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炮作文网

博炮作文网>化工大唐好看吗 > 第11部分(第1页)

第11部分(第1页)

陈再荣从屋角提起一个背篓,催促起来:“哥,我们这就走。”

“好呐!”陈晚荣知道他急于和自己说事,应一声,向陈老实陈王氏道别:“爹,娘,我们走了。”

陈老实这次没端家长派头,更没有用命令的口吻说话,而是说得非常温馨:“早去早回。官道上车来人往的,多长个心眼,不要出事哦。”

“老头子,你怎么说那么不吉利的话?”陈王氏斥责起来,叮嘱道:“晚荣,不要听你爹的。家里没甚事,不要着急,把该买的买齐了再回来。”

陈再荣把背篓往背上一背,冲二老挥手:“爹,娘,我们走了。很快就回来。”

两兄弟出门而去,陈老实忙和陈王氏追出屋去,目送二人不见人影这才回到屋里。陈老实又去忙他的木活,屋里传出砰砰的响声。

行出老远一程,陈晚荣这才问道:“再荣,你有什么话要对我说?”

“哥,我昨晚上想了一宿,我还是想从军。哥,你能不能给爹娘说说,要他们让我去。”陈再荣瞅着陈晚荣,充满期待。

谁都明白,安北都护府现在招募材勇之士,年内必然对后突厥有大的军事行动。一旦上了战场,生死难料,一个不好陈再荣血洒疆场,二老还不知道如何伤心。陈老实一个想不开,抹脖子的可能性不是没有。

万万没想到陈再荣出的是这难题,陈晚荣不停的挠头,沉思起来。

第十一章 再荣的心愿(下)

陈晚荣沉吟之际,陈再荣还以为陈晚荣也不支持他,心里一急,脱口吟起一首诗:“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这诗前面是在咏风,最后两句“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却是气势磅礴,让人热血如沸,陈晚荣大受感染,赞道:“好诗,好诗!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好气魄!这是谁的诗?一定是一位大英雄才写得出如此气魄的诗!”

陈晚荣现在精明强干,十分自信,在陈再荣心目中的地位大为改观,只觉现在的陈晚荣和以前的陈晚荣有着天壤之别。但是,陈晚荣目不识丁这点是众所周知的,陈再荣听他品诗,还一语道破关键之处,不由得格外惊奇:“哥,你啥时间会评诗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诗”,这句话语文老师不知道说过多少回,陈晚荣读过的唐诗不少,能记住的也挺多。这首诗第一次听到,虽然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至少诗中的韵味还能品出来。

陈晚荣不能实话实说,干脆来解释诗的意境:“作诗写文章都要求有感而发,无病呻吟似的文章没有感染力,这诗写得如此之妙,引起了我的共鸣,随口说几句而已。”

一句托词,却换来陈再荣的击掌赞叹:“作诗写文章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先生也是这样说的。哥,你真了不起!连这都懂。”

没有上过学,目不识丁的人居然有如此高明的见解,能不让陈再荣赞叹吗?

语文老师不就这样教的吗?陈晚荣拿来作搪塞之语,没想竟然得到陈再荣如此盛赞,正想谦逊两句,只听陈再荣接着往下说:“哥,你不知道,这诗出自太宗皇上之手。太宗皇上戎马一生,征战天下,创建大唐,励精图治,四海晏然,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边境清平,比起古之大英雄秦皇汉武,一点也不逊色。”

唐太宗的大名陈晚荣不知道听过多少回,知道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大英雄,建立唐朝,开创“贞观之治”,明君之名千古流传,就是现代人一提起这位了不起的君主不由自主就要竖大拇指。

没想到他还会作如此有气魄的诗,陈晚荣乍听之下不由得惊奇的说:“是太宗皇上的诗,怪不得如此有气魄!劳歌大风曲,借用汉高祖《大风歌》的典故,但太宗皇上的文治武功哪里是汉高祖比得了的。”

唐太宗其实是一位全才,不仅文治武功千古罕见,还会写诗作曲,书法也不错。唐太宗的音乐修养不低,唐朝出自帝王之手的著名乐曲有两个,一是唐太宗的《秦王破阵乐》,另一个就是唐玄宗的《霓裳羽衣曲》,千古流芳之作。

