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借贷行为,是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西亚,也就是现在老出事儿的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那些地方。
古罗马也有借贷,大约在公元前450年他们制定了著名的《十二铜表法》,首先规定的就是债务法。规定说:欠了债,要还,过期不还要蹲监狱;蹲监狱算是轻的,弄不好把你当奴隶卖掉或者处死——那时候哪个杨白劳敢不还黄世仁的钱?
咱们中国的规模性借贷起于何时,不清楚,但在春秋战国时期肯定已很普遍。而且古代中国第一次发行债券,就在战国末期。
有个成语跟“债”字有关,是什么,想想看——是“债台高筑”!
对,这就是战国时候的事儿。
事情发生在东周最后一个王——周赧王的身上。周赧王那时候还顶着个“周天子”的虚名,实际上只是个小国的国君,忽然被六国诸侯说动了心,拼凑了5000多兵马,要和诸侯联合去打秦国。
可是他太穷,就连这5000人的粮饷、武器都凑不齐,只好向境内的富户借钱,给了他们出具了借券,答应在周军班师之日,以战利品偿还。
后来,他们这群乌合之众根本不可能和秦军交手,无功而返。富户们见周军回来,都手持债券跑来向周赧王讨债。
周赧王哪有钱还?于是富户就闹起了群体事件,从早到晚聚集在宫门外,喧哗不止。周赧王给吵得死的心都有,只好躲到宫后的一个高台上去避债。周人就把这高台叫做“逃责台”(古汉语“债”、“责”相通)。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三篇 铜钱是我们尊敬的“孔方兄”(3)
所以说,中国第一个发行债券的,是周赧王。
“赧”(nan)字有个“赤”字旁,是因羞愧而面红耳赤的意思——看来,周赧王毕竟还是有羞耻心的,还不上钱,脸红了好几千年!
古代政治家为什么借钱给穷人不要利息?
周赧王发债券的事,我说说,你们也就姑妄听之,他这如果也叫债券,恐怕就是人类史上最搞笑的债券了。
其实这叫“别券”,是古代的借款协议,也就是上文所说的“傅别”,形状可能和古代调兵用的“虎符”差不多。一块竹片,上面刻有借贷双方姓名、借款数额、还款日期,然后一分为二,各执一半。还款时双方要拿出来“合券”,还完了钱,要销毁,整个程序是很讲信用的。
估计那时候的古人,还很淳朴,故意欠账不还的,不多,所以借钱都是信用借贷,几乎没有抵押借贷。
有能力放债的人,当然是权贵、商人和地主。
可怜巴巴借钱的人,当然是穷苦农民、渔民和猎户。
那时候,据说借粮食的比借钱的多,这也不奇怪,吃不饱肚子才是天大的事。
我们现代人,一辈子没借过钱的大概不多,谁都有三灾八难、一时不凑手的时候。要是连盒饭都吃不上了,不借怎么办?
所有的人格、尊严、体面,遇到钱紧的问题,那都是一堆泡沫!别看“人文主义者”平时闹得欢,要是饿他三天肚子,他还是要自己去找饭吃。
春秋战国那会儿,没准儿也有“金融风暴”、失业潮之类的,别的行业不景气,放债却是好时机。
所以那时的大款们,都看好放债有利可图,差不多都在干这事,有的还专门把放债作为一个主要的生财之道。
那时候借款的利息也很惊人,有的是二分利,有的是五分利,据《管子》一书说,最高的是十分利,也就是“倍贷”,年利息100%。也就是说,借出去1000枚刀币,一年里要收回来2000枚刀币。这就是高利贷了。
齐国有名的孟尝君,放债的年息收入就有十万钱,靠着放债成了大富豪,白养了三千门客。过去我不知道这个,以为他是生性豪侠、出手大方,后来才知道他的钱来得这么容易,换了是谁,谁也小气不了。
那时候高官也公开放债,法律不限制。晋国大夫栾桓子,就是放高利贷的好手,名义上是借款给人家,实际等于受贿。有人不缺钱花,为了向他行贿,就故意跟他借高利贷,“上贡”的钱就以利息的名义,名正言顺地送给他了。
这招数不可谓不高明。可是,瞒得过老天,瞒不过众人。他的名声因此很不好,官场和民间都认为他是“失德”。
不过,春秋战国时的政治家,也不都是财迷。
有的人眼光就看得比较远。有一次宋国发生饥荒,大夫司城子罕就建议,国君应该“出公粟以贷”,也就是把国库的公粮借给饥民。他还建议,要命令高官们自己也要出血,把自家的粮食也贡献出来。司城子罕不光叫别人这么做,自己也带头,借给穷人粮食不记账——愿意还不还,他根本就不打算收回。
这一来,饥民可算见到了大救星,《左传》上说,粮食放出来后,“宋无饥人”。
在宋国的另一次灾荒中(这宋国真够倒霉的),公子鲍还把自家粮食全部拿出来,借给贫民。
《国语》里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就曾多次下指示“弃责”。楚共王、晋景公、齐景公,都实行过“已责”措施。“已责”,就是终止债权债务,跟“弃债”是一样的。 。。
第三篇 铜钱是我们尊敬的“孔方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