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耿庆归附的第三天,秋奴率部来投。五千部曲尽数交付曹朋,而秋奴则带着家眷,进入冰城……秋奴之后,又有三部大人归附。十八部落,眨眼间就少了五个。至于其他部落,也都惶惶然不知何去何从。不久前归附他们的部落,纷纷逃离他们的控制,向红水大营投去。而他们现在,对此也无心去过问太多。
……
“曹家小儿,欺人太甚。”
红水集,此刻已不复当初曹朋初至时的繁华和喧嚣。
城里的胡人纷纷逃离,而汉民则惊慌失措。整个红水集,被恐慌的气氛所笼罩。
每一个人,都带着茫然表情。
此前,不是和红水大营关系挺好的吗?还联手退敌来着……怎么这一眨眼的功夫,就刀兵相向?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之前红水大营的会盟,窦将军不去呢?
窦兰可以清楚的感受到,部曲心中的茫然和抱怨。
他也只能暗自叫苦:原本想等到开春,各部整合完毕后,能够向曹朋争取更大利益。
哪知道曹朋居然二话不说,便要动兵?
在窦兰看,曹朋刚接收了中原移民,肯定要有一阵忙碌。
哪知道,曹朋接受移民之后,迅速分拨出两千三百户到廉堡和凤鸣滩,缓解了一部分的压力。之后,他和檀柘神不知鬼不觉的达成协议,兵不刃血得到红砂岗,使得整个河西,都为之恐慌。而那座一夜拔地而起的冰城,更是神来之笔。
至少在普通人眼里,这曹朋是得了上天眷顾……
“父亲休要紧张,孩儿有一计,定能令曹家小儿,无功而返。”
第438章 河西第三弹(四)
夜色里,红水集城外,黑压压一片,尽是汉军营寨。
曹朋兵发红水集,并没有依照着‘兵贵神速’的原则,而是缓缓推进。沿途不断招降红泽部落,同时还顺带手的,消灭了几支在红泽颇有名望的马贼盗匪集团。原本只需要几天就可以抵达红水集,却足足走了十八日。十一月二十八日,曹朋兵临红水集城下。大军一路行来,毫不见疲惫之色,军卒们个个精神抖擞。
这十八天的行军,对于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汉军而言,无疑是一次真刀实枪的操演。
军卒们演练了追袭,攻坚等各种战术。
十八天共消灭马贼盗匪,近两千余众,可谓战果非凡。
曹朋越是走的慢,对于红泽,对于红水集所带来的压力就越是巨大。当人们耳朵里全都是汉军如何消灭盗匪马贼的消息时,许多持观望态度的部落,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十八天,共有四家红泽部落来降。加上此前五家,红泽半数部落,已落入曹朋之手。曹朋还未对红水集征伐,就已经获得了近两万人口之多……
如此摧枯拉朽般的行军,所产生的效果,不言而喻。
当汉军抵达红水集时,红水集城门紧锁,根本不敢和曹朋来一场硬碰硬的交锋。
曹朋呢,也不急于发动攻击,而是在城外整顿军纪,操演人马。
那隆隆的战鼓声,震天介的喊杀声在红水集的上空回荡了三日,生活在红水集的百姓,莫不胆战心惊。有不少人,甚至期盼着曹朋赶快攻城,早点结束战斗。
可是,汉军却迟迟未动。
这就是徐庶所说的‘威慑’
通过小小的红水集,辐射整个河西。
各部落大人纷纷派出斥候,严密监视汉军的动向。
虽有些部落想要出兵援救窦兰,可是在看到汉军的军容之后,一个个又缩回去。
……
“父亲,差不多了!”
红水集府衙中,窦虎和耿钧摩拳擦掌,兴奋的舞动拳头。
而窦兰仍紧锁眉头,看上去犹豫不决。
“叔父,小侄一直观察,曹家小儿并不只是为了攻取红水集,而是想要向河西威慑。他们的守卫很松懈,加上这几日叔父退让,避而不战,更令曹家小儿失去了戒心。此前虎哥说的不错,只要能败他一阵,就会令诸方大人前来援救。
侄儿愿领一支人马,今夜出城,偷袭小儿大营。
他无有防备,必然惊慌。到时候只要他向后撤退,叔父趁机掩杀,小儿必大败。”
耿钧跃跃欲试,不停的戳哄窦兰。
而窦虎也是连连点头。
趁曹朋立足未稳,偷营劫寨的主意出自于他。不过当时曹朋的军威太盛,以至于窦兰不敢轻举妄动,最后决定避而不战,坚守红水集,等待援兵,伺机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