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天歌唱起来的全部舞蹈 > 第1部分(第2页)

第1部分(第2页)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大气磅礴的英雄赞歌(1)

——聚焦《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

文廖小勤

报告文学以其短暂的百年历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一方面因为它是纪录时代风云最富有时代精神的文学,另一方面因为它得天独厚的艺术形式,能够优化组合小说、散文、电影艺术的表现技巧,二者完美的结合,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同。天泉、何建明的长篇报告文学《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就是这样一部优秀力作。

一、 抒写了感动人心的现代中国精神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火箭的摇篮,是中国航天的发祥地,中国人做了几千年的飞天之梦,美丽的传说嫦娥奔月、敦煌飞天就是明证。天泉、何建明二位作家的眼光敏锐,抓住了报告文学的审美内核,以激情澎湃、气势磅礴的纪实性文学笔法,介绍了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因众所周知的原因而鲜为人知的中国导弹、运载火箭的研制故事。披露了代号“1059”的中国第一枚导弹、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第一次发射人造卫星的内幕,颂扬了世人瞩目的两弹结合创造的世界“第一速度”的神话以及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国外卫星、载人飞船的辉煌业绩,表现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几代航天人的坎坷命运和奋进历程,是一部大气磅礴的英雄赞歌。

首先,《天歌》具有存史的史学价值。书中通过采用大量刚刚解密的历史档案、访问中国“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亲历者、见证人,透过20世纪的风云变幻,揭开了中国导弹和运载火箭的神秘面纱,许多事迹鲜为人知,第一次披露于世。向世人真实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分子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和创业史。

其次,具有资政的启示作用。《天歌》通过对新中国在科技强国、强军的奋斗历程的全景式记录,再现了中国在国防现代化建设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新老知识分子那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甘人后、勇于牺牲,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于打破帝国主义垄断和封锁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战无不胜的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既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又协同合作,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的高度重视,聂荣臻元帅的身体力行,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集体潜能和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创造了奇迹。因为只有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国防,才能打破垄断,打破封锁,改变被动挨打、被人支配的地位。

第三,具有深远的教育启迪意义。书中彰显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一种深厚的感情,一种对于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所怀有的深切的依恋之情。它对国家、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一种精神支柱和精神财富。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献身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美德之一。知识分子们将振兴中华的责任置于肩上,他们抛家别子,离开舒适的家,到环境艰难、刚刚起步的南苑,夏天蚊子咬得人不敢钻出蚊帐,冬天土墙上结了一层冰凌,根本没有什么暖气。他们依然坐如钟,站如松,描图、打算盘(没有计算器)、推公式、弄模型和金属片,他们心里装着科学强国的理想,只要导弹、火箭能飞起来,再苦也值。尤其是苏联单方面终止《国防新技术协定》,使我国正在仿制的导弹、原子弹工程陷入了困境。可是,我们的科技工作者们却加快步伐,时值三年困难时期,许多科技工作者吃着大锅清水汤,身体浮肿,他们硬是以红军过雪山草地,吃树皮草根的勇气战胜了困难。

作者把文学的触角伸进科技领域,让科学与文学融合沟通起来,从充满诗意的描绘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而丰富,深奥而神秘的太空世界。这些高科技铁军的吃苦耐劳、科学求实、团结协作、勇于攀登、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感动人心的现代中国精神,值得今天浮躁的人们学习和深思,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深远的教育启迪意义,为国防军事题材报告文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大气磅礴的英雄赞歌(2)

二、纵横交错,变化多端的结构特色

社会生活复杂多变,千姿百态,这就决定了报告文学的结构应该不拘一格,求新求变,尤其是这种宏大题材的表现,事件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纵深感,作家必须在对材料驾驭的力度和认识的深度上用笔,用纵横交错的“全景式”构架,表现出恢弘博大、无所羁绊的深层结构形态。《天歌》的结构特色首先表现在作家用开放的视野关照生活和事件,既有文学的华彩情韵,又有冷静客观的历史思考,还有多学科融合渗透的新信息和新思维等的立体式关照,把神秘莫测的太空技术和太空世界表现得清晰易懂,像科普读物那样生动有趣。如,作家表现把原子弹装在导弹上这项技术的难度,引用了专家们的一个有趣的比喻:一个罗嗦汉娶一个娇滴滴的小姐。因为导弹起飞前要有竖起、粗瞄、垂直测试、火工品安装、燃料加注、精瞄等一连串的罗嗦事。而原子弹却是个怕热、怕冷、怕潮、怕振动、怕过载、怕冲击、怕静电、怕雷电的“娇贵小姐”。而且两个尖端技术相结合,难度相当大。可是张爱萍副总参谋长偏说要当证婚人,偏要把他们撮合在一起拜天地,真是深入浅出地把复杂深奥的科学问题介绍给了读者。

其次,采用了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开放性结构。作家为了扩展信息容量,在《天歌》中以中国高科技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为经线,以“摇篮”里走出并成长起来的中国航天战线的英雄群体所创造的丰功伟绩为纬线,折射出中国火箭发展的历史步伐。作家根据主题需要,摄取众多看似零乱松散的碎片式现象,全方位、多侧面、立体地勾描了中国火箭事业50年征程,从弱到强、从小到大,一路拼搏的历程,赞颂了铸造中国“神箭”的英雄和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如聂荣臻、钱学森、谢光选、王永志、屠守锷、张庆伟、龙乐豪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全书除了一个楔子、一个尾声外,共分九章,每章由大事件和牵扯其中的人物勾连,另外有两个专章介绍航天群英。他们的科学求实,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淡薄名利的崇高品质,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第三,重视细节的刻画。作品在大处着眼小处落笔,重视细节的刻画运用。作品对一些重要的情境和场景的刻画,似电影电视剧中的特写镜头那样生动感人,如写聂荣臻的得力助手、国防科委副主任安东车祸身亡,聂荣臻热泪盈眶,站立不稳,喃喃自语:“安东,我的好战友,可惜你已看不到我们的核导弹爆炸了,你为此倾注毕生的神州核导弹就要震惊世界啦!”一个血肉丰满,有情有义的元帅形象跃然纸上。

作家在结构上博采众长,戴着脚镣跳舞,有时像长篇小说那样进行较为广阔的概括性描述,有时又像散文那样抒发对生活的感受,作品气势恢弘,感情真挚,信息量丰富,笔调雄浑奔放,是报告文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飞天圆梦的恢弘乐章(1)

——《天歌——走近中国火箭的摇篮》读后

文罗 勇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飞向太空,遨游宇宙,更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好夙愿。中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中国就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象图。中国更是古代火箭的故乡,而人类有记载的第一个尝试用火箭飞天的开拓者就是中国明代的万户。美国火箭专家赫伯特·S·基姆(Herbert·S·Zim)在其《火箭和喷气发动机》(Rockets and Jets)一书中提到,“约14世纪晚期,有一名中国的官吏叫万户,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可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把自己捆绑在椅子上面,两只手各拿一个大风筝。然后叫他的仆人同时点燃47枚火箭,想借火箭向前推进的力量,加上风筝上升的力量飞向前方。”不幸的是,火箭发生爆炸,万户为此献出了生命。此事在原苏联、德国、英国等国火箭专家的一些著作中,也都有提及。为此,在2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