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急诊室图片 > 第55部分(第3页)

第55部分(第3页)

吴起之举,却恰恰合了老十三之意,授意乐毅以“不打无准备之仗”的理由,坚决请辞大将军之职。

无奈之下,公孙衍只得临时接任魏国大将军之职,以花甲之年,重新披挂上阵。

这公孙衍可和吴起是死对头,哪里会像乐毅一般,唯吴起之命是从。这魏国的军队,未战,便已内乱。

再说赵国。

赵国对秦国而言,可谓是东出的最大的阻碍!

秦赵两国自建国以来,便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外交伐谋是越演越烈。

武灵王使秦、完璧归赵与渑池相会等历史上重大外交事件的发生,就是秦赵双方相互试探、暗中较劲的真实体现。

历史上,秦国一直是外厉内荏,赵国则是争锋相对,秦国并没有讨到任何的便宜。

这让赵国的国君,沾沾自喜,引以为傲。而秦国,则在苦闷之余,一直在默默地寻找着时机。

可以说秦赵之争,既相互制衡,又彼此虎视眈眈。一直以来,都是各诸侯国所喜闻乐见,坐等其成的。

而自从莫小雨的姨妈,成了燕国的新王后之后,燕王就成了这个妖媚女人的裙下之臣,俯首帖耳不说,并且言听计从。

于是,在秦国紧锣密鼓的谋划之下,已许久不问政事,耽于美色之中的燕王,竟然亲理朝政。

这让一干忠臣惊喜之余,对这个新王后的抵触情绪,也逐渐地消减了。

毕竟鬼谷子养女的身份,在有心人士的透露之下,让燕国的谋士们敬畏之余,还是抱有一丝幻想的。

所以,当才干平庸的燕王,提出要联合魏国攻打赵国之时,所有的大臣们都心知肚明,这必是新王后的计谋。

群臣们围着七国地图研究了半天,你别说,若是真能趁此机会将赵国掳去的国土再夺回来,燕国或许再能回到颠峰时期。

燕王思来想去,决定任命大将骑劫出任攻打赵国的大将军,群臣难得没有异议。

本是按部就班地安排着攻打事宜,哪知道魏国突然通知将攻打的日期提前了七天,燕国难免就有点儿手忙脚乱,对魏国的不守诚信也有了怨怼的情绪。

不过,在新王后的安抚之下,又重新鼓足了士气,一个个地摩掌擦掌着,准备为振兴燕国而去努力奋斗。

燕国是个挺有意思的国家。

它一直以来,都不是战国中的强国。领土最大之时,也只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以及辽宁等地。

但是燕国人民,却偏偏具有极强的爱国心。这一点,齐国是深有体会的。

公元前314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侵略。齐宣王当时曾得意洋洋地宣称:“一万辆战车的国家攻击一万辆战车的国家,只五十天工夫,就全部征服。”

然而爱国的燕国人民,于两年后,新崛起的民间武力把齐军驱逐出境,并拥立太子姬平继任国王。

这位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联合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齐国险些亡国。

所以燕国虽然算不上强国,但燕国人的彪悍,却一直是齐国所畏惧的。然而,依君太后的个性,要她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去燕国“吃一口”又不大可能。

因此,孙膑才建议老十三邀齐扰燕,任魏、赵两国鹬蚌相争,并趁机夺其要地,蚕食之。

秦国本就是此次事件的背后谋划者,再加上有孙膑这个军事天才的指点,真真是如虎添翼,计中有计呀。

(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三章 “火牛阵”的意外收获

魏、燕合攻赵国之事,自然瞒不过赵国的耳目。赵王急招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正如孙膑所料,大将廉颇受命率领二十万大军昼夜兼程,直奔赵魏边境而来,颇有一些来势汹汹的意味。

这赵国的历代国君,不乏明主。

在这冷兵器的时代,就先后在与秦国和魏国接壤之处,修建了两段长城,号称南、北长城。

在赵、魏相邻处,南长城的西段,沿着山梁丘岭而筑;在东段的平原地区,则将漳、滏河堤防连接扩建,夯泥土加高,如一条巨龙,矗立在赵国的南部边界。

所以,在赵王看来,魏国只派二十万大军来犯,若想突破其南长城,是绝对需要耗费些时日与兵力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