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晚荣明白他为何叹息,那是说“要是武则天不杀程务挺,后突厥安得如此猖獗?”
凌烟阁难得开放一次,绝大多数大臣是第一次来凌烟阁,无不是倍感荣幸,很是珍惜这机会,看得特别仔细。
时间差不多了,睿宗这才下旨,要所有人赶去含元殿。
含元殿比宣政殿大,今天的人多,不在那里升朝也不行了。
今天的喜事太多,群臣知道睿宗肯定还有事情宣布,风风火火的赶到含元殿。果然,今天的含元殿与以往大不相同,布置得喜气洋洋不说,还放了不少锦墩,看来睿宗今天不打算让他们受苦挨站,是要他们坐着说话。
睿宗走到宝座前,扫视一眼群臣道:“今天,大家都高兴,就不要站着了,坐吧!”坐在宝座上。
“谢皇上!”谢过恩,群臣这才坐下来。
“今天,将士们归来,朕心里高兴,你们高不高兴?”睿宗明知故问。
“高兴!”
“高兴好!晚上,朕再赐宴于你们,与你们同乐!”睿宗的话锋一转:“现在,就来议议其他的事情。吐蕃大捷很是振奋人心,朕是数度高兴,今儿都不知道是第几回乐呵了!”
“哈哈!”群臣大笑声响起。
睿宗不动声色,问道:“你们都说说,为何朝廷这一次没有把吐蕃给灭了?经过这一仗,吐蕃没有灭,离灭亡不远了。不过,毕竟没有灭,只是要死不活。这原因何在?敝开了说,不要藏着掖着。”
象这种大喜事,除了特别紧急的事情不会处理,睿宗居然突如其来的叩问吐蕃不灭的原委,出乎所有人的意外,就连太子李隆基的脸上都闪过一丝讶异。
群臣惊讶不置,张大了嘴巴说不出来话。
陈晚荣心念一动“睿宗有所图谋?”
“小妹,你说说看!”在群臣的惊讶中,睿宗居然直接点名要太平公主说话,这可是极少有的事情,群臣讶异一下子变成了诧异。
太平公主很是意见,不由得一愕,愣了一下这才道:“皇兄,小妹以为主要是时令不对,大军通过石堡城的时间晚了些。要是早上三两个月,就有足够的时间灭掉吐蕃。”
吐蕃地势险要,气候与内地不同,一到了大雪封山的日子,粮草运不上去,这是大军不得不撤退的原因,她说的就是这事。
睿宗不置可否,目光落在李隆基身上,群臣不由得一振,心想睿宗是要李隆基发言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睿宗的目光移开了,落在姚崇身上,问道:“姚卿,你说说看。”
姚崇在朝中的名望很高,政才卓越,听听他的说话比起听太子的发言差不多,群臣凝神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姚崇应一声道:“皇上,臣以为这次大唐不能灭吐蕃,原委不是在于时令节气,而是在于大唐内部。积弊甚重,斜封官当道,政令不畅,豪强横行,法令不行,若是无此种种弊端,大唐这次完全可以灭掉吐蕃。”
这是喜庆的时候,他居然说出这么多的问题,这是不识时务,群臣暗中为姚崇捏把汗,万一睿宗发怒,那后果不堪设想。
睿宗还是不置可否,问道:“小妹,你以为姚卿的话有没有道理?”
太平公主也摸不透睿宗的心思了,只得小心的道:“皇兄,小妹以为姚崇的话有些有道理,有些没道理。”
这快刀切豆腐,两面光,无论睿宗作何评判,她都处于有利位子。可是,睿宗依然不放过她,点头道:“小妹,说详细点。”
“斜封官当道,这是实情。豪强横行,法令不行,太过危言耸听了!”太平公主不得不应对。
睿宗不再问她,而是问道:“三郎,你以为呢?”
李隆基应声而言:“父皇,儿臣以为姚崇所言极是。儿臣以为,朝中积弊远非如此,还有很多,只是眼下来不及做。”
萧至忠知道这是打压李隆基的好机会,马上接过话头道:“太子,今天是喜庆的时候,还是不要说这些的好。”
这话表面上听起来是在劝告,实际上是在提醒睿宗,李隆基太不识时务了,在喜庆时候说这些让人扫兴的话。
太平公主的人明白他的用意,齐声附和。
睿宗站起身,扫视群臣。群臣知道他有话要说,这次不说则已,一说就是定乾坤的事情。若是他赞成李隆基的话,那么李隆基的地位就更形稳固。若是他不赞成,那么李隆基今天不识时务,麻烦会很大。是以,群臣无不是绷着一颗心。
“今天把你们召到这里来,而不是接着庆贺,就是要你们说说这些事情,找找毛病,这叫安不忘危!”睿宗一锤定音。
太平公主的脸色一变,旋即恢复正常。拥护太子的臣子大是振奋。
睿宗接着道:“朕看三郎,姚崇说的很有道理!依朕看,大唐的积弊远远不止这点,还有很多。大唐为何有如此之多的积弊呢?这责任谁来负?”
前面一个问题,群
道说法,后面一个问题谁也不敢接口。
唐太宗留下的江山宁静,边境也没有什么战事,可以说歌舞升平,到了现在,内有积弊,外多强敌,这和武则天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