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厚黑学全书 > 第50部分(第2页)

第50部分(第2页)

结果,朱元璋派徐达出城,潜到方山寨“义军”的背后,前后夹击,方山寨“义军”大败,陈某被擒。朱元璋收降了他,哪知他是假投降,但是朱元璋也有戒心。

朱元璋把陈某原来手下的兵马给了张天澈,张天澈领着这些军兵打集庆,却吃了败仗。原来,陈某曾暗中写信给旧部下,说自己是假投降,要他们打战不要出力,等自己脱身之后,再回过头来对付朱元璋。

有人将这事告诉了朱元璋。朱元璋没有暴跳如雷,而是冷静地导演了一场一石三鸟的好戏。

他将陈某找来,对他说,人各有志,如果你不愿意为我服务,那就随你的便,我朱元璋不会为难你。陈某立刻反应过来,说自己绝无二心。

朱元璋顺手推舟,就让他领着自己的旧部人马去攻打集庆。陈某自然十分欢喜。陈某到了距集庆不远的板桥后安营扎寨,派人去集庆城,与守将勾结在一起,根本不攻打集庆。

到了九月,在朱元璋安排下,张天澈和郭天叙带着自己人马赶到集庆,和陈某的兵马一起进攻集庆。张天澈和郭天叙攻打的是东门,陈某攻打的是南门,当然是假攻。

于是,集庆守将将兵力集中在东门,抵抗张天澈、郭天叙两人。他们攻城多次,没有结果。陈某这边,却说要犒劳军士,请张天澈和郭天叙到自己的营中来喝酒。就在宴会中,陈某抓住两人,杀了张天澈,将郭天叙押到集庆,被集庆守将福寿处死。两位主帅一死,陈某与福寿内外夹攻,义军大败。

张天澈和郭天叙的死,实际上成就了朱元璋,他们原来的兵马自然全部转到朱元璋手下,而朱元璋也终于当上了义军的最高领导。

十年之后,在朱元璋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之后,朱元璋又耍了一回借刀杀人的诡计。

当时,朱元璋手下都希望他能尽快称王做皇帝,但是,这其中横亘着一个小明王韩林儿。

朱元璋虽然听了朱升的建议,要“缓称王”,忍耐了很久,但是谁不想做皇帝,一统天下?怎么解决小明王这个问题呢?直接杀害小明王倒是易如反掌,可是毕竟太露骨,弄不好,会引来灾祸。陈友谅当初不就是直接杀害了徐寿辉称帝的吗?结果手下却是离心离德。

一天,朱元璋把大将廖永忠从战场上招回来,让他到滁州去,把小明王和文武大臣等接到应天(集庆)来,还特意提醒他说:“长江风大浪险,一不注意就会有生命危险,你接小明王要十分小心。”

廖永忠当时还不知道朱元璋是啥意思,出来稍稍一想,立刻就明白过来了。

他从滁州接了韩林儿等人,在长江的一个叫瓜洲的渡口过长江。船行到长江中间,廖永忠暗中派人把韩林儿的船凿了个洞,韩林儿等人沉到滔滔长江之中,被活活淹死了。

廖永忠回到应天,还假称风浪太大,把船打翻了。朱元璋也心照不宣地假意责备了他一番,让他到战场上将功赎罪。廖永忠当然窃下自鸣得意,立下奇功一件。

韩林儿一死,朱元璋的所有顾虑就打消了。就在第二年,即1367年,朱元璋在应天开始建皇宫。1368年,正式登基,做上了大明皇帝。

借助别人的力量或者假他人之手,除掉对手,成自己之谋的事情,在古代帝王争夺天下的活动中,都是常见的手段。从另一个角度看也不失为人类智慧之一。

巧借名目者险恶之至

明朝初期,李善长、刘基和徐达,是明朝三大开国功臣,曾被朱元璋比作萧何、张良和韩信,但这三个后来毫不例外地都被朱元璋所杀。

李善长是朱元璋的淮西同乡,早年就看出朱元璋是汉高祖一类的人物,毅然投奔了比自己小十几岁的朱元璋,成为朱元璋的“后勤部长”,以其出色的理财管理能力将粮饷和兵员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前方,为朱元璋取得江山立下汗马功劳。朱元璋对李善长的评价甚高,说:“当年萧何有馈饷之功,千载之下,人人传颂,与善长相比,萧何未必过也。”

