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母亲的红色之恋读后感 > 第6部分(第1页)

第6部分(第1页)

陈鹤琴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不畏强暴的气质令母亲崇拜不已,江枫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来的追求理想真理的青春活力和百折不挠更是令母亲大为钦佩。正是在导师和同学这种人格魅力的感召下,母亲入学的第二年便开始“不务正业”,把精力由刻苦攻读“活教育”理论转向共产党所领导的各种爱国学生运动。 txt小说上传分享

四 参军

1948年,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捷报频传,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军费开支骤增,便引发了国统区物价的新一轮飞涨。7月3日,沪市米价狂涨至每担2600万元,为抗战前的260万倍。面对洪水般汹涌的涨价狂潮,多少市民百姓家破人亡,无法生存,而贪官污吏则借机囤积居奇,大发横财。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共地下党组织再次掀起了以上海为中心的更大规模的学生爱国运动。

1948年5月4日,上海大学生在上海交大举行纪念“五四”营火晚会,成立“上海市学生反对美国扶植日本、挽救民族危机联合会”,发起了反对美国扶植日本的爱国运动。5月28日,上海万余名学生在美国驻华海军总部前举行反美爱国大示威,遭到上海市市长吴国桢、上海卫戍司令宣铁吾的镇压,当场逮捕学生50余人,大批学生受伤。

1948年的夏季,上海一片白色恐怖。母亲说,所以大中专学校门外每天都有特务在盯梢,警车穿梭般在大街小巷飞驰着,不时有进步学生教师失踪和被捕。校园内举行各种演出和###时,经常会被大批从天而降的军警特务包围,他们在伪装成进步学生混进学生组织中的军统和中统特务指认下,疯狂抓捕着学生骨干。江枫就是在那个风腥血雨的时候被逮捕杀害的。

母亲至今清楚记得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几十个进步学生正围坐在教室里聆听江枫布置下一阶段的游行示威活动,突然,校园里四处响起刺耳的警笛声,几十个军警和特务破门而入,二话不说,挥舞着手中的木棒疯狂殴打手我寸铁的学生。江枫被抓走了,他被带上警车时还拼命挣扎着高呼:“同学们,团结起来,不要被法西斯的疯狂所吓倒,胜利最终是属于我们的!”五天后,他被杀害了。

江枫的死,非但没有吓退母亲,反而更加激起了她追求进步,反抗强暴的决心。她开始在心里认真思考这样的问题,江枫;一个富家子弟,不愁吃穿,生活优越,为什么却要坚决跟着共产党闹革命?他清楚地知道,革命就意味着失去曾经拥有的荣华富贵。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江枫的决定,是在看透了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和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之后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一种理性的思考,是一种神圣使命感的驱使和冲动,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他虽然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但他的选择是毋庸置疑的:跟着共产党,就是所有青年学子追求进步、期盼光明的必由之路。

多少年后,母亲仍然无数次地给我讲起过这位曾经对她走上革命道路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进步青年。每当讲述到江枫被抓时的情景,母亲都会稍稍停顿一下,眯着眼睛,凝视着天空,似乎在回忆他那激动人心的最后呼喊。母亲说,半个世纪前,面临民族的危亡,进步青年的价值观念和献身精神是今天的年轻人根本无法理解的。

接下来发生的两件大事,对母亲的心灵产生了更加强烈的震撼,最终使她彻底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政权的腐朽本质,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信念。

首先是蒋经国“打虎”运动的失败。

1948年8月19日,为了挽救濒于崩溃的财政危机,将介石开始在全国推行“币制改革”,任命大公子蒋经国为“经济管制委员和助理督导”,亲赴上海平抑物价。

蒋经国当时年青气盛,颇有救国兴邦豪情,临危受命,深感重任在肩。拿着尚方宝剑,进入上海便公开声称:“此行目的,只打老虎,不拍苍蝇。”他先是召集了声势浩大的万人誓师大会,喊出了要进行第三次革命,建设新上海的口号。然后又果断处决了4名顶风做案的政府官员。接着又抓捕了杜月笙的大公子杜维屏。平日里横行霸市、趾高气扬的商贾大亨们见小蒋动了真格的,个个吓破了鼠胆;纷纷表示拥护南京的禁令;一时间;他在上海名声大振,成了铁面无私的传奇人物。有的外国记者甚至称之为“中国的经济沙皇”。

然而;蒋经国没有高兴几天,杜月笙便向他使出杀手锏,一口咬出孔祥熙的公子孔令侃,要求对违法者一视同仁。蒋经国本不想向他姨表兄孔令侃下手,而是希望他看清形势,知难而退,不料孔令侃装聋作哑,杜月笙又步步紧逼,恼怒之下,蒋经国下令查封了孔令侃两万多吨的违禁物资。

这一下捅了马蜂窝。孔令侃马上飞到南京去找宋美龄告状,说蒋经国在上海大开杀戒,和共产党里应外合。宋美龄本来就对这个从苏联回来的养子素无好感。便急急忙忙来到上海,痛斥小蒋六亲不认。没想到蒋经国根本没把这个后妈放在眼里,他对宋美龄说,如果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欺软怕硬,怎能服众。一番义正辞言把宋美龄气得跑回南京,对着蒋介石把小蒋一顿臭骂。

时隔几日,蒋介石就在南京正式对外宣布,孔令侃一案撤消,上海的经济管制到此结束。

一场轰轰烈烈、志在必得的“打虎”运动,就这样在蒋介石的亲自干预下,有头无尾地以闹剧的形式草草谢幕了。抢购物资的风潮又起,物价又如火箭般狂升。于是,市民百姓依旧水深火热,苦受煎熬,孔大少爷们依旧我行我素,横行霸道。而一度神气十足,豪气冲天的蒋经国,则“几乎天天喝酒,喝得大醉,以致于狂哭狂笑”。

其次是陈布雷之死。

1948年11月13日,伴随解放大军轰轰炮声的逼近,蒋介石的“文胆”陈布雷在寓所吞服安眼药自尽,撇下摇摇欲坠的蒋家王朝独自而去了。

陈布雷是个正直的文人,自北伐战争开始被蒋介石“三顾茅庐”请出即伴其左右整整22个春秋,实际上等同于一部中国现代史,每一次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民党及其政府的重要文告、文章,大多出自这位“文胆”之手。他才华横溢,文笔锋利,曾在反清革命、北伐战争中奋张挞伐,笔扫千军;在抗日战争中抨击日寇,###汪伪,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陈布雷作为一个典型的深受中国传统儒教熏陶的文化人,虽然早已看穿了蒋家王朝行将崩溃的必然结局,却始终摆脱不掉“知遇之恩”的束缚,最后只能在难以排解的思想矛盾中,选择了以死“尽忠”的道路。

这两件事的发生成为当时国统区街谈巷议的两大新闻。而对于母亲来说,却不仅仅是茶余饭后的政治笑料,它更促使母亲静下心来,深刻反思这两件事情背后所蕴藏的深层次原因。

一项“国民政府”下了大决心要推动的势在必行的改革,最后却又无奈地夭折在自己手中,说明国家体制确实到了千川百孔、无法修补的山穷水尽地步。一位对蒋介石忠心耿耿、赴汤蹈火被称为是“文胆”的幕僚知已,竟然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弃他而去,说明这个国家政权确实已腐败透顶,到了病入膏肓、无可救药的时候。由此,母亲认定,蒋家王朝的丧钟已经敲响,何时消亡只是一个时间早晚的问题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