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肯德基标识的进化 > 第18部分(第2页)

第18部分(第2页)

在中国肯德基成功发展的风靡影响下,餐饮投资者们显然已经能够意识到,快餐已经完全不是一个小生意的概念。于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很多搞餐饮的人纷纷研究肯德基和麦当劳,汲取洋快餐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人按照自己所理解的肯德基、麦当劳的模式去模仿,他们把自己的店面装饰得与麦当劳和肯德基很相似,有的甚至连名字都很相像,如“麦香那”、“麦肯鸡”等。

他们不同程度地进行着连锁经营,试图学着跟肯德基一样,通过增加餐厅的数量来提高公司整体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同时大幅降低成本。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20世纪90年代的“红高粱”和“荣华鸡”。这两个中式快餐连锁分别叫板“麦当劳”和“肯德基”,并一度在整个中国范围内构建了一定规模和数量的连锁店,当年的“红高粱”在北京甚至把店面开到了王府井大街最大的麦当劳店旁边。

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扩张过程。对消费者而言,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足以令人晕眩,人们花钱买的不仅仅是产品的功能与服务,还要看它够不够时尚,能不能体现自己的个性气质和品位等精神层面的附加值。 。 想看书来

4。6 鲶鱼效应①:肯德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3)

到最后,红高粱栽了,荣华鸡撤了,中式快餐在中国大地上上演了一出出前仆后继的投资悲剧。同时,以洋快餐快马加鞭式的扩张为参照,中式快餐的落魄就更显得触目惊心。

中式快餐离肯德基有多远?

与许多产业一样,快餐业也是在一片“欧风美雨”的洗涤下开始着民族产业的复兴。对于有着悠久餐饮文化传统的中国,快餐概念也成为中国餐饮进入工业时代的又一次革新与挑战。

1994年年初,乔赢,这个河南郑州汉子辞职下海了,开始寻找挖掘财富的钥匙。

当他来到北京王府井时,他被麦当劳快餐店中人潮涌动的景象吸引了。在那里,他待了整整一天,按照进店人数和人均消费粗略计算,他惊奇地发现这家麦当劳店一天的营业额竟然高达20万元左右,简直就是一台“超级收款机”。此后一年的时间里,他的身影出现在了全国各地的麦当劳店,就在他深深思索欲破解“麦当劳之谜”的同时,“红高粱计划”也开始浮出水面。

1995年4月15日,有着极为浓重的“麦当劳情结”的乔赢在郑州最繁华的闹市,筹资创办了第一家红高粱快餐店。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间,是因为当时正值麦当劳建店40周年。乔利用了这一点大造声势,喊出“挑战麦当劳”的口号,把“红高粱”一炮打响。

仅仅8个月时间,乔赢就从东拼西凑的44万元启动资金滚到了500多万元。这滚滚而来的赢利远远超出了乔赢的心理预期,此时乔赢的理想开始膨胀起来了。就像当年史玉柱的巨人大厦从原本设计的合理层高一直蹿升到80层一样,“山河一片红”的大好形势使得乔赢确信:自己摸索出的成功模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复制下去。

1996年2月16日,乔赢在租金昂贵的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开了一家红高粱快餐店,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红高粱与麦当劳餐厅只有一路之隔。正值盛年的乔赢放出“哪里有麦当劳哪里就有红高粱!”的豪言。

3月2日晚上,《北京晚报》头版头条刊登了记者张韶南撰写了一篇《红高粱种到王府井》的稿子,时值全国“两会”期间,“红高粱”几乎是一夜成名。紧接着全国200余家媒体进行了连续报道,国外70家媒体相继转载。

靠一句“红高粱挑战麦当劳”,白手起家的乔赢在几乎没有花一分钱广告费的情况下,打造了一个世人皆知的品牌。从品牌商业运作角度看,红高粱的确创下了中式快餐的奇迹!面对着这种局面,乔赢被“看上去很美”的形势所感染,发表了他的“红高粱宣言”:2000年要在全世界开连锁店20 000家,70%在国内、30%在国外。

