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厚黑学什么意思 > 第60部分(第2页)

第60部分(第2页)

骨肉相残不应该

唐高祖李渊有三个儿子,即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其中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统一全国的军政大事中都建立了无人能比的功勋,同时在长期的南征北伐中,招募了众多身怀绝技的文臣武将。李建成觉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在李世民的功勋和实力面前岌岌可危,便暗中勾结三弟李元吉及李渊的宠姬、大臣,试图尽早除掉李世民。

李世民深知太子和齐王的用心,因有一班谋士密切防范,李建成的计划始终无法得逞。李建成决定先把秦王府中的谋臣武将或进谗处死,或调离作他用来孤立李世民。果然名将程知节被外调为刺史,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被调出秦王府,尉迟敬德差点儿被李渊处死。一时秦王府中,人人自危,纷纷劝李世民早作准备,以免被害。李世民自有打算,暗中观察事态发展,表面却毫无动作。

正好有突厥兵来侵犯唐朝边境。李建成抢先推荐李元吉带兵北讨。李渊便把兵权交给了齐王。齐王乘机请求调秦府中与李世民形影不离的战将尉迟敬德为讨伐先锋,并尽可能多地把秦王府中的精兵都抽调出来归自己指挥。尉迟敬德与李世民的妻舅长孙无忌劝李世民说:“大王倘不早决,祸在目前了。”李世民却假装说:“事关兄弟之亲,怎忍心下手?”敬德说:“人情无不畏死,大众愿以死奉王,王怎可以小仁害大局?”正说着,率更丞(官名)王至急冲冲跑了进来,似有急事相告,因见长孙、尉迟两人在场,才欲言又止。李世民便带王至进内室密谈。过一会儿,王至便又匆匆告退了。李世民对长孙无忌说:“刚才王至报告,说太子与齐王已定计,想让我与太子一起去为齐王出征送行,到时在饯行席间密伏勇士乘机刺杀我,然后太子拥兵入内要求内禅,并封齐王为太弟。”

长孙无忌不等李世民说完,便说:“先发制人,后发为人制。”李世民叹气道:“骨肉相残,古今大恶,我诚知祸在旦夕,但欲待他先发,然后仗义出讨,方为名正言顺。”敬德道:“大王若再不听劝告,敬德不能留居大王左右束手就戮,请允许告辞。”无忌也说:“无忌也当同去!”

李世民召集府僚一起商议。谋臣都认为要赶快动手。李世民说先要占卜一下,是否可行。猛地有人冲了进来,夺过龟卜扔到地上,说:“有疑问才卜,今日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谁先发射谁有生路,有何疑问?”李世民一看,原来是幕僚张公谨。于是再令长孙无忌密召房玄龄和杜如晦来商议。不料前不久竭力劝李世民动手的房、杜两人异口同声说:“高祖诏令我不得侍奉秦王,现在如果私自拜访,岂非死罪?”李世民见两人不肯前来,竟把佩刀递给尉迟恭说:“两人怎敢叛我?公持刀去看看,如果真的不肯来,即用此刀杀了,拿首级来见。”敬德与无忌同去见房玄龄、杜如晦,说:“王已决计行事,你二人快去商议。”房玄龄说:“四人同行太醒目,我们各走各的吧。”敬德和无忌先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各自换了衣服悄悄来到了秦王府。大家一起商量好了对策。

当天晚上,李世民入朝见李渊。李渊拿一份太史令的密奏给李世民看,密奏中说依天象看秦王当有天下。李世民要求屏退左右,然后对李渊说:李建成和李元吉私通皇妃,淫乱后宫。李渊听后大惊。于是李世民又接着说:“臣儿无丝毫辜负兄弟,偏他二人时欲加害,并说要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臣儿苦果枉死,永违君亲,已是可痛,而且魂归地下时,也要被败在儿臣手下的王世充等讥笑了,请父皇救命!”说罢,便呜呜咽咽哭了起来。高祖更加惊愕,说:“明天便审问他二人。你其实也应该早来参奏。”

