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的照片。道布尔戴版的第一卷名为《决策之年》,5 周后也正式出笼。 当时是 1955 年 11 月 2
日,出版公司为此书的出版在米勒巴赫饭店的大舞厅 里举办了一场作者签名聚会。
杜鲁门答允为所有来宾在书上签名,令出版商大喜。“估计我得用坏两 枝在廉价商店买的 1.75 美元一枝的钢笔和五六枝我以前有的钢笔。不过我
不想(为钢笔)做广告。”杜鲁门在写给道布尔戴广告经理塞缪尔?沃恩的 信中说,“我可以参加你为道布尔戴举办的任何行动,但别让我为钢笔、蛋
糕或别的东西做广告噱头,我拒绝那样做。”
沃恩提前几天抵达堪萨斯城为活动做安排,他听人们说“我们天天都见 杜鲁门”,干吗非要参加这样一项活动呢?不免引起极大担忧。于是沃恩发 动起 D
连的老兵、童子军和所有他能想到的人,以确保凑足人数。然而他的 忧虑是多余的。聚会还没开始就有 300 多人排起长龙等着了。
第二天早上报纸的标题是《一直爆满》。 场面令人瞠目。“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杜鲁门看到人群不断膨胀,
每小时都有新人涌进时说。他签名时手都快飞起来了,一分钟竟能签 6 至 8 本书。倘若寻找他过人的活力,这便是一例。他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地签,一
边签名还一边与人们寒暄。“瞧,这个名字签得漂亮极了。”他时不时得意 地说,把签好名的书递出去。
休息时,他已签了 1000 本。最终仅仅在 5 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不可思 议地签了 4000 次名字。在场的记者和出版商都惊讶得目瞪口呆。此前,道布
尔戴的肯?麦考密克曾建议社鲁门使用机器签名,杜鲁门答道:“我将尽我 的能力能签多少算多少。我使不惯机器,还是愿意用手签。”
评论家理所当然认为此书的出版是一大事件。理查德?罗维尔在《纽约 人》杂志撰文说:“哈里?杜鲁门的《回忆录》(道布尔戴版)首卷对美国
政治高潮期的内幕做了详尽的描述,建国以来尚没有哪位总统这样写过。” 人们赞扬杜鲁门对历史做出的贡献,他对总统权力的理解,他思维的清晰以
及办事细致的作风,诚如历史学家阿伦?内文斯在《纽约时报书评副刊》头 版上写的,“他既谦逊又自信的迷人的气质”。人们认为书中自传的成分过
少,多数文字读起来像好几个人合写的官方文件(在序言中,杜鲁门对协助 他的人慷慨地致以谢忱)。理查德?罗维尔追踪报道过杜鲁门多年,他在书
中绝少看到杜鲁门用自己的话表述的反映其辛辣个性特点的言辞。书中收了
18 封杜鲁门致他母亲的信,罗维尔认为类似家书的内容还应更多些,它不仅 可使人免去硬读文犊风格的乏味,还可“神奇地窥视”作为普通人的杜鲁门 的心态。
正如评论家们所暗示的,回忆录的写作介入的人太多。杜鲁门的个性已 被淹灭,有时他甚至显得干巴无味。艾奇逊的忠告应更加引起他的重视。大
部分章节都没能反映出杜鲁门本人的活力,他独具特色的表达方式和他信件 语言的生动性。从很大程度上讲,这是杜鲁门的责任,因为他对此书的写作
方式未提出异议。此外从一开始他就认为他是在记录历史而不是讲述他自己 的故事。弗朗西斯?赫勒从未记得杜鲁门在撰书时管它叫“回忆录”,而只
是称“我的历史”。
人们不可避免地将他的书同丘吉尔的战争史做了比较,但不像预想的对 他十分不利。从文学的角度评判,阿伦?内文斯说,杜鲁门的书够不上那一
时代上乘的回忆录,但他强调此书却是一部“优秀的著作”。他的赞誉大于 贬损,因而他的书评也和别的评论一样,不仅成为对书的臧否,也被视为对
作者的盖棺论定。此书即使不是本世纪一本杰出的回忆录,也是由本世纪一 位最卓越的人物所撰写的出色作品。
总之,它塑造了一位最诚心诚意、最充满活力和目光最锐利的 总统(内文斯写道)??他洞察秋毫的敏锐尚未得以充分展示。??
他对总统职务的高度责任感及他要身体力行的决心同样使我震 动??他在处理一般事务中显得业绩平平,在琐事上还免不了出些
莫名其妙的差错。但他在任职期间历炼得愈发伟大,这在历届总统 中是绝无仅有的;支撑他的是他对美国史的渊博知识和对我们优秀
传统的渗透。危机来临时,他所体现的是政治家的洞察力、活力和 勇气。此人的伟大之处在于此??
第一卷和翌年春天出版的第二卷以及该书在《生活》杂志上的连载,重 新唤起了对杜鲁门的兴趣,也促使人们重新评骘他任总统时的功过。尽管他
对诸多事件的描述引起了争端——对他发难和驳斥的主要干将有吉米?贝尔 纳斯和亨利?华莱士——《回忆录》的出版是杜鲁门的名誉重新而稳固地树
立起来的开端,也是他本人异常幸福时期的开端。可以这样说,此书的出版 开创了他漫长生命中最快乐的一个篇章。
3
杜鲁门一直想有个儿子。他后来在信中对艾奇逊解释说,他之所以管成 长中的玛格丽特叫“瘦猴”就是这个原因。“不过虽然我希望有俩儿子再多
一个女儿,但给我一屋子男孩我也不会拿玛格丽特交换。”
1956 年 3 月中旬,在纽约卡莱尔饭店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玛格丽 特宣布她已同小埃尔伯特?克利夫顿?丹尼尔定婚。小丹尼尔是《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