在一片“复制、复制和尽快复制”的催促声中,乔赢的步子却迈得越来越艰难。在8家门店的时候,乔赢说,“真赚钱啊”;到20家店的时候,乔赢发现自己的利润几乎看不见了;等到40家,乔赢背了一身债。

之后,乔赢等红高粱高层开始在内部员工及社会上筹资。到1998年年底,“非法集资”案件受到相关部门查处,红高粱终止集资。资金断裂的红高粱,在泡沫式的过度复制与扩张后,各地分店相继倒闭,负债总额高达3 600万元人民币。

1999年年初,红高粱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告上法庭。2002年6月28日,乔赢以非法集资案被判入狱。这个故事,成了各大MBA教程中的经典反面教材。 。 想看书来

4。6 鲶鱼效应①:肯德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4)

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又跌倒。作为餐饮大国,国内快餐行业从来就没有甘愿束手就擒过,中式快餐一直在抵抗强大的洋快餐“入侵”。除了河南的红高粱挑战麦当劳外,上海的荣华鸡同样向肯德基发起过挑战。

20世纪90年代初肯德基进入上海后,1991年12月28日,上海新亚集团成立了荣华鸡快餐公司与其对抗。在对外宣传上,“荣华鸡”喊出了“荣我中华”的口号,当荣华鸡扬起挑战“肯德鸡”大旗时,各分店门庭若市,北到黑龙江,南到江西,都有荣华鸡的分店。刚成立的两年内,上海荣华鸡快餐公司月平均营业额达150万元,职工发展到近300人,堪称“中国第一快餐”。北京、天津、深圳等20多个省市地区纷纷向荣华鸡发出了落户当地的邀请。甚至连新加坡、捷克等外商也要求“荣华鸡”飞出国门。

1994年年底,荣华鸡在北京开了第一家分店,并打出“荣华鸡,香喷喷”的旗号。与肯德基一样,初来乍到的荣华鸡一度创下顾客冒雪排队等位的盛况,于是,荣华鸡一口气在北京前门、东四等繁华地带开出了四五家分店,并声称:“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

如此豪情壮志大大鼓舞了国人竞拼洋品牌的信心,激起了国人的民族感,一时间全国上下,从电视到电台,从报纸到杂志,铺天盖地均是“斗鸡”新闻,荣华鸡也因此名声大振。

可是,时光推移,荣华鸡在与肯德基的较量中逐渐落入下风。在上海,1995年,“诞生店”—荣华楼拆了;1996年,“标志店”—黄陂店关了;1997年,效益“大户店”—黄浦店改换门庭。随着2000年8月,惨淡经营的北京荣华鸡安定门店摘下了“荣华鸡,香喷喷”的招牌,荣华鸡“挑战洋快餐”画上不太圆满的句号。

在“西”风肆虐的中国快餐市场,荣华鸡VS肯德基和红高粱VS麦当劳的相继失败或许能对我们有所启示。恰如沈阳飞龙集团总裁姜伟在《总裁的二十大失误》中反省自己以及企业的错误,其中决策的浪漫化、决策的急躁化、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几乎可以很贴切地用在中国快餐业上。

简单模仿不能铸就成功的企业

中国不乏一夜扬名的中式快餐店,包括统一装修风格、统一着装、统一餐具、统一的食品供应等,甚至连洋快餐的“儿童乐园”也被照搬了过去。但最后,无论是“红高粱”还是“荣华鸡”都消失了。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一种科学的精神以及踏踏实实地做好细节工作的态度。而在荣华鸡所留下的资料中,我们只看到了一些“口号性”的东西,而看不到值得借鉴、称道的细节。

乔赢挑战麦当劳,经营品种是9 000万河南人久吃不厌的“羊肉烩面”,如果说红高粱“烩面”还有其独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