,刘毅并没有扯旗造反,虽然好几次不听号令,在辽东也安插了军力,但是从本质上来说,刘毅每次行动不仅没有危害大明的利益,反而是挽救大明于水火之中。虽然从历史上来看,功高震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可是王承恩希望崇祯不要做这样的皇帝,国家存亡之际,如果不能让刘毅这样的人挺身而出,而是百般猜忌,岂不是寒了忠臣的心?就算真的如崇祯所说,刘毅是狼子野心,叫他出兵是饮鸩止渴,可是现在还有更好的方法吗?有句话王承恩一直埋在心里不敢说,哪怕真的有一天,刘毅夺了大明的天下,可崇祯一定能活下来,弑君的事情刘毅不会干,若是让皇太极或者李自成夺得天下,那么朱家将会被赶尽杀绝。作为崇祯最忠实的奴仆,王承恩没有多么大的理想,他只希望自己的主人能在这乱世中活下来,不要像历史上那些帝王那样落得个身死名裂的下场。
可这些话,他又怎么敢当着崇祯皇帝的面说出来呢?说实在话,王承恩觉得崇祯从登基以来就麻烦不断,搞得自己心力憔悴,已经有些走火入魔了,看谁都不像是好人,如果能冷静下来,权衡一下利弊,自然会发现,当务之急是先要解决李自成或者皇太极其中一方势力,朝廷孤掌难鸣,又没有更多的军力支撑,不请求外援,还能撑多少时间?王承恩心底长叹了一声,他默默走到油灯前,拨弄了一下灯芯,让屋子里更加明亮一些,随后拿起架子上的大氅,给崇祯披上道:“陛下,天气有些凉了,别冻坏了身子,这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靠陛下撑着呢。”崇祯苦笑了一声道:“大明开国的时候就是皇帝和士大夫共天下,可真的到了出事的时候,你看见了,那些士大夫一个个都变成了缩头乌龟,就连温体仁这个首辅,这时候也是闭口不言了。”虽然外面已经打成了一锅粥,北直隶也危在旦夕,但是对于京师内部的事情,崇祯还是了如指掌的,毕竟锦衣卫和东厂这么多年的根基不是白混的,虽然魏忠贤倒台之后,他们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但是在京师内部,还是拥有绝对控制权,至少内阁六部都安插了不少密探,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可是京师城内发生的事情十有**崇祯都能知道。
最近,在内阁和六部做事的锦衣卫时常向崇祯密报官员们的情况,越是危急存亡之秋,崇祯越是注重对官员们的监视,不管是李自成还是皇太极的战事,都向崇祯证明了一点,他手下这些文臣武将并不那么可靠,要不然怎么会出吴三桂吴襄这样的叛徒,如果没有他们,辽东怎么会轻易丢失,李自成这边也是,贺人龙等人投降造成了河南局面的迅速失控,那么当皇太极或者李自成打到北直隶的时候,会不会有人打开京师的城门向敌人投降,将他这个皇帝给出卖了?崇祯不敢想,只能加派锦衣卫前往各处监察,他手下这些官员,真是越来越不可靠了。崇祯叫住王承恩道:“危急存亡,朕要想中兴大明,恐怕不能再依靠现有的官员了,朕意已决,为了稳定朝局,扭转局面鼓舞人心,朕要举行一场会试,就定在明年开春,选拔一批年轻的优秀的人才进入朝中,为朕分忧,你看如何?”
王承恩慌忙跪下道:“陛下,国家大事,哪有奴婢说话的份。”崇祯道:“无妨,你说说看。”王承恩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这么做当然有道理,为国家选拔官员,输入新鲜血液可行,只是目前战事危急,皇太极攻下辽东,李自成拿下河南,最多整休三五个月的工夫,他们就会继续攻击,朝廷举行会试,估计也只能招募到北直隶附近的士子,我们的实际控制区就剩下山东山西和北直隶了,南边的士子过不来,咱们选拔人才的范围就被大大缩小了。”崇祯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们已经没有时间了,能选拔多少就选拔多少吧,内阁这批人,包括温体仁在内,朕看,是要换换了。”
就在崇祯皇帝正在京师烦躁不安的时候,辽东战事已经进入了收尾阶段,豪格的兵马四处出击,将辽东其余的城池全部接收,彼得洛维奇的罗刹八旗更是已经开到了山海关城下,跟曹变蛟的人马开始对峙,他也没急着攻城,皇太极给辽东大军下令,要求他们整编人马,恢复状态,屯兵辽东,以期再战。皇太极的意思很明确,倒不是他不想一鼓作气打进山海关,而是一方面他刚刚拿下辽东,军队已经疲惫不堪,需要休息,而且军中伤兵很多,需要给他们时间恢复,最重要的是包括吴襄吴三桂在内的这么多明军降兵需要得到更好的安置,总之要将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他们才能进行下一步计划。另一方面,这一次辽东作战非常顺利,在高丽的青弋军竟然没有在背后做什么手脚,这让远在新京的皇太极忐忑不安,有道是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为了防备高丽的青弋军,皇太极调集了大量的兵力前去应对,可是这些人不能永远驻防在高丽附近,一旦攻破山海关,全面入侵大明,皇太极就需要更多的兵力来应对,可刘毅在高丽什么动作都没有,真是太让人窒息了,鬼知道青弋军什么时候就会捅他们一刀,这是皇太极不能承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kuaishuk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