朱元璋在策封功臣时,李善长名列第一,成为明朝开国的第一位丞相。几乎在同时,朱元璋也对李善长起了戒心,生怕李善长功高盖主。在朱元璋当上皇帝的第三年,便毫不留情地将李善长从丞相的位置上拉下来,赶回了凤阳。但李善长老而不死,令朱元璋忧虑日深。于是,朱元璋诬陷李善长是胡惟庸的同党,将他的这位七十七岁的老战友投进监牢,同时被株连的还有李善长的妻女弟侄共七十余人。

刘基,字伯温,是一个在民间几乎被神话的人物,说他前知八百年,后知八百载。朱元璋请他出山,将他奉为张良一样的王佐之才。刘基为朱元璋制定了宏观的战略方针和具体的作战计划,为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尽忠效力。可是,朱元璋登上皇帝宝座半年之后,就将刘基打发回到浙江青田老家,后来又利用他与丞相胡惟庸的矛盾,借胡惟庸之手将他毒死。

徐达是朱元璋童年时的伙伴,两个人同时投身元末起义军,当年真可谓情同手足。他的战功显赫,几乎参加了所有的重大战役,而且品德高尚,与士兵同甘共苦,不贪财,不恋色,沉默寡言,沉稳大度。像徐达这样的大功臣,找到一个斩杀的借口当然不容易,但朱元璋仍然不放过他。有一年,徐达在北方征战时背部长了脓疮,这是由于他鞍马劳顿,常年不解甲衣、汗水浸渍所致,只要敷药休养,不难痊愈。可朱元璋得到徐达生疮的消息后,却命令徐达立即回南京就医。等徐达千里迢迢到达南京时,病情已开始恶化。据说得了脓疮的人最怕吃蒸鹅,食之必死。可朱元璋偏偏赐给徐达一只蒸鹅。徐达这才知道,这是皇帝对自己下毒手,若不吃下,家人就会遭殃,所以徐达含泪谢恩,食鹅而死。

欲加之罪来于莫须有

在古代,为了达到个人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以莫须有的罪名强加于人,成为借刀杀人的另一种形式。

下面是发生在三国初期的一段故事。

祢衡字正平,平原郡盘县(今山东宁津县)人,年少才高,目空一世。建安初年,二十出头的祢衡初游许昌,当时许昌是汉王朝的都城,名流云集,司空掾陈群、司马朗、尚书令荀或荡寇将军赵稚长等人都是当世名士。

有人劝祢衡结交陈群、司马朗,祢衡说:“我怎能跟杀猪、卖酒的在一起。”劝他参拜荀或、赵稚长,他回答道:“荀某白长一副好相貌,如果吊丧,可借他的面孔用一下;赵某是酒囊饭袋,只好叫他看守厨房。”这位才子惟独与少府孔融(字文举)、主簿杨修(字德祖)意气相投,对人说:“孔文举是我大儿,杨德祖是我小儿,其余碌碌之辈,不值一提。”从这些足可见他何等狂傲。

献帝初平间,孔融上疏荐举祢衡,称祢衡“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所暂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思若有神……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仇……飞辩骋辞,溢气坌涌,解疑释结,临敌有余”(《后汉书·祢衡传》)。于是大将军曹操有召见之意。祢衡一向看不起曹操,托病不往,还口出不逊之言。曹操正当招揽人才的时候,虽然恼恨,也不好加害,知道祢衡善击鼓,就召他为击鼓的小吏。一日大会宾客,曹操让祢衡穿戴吏衣帽当众击鼓为乐,想借此污辱他。没想到祢衡竟在大庭广众之中慢腾腾地换衣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