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新教是怎么出现的?你们忘了吗?创新才是起因的关键核心。斗争只是过程手段嘛!没有创新哪来的结果?”李基强调到。
“西欧宗教改革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我看看啊,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要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打破天主教的控制。经济上,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要求打破天主教神学的精神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障碍。文化上,文艺复兴的推动作用:宣传个人自由平等**,提倡竞争进取和科学求知,为人们挑战天主教会提供理论思想依据。宗教上,天主教会在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势力很大。不仅在精神上统治着德意志,还从德意志掠取了大量财富。社会上:黑死病的蔓延导致了信仰的动摇(神父和修女都病死了,谁还会坚信上帝会全知全能)
耶诞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当时西欧所发生的社会变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第二,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封建贵族的特权与分裂割据。英、法两国的封建君主在与资产阶级、新贵族联盟的基础上建立了政治集权的“新君主制”。他们加强政治集权,推行重商主义,奖励文化创造,有力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意大利、德意志还存在着分裂割据,迫切需要政治统一。
第三,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者批判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权制度,鼓吹个人的自由、平等与**,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宗教改革固然是社会现实变革的产物,但其思想源头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市民的宗教“异端”思想之中。中世纪的城市在11、12世纪兴起后,为了抵制封建贵族与教会的掠夺与控制,城市从经济、政治上支持王权,王权则赐给城市以自由贸易乃至自治的特权。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其中异端思想具体指教会首先提出的“双剑说”“太阳月亮说”)”历史达人赵守忠简要说了一下宗教改革的背景。
白佳感叹道“这样看来国情和背景差的太远了,怎么借鉴抄袭啊!”
“你就知道山寨,不知道历史是在循环上升的吗?政治上的推动力我们没有,毕竟中国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社会民族国家一千多年了,炎黄信仰不是祖先信仰提升到民族的高度吗?我们建立帝国之后,政治上哪还有资本主义的障碍?经济上也没有什么阻力,资本主义萌芽也快到树苗阶段了,哪还有封建生产方式的阻力?
佛教的众生平等和自我修行提高境界进取成佛的理论也早就扫清了意识形态的禁锢。佛教在中国这个自由信仰的国度有过和教皇国一样的权势吗?本来就四分五裂的众多佛教宗派还有统一的必要呢!否则宗主国内部都不统一的宗教怎么树立威信让那些殖民地相信呢?
总的来说,我们搞改革的阻力相对于西欧几乎为零。所以关键就是用什么手段来推进佛教的统一和更加符合我们的需要。”赵守忠分析道。
“既然阻力不大,那么我们就不需要像马丁路德那样的炸弹,没有堡垒自然不需要大炮去攻击,统一的事情我看就召开一次无遮大会,在我们最好的合作伙伴少林寺的禅宗祖庭那里,成立一个统一佛教的大会,让各家各派的意识形态统一起来。我们需要一个擅长搞统一战线的人,而不是一个经义辩论专家。”汪新宇表示自己不希望看到宗教战争。
“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多得是。这个不是问题,问题是什么才是我们需要的佛教?”刘蛟问道。
“简而言之就是资本家要的佛教。什么符合资本主义的发展,我们就要加进佛教里面,什么不符合就要删除,那些伦理道德之类的可以保留,反正都是普世价值嘛不同的说法也有利于文化多元性。
比如繁琐的仪式和大量的香油钱我看就可以取消,对于捐助要规定上限(绝对数额要在100万以内,相对数额要在个人财产10%一下),各个寺庙财务要公开透明。这我想比较符合需要。”刘欣建议到。
“还有现在的佛教已经很重商主义拜金主义了,没有必要搞新教的那种强化商业伦理的创新了,反而要不断分割各个寺院的经济产业和宗教业务,搞政企分离,哦,不是,是教企分离。精神指导和教化方面的从业人员不能兼任教产的管理职务。这个方面要明确职业经理人制度。
必须把往生极乐世界的唯一途径设为行善修心,剔除类似赎罪券的香油钱可以救赎思想。恢复部分原始佛教的本性才是我们的需要。佛教是无神论和理性的宗教。在很多方面,佛教与科学精神具有一致性。人人都可以成佛岂不是达到无神论的境界?佛陀反对盲目崇拜权威,反对不加思考地接受任何理论。这些朴素的原始教义有利于我们推广科学精神和理性思想。”
“总的来说就是召开一场胜利的团结的大会,建立合理公开透明的财务机制,搞好专业化分工,确立宗教理论的目标和方向是吧!这些在现在我们的手中很好实现,这样看来,只有我们这种有钱有势有技术的帝国才能搞好这一套改革啊,以前的王朝和其他国家还真玩儿不转。”(未完待续。。)
第195章 谁说南洋没有基础设施
谁说南洋没有基础设施
早在帝国成立前7年的1933年时穿越众就派遣了手下到南洋地区绘制地图和海图,十几年下来,汇总的海图和现代公布的超高清卫星地区也差不了太多。在大部分穿越众的眼中,日本和其他封建化早期的国家根本没有基础设施,因此只有加大投资力度,大量建设道路码头等配套设施才能更有效率的掠夺财富和资源。
但是这种投资大,见效慢的长期投资并不能激发帝国投资者的热情,国会也不会同意拨款给这些盟国兴修道路等设施,彻底代行其政府行政职能。
实际却不是这么一回事,各个国家除了文明比较落后的室利佛逝之外,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尤其是水利工程和道路。虽然耶诞前的时代,中国和罗马都建立起庞大的国家道路网络,但是都在之后的漫长时代中无力维护慢慢的废弃了。周边文明看到两大文明核心修路的好处自然也会兴修自己的道路系统,虽然没有那么庞大的规模和高标准。
例如紧挨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