李世民随即退了出来,在夜里便调兵遣将,命长孙无忌等带领,埋伏在玄武门外。

第二天,李建成、李元吉上朝经过玄武门,察觉情况不妙赶紧回头欲逃,却被李世民和尉迟敬德拦阻。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李元吉被尉迟敬德砍死。这时,太子手下的冯翊、冯立及齐王府中的薛万彻等将领带了数千兵马来攻李世民,却被玄武门前的伏兵挡住,他们见太子、齐王都已死去,便都一哄而散了。

李渊见事已至此,显然再去斥责李世民已毫无意义,弄不好甚至可能自己也身陷险境,就干脆封秦王李世民为太子,听凭李世民对李建成、李元吉斩草除根、抄杀满门。事后没多久,李渊便急流勇退,把皇帝大位让给了李世民。

由于李渊高高在上,不了解情况,太子、齐王与秦王之间地位相当,实力各有强弱,因而实际上谁先动手杀死对手、谁便是理所当然的皇权执掌者。在这一点上,李世民与他的谋臣武士都十分清楚,就是太子、齐王也想先发制人,争取主动权。然李世民的确比他们高明得多,只有他才真正地巧用了“先发制人”之计。“先发制人”,靠的是“先”,但“先”往往来自于“密”和“决”。李世民假装“不忍心”,表面上无所作为,实际一方面是为了师出有名,保全面子;另一方面更是为了行动的“秘密”性。

做好领导第五件事:沉与浮

屡败屡战是作为当领导的座右铭,更是在面对挫折沉浮时的心态。当领导要韬光养晦、以屈求伸,戒却嗜欲保持心态良好。

连败连战方能成大器

我们都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是的,自古以来,一帆风顺者实在渺少,大凡有大成者,都是在经过无数次失败的考验后方获得成功的。

刘邦是经受得起失败和经得起挫折的人。

刘邦不仅经受得起失败和挫折,而且有的时候甚至惨败到身边只剩下了一个人,但他照样斗志昂扬,不久又卷土重来,继续与项羽争天下,搞得项羽一点儿脾气也没有。

刘邦与项羽争天下,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凡他亲自与项羽交锋,几乎每战必败,所不同的是最初他毫不经打、一战即溃,后来逐渐勉强支撑住了。但是在最后一仗,刘邦把汉军主力聚合起来,交由韩信指挥,竟一战击败了项羽,取得了全胜。

刘邦与项羽大规模的交战一共是六次,刘邦失败了前五次,赢得了最后一次,结果天下就改姓为“刘”。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刘邦与项羽的交战史。

刘邦与项羽的第一次大交锋,是在鸿门宴之前的那次夺关战。

当时,率先进入关中的刘邦采纳了不知何人的建议,派军队把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关中,异想天开地打算独自在关中称王,惹得项羽大怒。项羽命令英布抢关,仅一仗,刘邦的军队就弃关而逃。正是这一仗,让刘邦看到了自己的军队与项羽的军队的差距,最后只好亲自上门谢罪,演出了一场千古惊险剧,在经历了一番卑躬屈膝的自白后,方才避免了厄运上身。

刘邦与项羽的第二次大交锋是彭城大战。

刘邦东归,消灭三秦之王(章邯、司马欣、董翳),之后巧施调虎离山之计,骗过项羽,让他首先将注意力放在齐地,然后乘项羽率军赴齐地作战之机,汇集起各诸侯之军五六十万人,攻下了项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报大惊,立即点起三万精骑急速南下,在彭城附近与汉军会战两次,大败汉军。此战汉军的战场损失就高达二三十万人,另外许多已经投靠刘邦的诸侯又都背汉附楚,连刘邦本人都差点儿被楚军捉去。

刘邦与项羽的第三次大交锋是荥阳之战。

楚汉战争期间,项羽曾一度将刘邦紧紧地包围在荥阳城里,一连数月,日夜攻打,情况十分危急。最后,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将军纪信主动要求假冒刘邦向楚军请降,让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选择在晚上出降,他率领二千甲士和一大群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