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和玻璃都有着相同的化学成份。二氧华硅,但二者的区别甚大。琉璃是中国五大名器之首,和金银、玉翠、陶瓷、青铜齐名,是佛家七宝之一,很珍贵的艺术品。常用作建筑,装饰,倍受古人的喜爱。
琉璃的制作工序长,从构思、设计、烧制、打磨,有接近五十个工序,极为复杂。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手工制作。即使工匠掌握了极其高超的技艺,也不能保证产品色彩一致,必然会有差别,因而琉璃色彩各异,不尽相同。
最困难的是,一模一品,一个模子只能烧一件作品,模子不可能重复使用。要是遇到大型作品。需要反复烧制。极为复杂。导致了琉璃地成功率非常低,相应的琉璃也就非常珍贵。拥有琉璃就是身份的象征,为古人珍爱。
玻璃可以工业化生产,要多少有多少,其收藏价值无法与琉璃比。就用途来说,玻璃更胜一筹,是居家装饰品,用到门窗上,改善了居住环境,为我们地生活提供了便利。现代的高楼大厦要是没有玻璃,不是不可以,是很少。
更不用说,玻璃是化学实验室的主要用品,要是没有玻璃制品,要建立化学实验室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这其中的差别很明显,要陈晚荣说明白倒不是问题,不过郑晴未必能理解。陈晚荣愣了愣,这才道:“不一样。琉璃虽然精美,但其透光性不好,东西放在里面不太好看。而玻璃不一样,装上东西,通透的,跟没穿衣服的人一样,什么都看得见。”
这是一个很形象生动的比喻,郑晴自然是一听就明白。只不过,这比喻对于她这个女子来说,有些难堪,红着脸道:“陈大哥,你别说这些好么?”
陈晚荣大是后悔,不应该用这比喻,轻拍一下嘴巴,点头道:“瞧这张嘴,净说些没用的东西。”
郑晴明知陈晚荣拍得轻,仍是心疼起来,嗔道:“陈大哥,你别打自己,好么?陈大哥,你说的玻璃就是琉璃中地一种。大月氏的琉璃,采山中石,铸五色琉璃,其精美胜过中土的琉璃。其琉璃能大量生产,因而中土的琉璃遂贱,最后越来越少,以至于没有了。所存者,只是用来修房建屋用的琉璃。”
没有使用透明的玻璃仪器,使得炼丹家错过了很多可贵的化学现象,最终导致遥遥领先地中国炼丹术没有发展成化学,这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憾事。
陈晚荣对此是深为惋惜,在他的印象中,中国古代应该没有玻琉才对,听了郑晴的话,很是惊异,问道:“晴,真有这种琉璃?”现在这个琉璃是玻璃的另一种说法了。
中国古代不仅有玻璃,还是铅钡玻璃,曾经一度大行于世,只是后来西方的玻璃传入,导致中国古代玻璃的绝迹。陈晚荣的历史知识不行,对这段历史不了解。
对于郑晴来说,陈晚荣的问题她历来是有问必答,点头道:“是呀!最早出现这种琉璃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窑工烧瓷器,发现渣里有蓝绿色地石头。这石头对着太阳一照,很是好看,很美丽。烧制以后,去市面上卖,曾经风行一时呢。”
陶瓷渣里含有铜、铁离子,是以呈不同的色彩,那是古人的意外收获,也因此而兴起了中国玻璃业地发展。只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西方玻璃大量流入。把中国的玻璃给挤垮了,诚使人叹息。
居然还有这样一段曲折的历史,陈晚荣很是感叹:“真是想不到!”
郑晴笑着解释道:“陈大哥也不必介怀。虽然可惜,毕竟大月氏传入的琉璃要好很多,受人喜爱也很正常。”
要是古人有保护民族工业的意识,也不致于让玻璃给西方地玻璃挤垮了。这道理陈晚荣要解说地话,郑晴肯定能明白,会后悔说出这样的话,只是给她解释了也没有用,徒自感叹而已。陈晚荣不再多说,脱下外套,捡起长石放在衣服里。
郑晴眨着眼睛。不解地问道:“陈大哥,你这要做什么?”
“带回去呀!”陈晚荣想都没有想,脱口而答。
郑晴再问道:“陈大哥,你是不是要造玻璃?”
还是伊人了解自己,陈晚荣点头道:“是呀!这玻离造起来难度不小,我得带些回去研究一下,然后再想办法建一个作坊。大量生产。”
玻璃制造地技术难度比起做香皂大得多了。光是这高温就够让陈晚荣头疼的了,要想把石英砂、纯碱、长石和石灰石的配料熔融就需要一千三到一千六七百度地高温,如此高的温度,对于现代社会自然不是问题。在唐朝,这是很难的技术问题,温度一升高,物质的性能会发生改变,熔炉的问题就来了。
更不要说,大规模生产带来的其他问题,这些问题要是不解决。想在唐朝大量生产玻璃想都不敢想。
小打小闹,做点东西自己用,倒是可以的。
玻璃的神奇郑晴已经熟知了,早就很向往了,一听这话,哪里还能按捺得住:“好啊,好啊!陈大哥,这要怎么做?我帮你!”期待的盯着陈晚荣。生怕陈晚荣不同意。
伊人的美意。陈晚荣哪能拒绝,笑道:“到时。自然是要你帮忙。”
郑晴放心了,嫣然一笑,帮陈晚荣捡长石。她人本极美,一举一动好象舞蹈家地舞姿似的,说不出的美,看得陈晚荣心痒痒的,在她耳边轻声道:“晴……”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