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个小丫头又高看一眼,不骄不奢,这相府的千金不简单。
一番简单的寒暄之后,那钱乙便提出要在相府之内转上一转。
莫小雨直觉这钱乙必是心中有所怀疑,所以要在府内寻些什么线索,也不多言。
相府虽是低调,但那占地面积也不算小。不过,好在内眷不多,无甚不便,遂打发了一个小童为钱乙引路。
莫小雨回到自己的房中,随手拿起了一本长桑君授与扁鹊的《禁方书》,就安安静静地读了起来。
想那春秋战国时期虽是是一个战争此起彼伏,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儒、墨、道、法、阴阳、名、农、纵横、杂、兵等“九流十家”便是当时思想战线上的代表性学派。
与此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历史上著名的医缓、医和、扁鹊及其弟子子阳、子豹等名医都出自这一时期。
到了公元前6~5世纪,秦国还设有了专门的宫廷医疗机构,并设置了“太医令”这一官职。
可以说,莫小雨功不可没。当然了,这是后话。
莫小雨的医书一拿起来,莫嬷的眼中便闪过一丝诧异,随后释然。
想那小主子的娘亲也是极懂医理,暗暗抹了一把老泪。替莫小雨的娘亲高兴之余,又不免有些难过,好好的一个孩子从小失妣。
莫老夫人虽是疼爱,但毕竟自己的眼神儿又不济,而那公子至今仍下落不明,凤族内斗又不断,难免忽视了这个孩子。
好在老天有眼,让小主子清醒过来。莫嬷嬷有一个预感:此女绝非俗物,恐怕将来凤族兴起的大任将要落在她的身上了。
想到这些,那嬷嬷看向莫小雨的眼光难免热切了起来,就连沉浸在医书中的莫小雨都察觉到了那充满了希翼的目光,禁不住好笑起来。
在现代的自己,虽是医生,可说句实话,因内心之中无比喜爱文学,闲时也喜欢舞文弄墨,以文会友。
最大的理想,不过是能够自由自在地挥洒笔墨,写出自己心中所想罢了。所以,对自己的职业倒是忽略了许多。
若不是这小破身子激起了她医生的本能和斗志,她倒是情愿天天捧着她的小说,心安理得地当个米虫的。反正莫府如此之大,恐怕至死,她也能够衣食无忧的。
这主仆二人正各怀心事,听雨已进来回禀,钱乙大夫回来了!
(未完,待续)
第五十一章 断肠草
莫小雨放下手中的医书,一颗小心脏忍不住“扑腾、扑腾”地加快了跳动的速度,纤手紧握,直到那长长的指甲刺得肉疼,方才醒悟过来。
定了定神,正准备起身迎接,听雨已打开门帘,那钱乙走了进来。这个钱乙竟然是个视世俗为无物的主儿。
从钱乙一走进这间房门,莫小雨的目光便一直在钱乙的脸上打着转儿。
只见钱乙面色凝重,手中握着一株细细长长的藤本植物,折断处还有着新鲜的汁液渗出,一眼望去便知是刚刚折断拿到的。
那株植物叶子翠绿可喜,只是茎呈紫色,尽管是早春,却已抽出了黄色的小花,花苞虽小,却甚是密集,整体看上去倒很招人喜爱。
莫小雨敢打赌,十个小姑娘,至少会有九个爱不释手。难不成问题出在这里?
钱乙眼尖地看见莫小雨手中放下的医书,挑了挑眉,闺中女子识字的本就不多,这女娃倒能读得进晦涩难懂的医书,捻了捻胡须,毫不掩饰对莫小雨的兴趣。
莫小雨随着钱乙的目光落至自己正在读的医书上面,自嘲地笑了笑,
“家母在我5岁时,便为护我意外身亡,唯一的兄长也不知所踪。父亲长年在朝为官,事务繁忙。祖母的眼神儿又不济。悦儿只能用这母亲留下来的医书来打发时光罢了。
悦儿虽然年幼,又神志恍惚了多年。但仍记得家母在世之时,对医术略有所知,常常教导悦儿:
医,仁术也。原为活人,今世之医,多不知此义,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因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当以上天好生之德为心,勿论贫富,均是活人”
这是明代医学家龚廷贤的一段医者仁心的名言,只是莫小雨将其移花接木地用在了自己母亲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