唐太宗酷爱王羲之的《兰亭序》,并以此陪葬,致使书法瑰宝湮没,为后人诟病。但是,唐太宗的飞草非常有名。

他的诗流传于世的不少,和汉武帝的赋一样,都达到了专业文人的水准,其中不乏写景之作,但作结总是不乏帝王气魄。

我们现代人对唐太宗的关注集中在他的文治武功上,很少去关心他的书法成就,文学水准以及音乐修养,谁叫他的“帝王之业”那么辉煌呢?是以陈晚荣乍听之下有点意外。

对于陈再荣这个唐人来说,唐太宗不仅仅是一个伟大的君主,还是心目中的偶像,于他的典故诗作无不留心,能吟唐太宗之诗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次,陈再荣不再是击掌赞好,而是右手重重一下拍在大腿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声调提高了许多,大声叫好:“汉高祖草创强汉,结束秦末之乱,功在史册。但是,他不能北击匈奴,初征之时有白登之围,若不是陈平出奇计安得脱身而归?太宗皇上则不然,为了创建大唐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结束隋末战乱,安定华夏。更重要的是,太宗皇上灭了突厥,雪却太原称臣之辱,便桥订盟之耻。突厥臣服,四境晏然,北方无事,‘威加四海清’不正是他不世伟业的写照吗?”

在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反击外敌最成功的有两次,一次是汉武大帝主持的破击匈奴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了数十年。卫青大破伊稚斜上演“单于夜遁逃”的壮歌和霍去病封狼居胥山是这场战争的巅峰之作,影响深远。

另一次成功的反击异族的战争就是唐太宗主持的灭突厥战争,对这场战争我们同样是津津乐道,因为突厥的颉利可汗都给生擒活捉了。活捉敌国首领的事,这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终唐一朝也仅此一次。

但是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并非如后人想象的那么简单。突厥和匈奴一样,是非常骠悍的草原游牧民族,弓马娴熟,能征善战,在隋末之际非常强大。李渊太原起兵之时,为了解除北方威胁,向突厥称臣,得到的是北方的暂时安宁。

唐朝建立之后,突厥和唐朝的关系一天不如一天,越来越不稳定,抓破脸皮是在公元626年,“玄武门事变”后不久。颉利可汗认为唐太宗刚登基,还是通过政变这种非正常的方式即位,以为有利可图,亲率十万铁骑长驱直入,兵临渭水,离长安不过数十里之遥。

要是赵宋王朝或者明清时期的软皇帝,在敌国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肯定是仓皇而逃。唐太宗不仅没有害怕,反而亲率六骑亲临渭水,指挥军队布阵,摆出一副决战姿态。颉利可汗本想搞政治讹诈,没想到唐太宗不上当,只得谈判,重申兄弟之约,在便桥和唐太宗订下盟约,史称“便桥之盟”。

突厥虽然没有讨到便宜,但是这件事却激怒了唐太宗,一场反击突厥的战争在他的主持下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四年后,也就是公元630年,惊才绝艳的李靖夜袭阴山,端了颉利可汗的老巢。颉利可汗仓皇北逃,在碛口给活捉,东突厥宣告灭亡,突厥称臣。

唐太宗灭突厥这事不仅仅是灭国那么简单,还是一场雪耻的战争,称臣之辱和便桥之盟的耻辱洗刷得干干净净。

一提起这事,唐人无不是扬眉吐气,陈再荣右手不由自主地抓向左腰,可惜佩剑已断,抓了个空。双手握成拳,目视前方,热血如沸的道:“要是能追随太宗皇上破灭突厥,虽死亦何憾?”

对他这种拳拳报国之情陈晚荣很是理解,正想安慰他几句,只听陈再荣一声长叹:“可惜现在北方,战争频繁,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可恨的突厥降了又叛,叛了又降,反复数次,无耻之极,此生若不能奋击突厥,让突厥臣服,枉为男儿汉!”

唐朝是一个强盛的王朝,但是在唐太宗以后边境上的战争日渐增多,越来越不稳定,突厥的反叛更是搅得北方不得安宁,连安北都护府在塞北都不能立足,不得不内迁。对这事,不仅仅陈再荣义愤填膺,就是陈晚荣也是气愤难平,宽慰陈再荣:“再荣,这事急不得,得慢慢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