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闭着眼睛问道:写好了吗?赵高将御旨拿到眼前,嬴政微微睁眼扫了一下,一摆手,道:八百里加急发往上郡。赵高见皇帝许久没说话,便退出去了。
嬴政一阵眩晕,他痛苦地皱了皱眉,觉得自己就要被黑暗的漩涡所吞没。这时,他觉得从前的敌人趁着他最脆弱的时候又回来了。他们把他团团围住,并且嘲笑他,咒骂他。这一刻,嬴政不禁一阵惊慌,怀疑自己一辈子所完成的功业是否真的有那样伟大。他总是自比三皇五帝,可到头来,他怀疑自己是否只是三皇五帝面前的一个小丑!
嬴政挣扎着大声说:朕给了天下人一个最大的礼物,便是这统一的秦国,你们高兴也好,怨恨也好,都必须把这个礼物接受下来!也许你们永远都不会感谢朕,朕也不需要你们的感激。但你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朕留给你们的礼物!
一阵愈加严重的眩晕和痛苦却猛地袭来,让嬴政心中不禁恐慌。他忙把赵高唤进车来,询问御旨是否已经发走。赵高镇定自若地告诉他:御旨正在途中。
如是三次。
在那一天夜晚,嬴政感到最大的一片黑暗向自己袭来,他听到许多声音在与自己争辩,他疯狂而且绝望地叫道:我没有错!是你们都错了!
之后便是无边的寂静。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七章 花尸断魂(1)
这日,王离正在北河一线视察,接到上郡蒙恬大将军府的通知,说有皇帝的御旨到达,要求扶苏、蒙恬、王离三人同时接旨,因此,王离必须日夜兼程赶往上郡。
王离到达上郡正是清晨,传达皇帝御旨的内宫太监及御史府的一名文官已经于昨夜抵达。王离来不及休息,便与扶苏、蒙恬三人共同在监军府接旨。
按照惯例,监军府的驻军全部退出,暂时由送皇帝御旨的一千名禁军接管。扶苏等三人的卫队,不得留一兵一卒在府中。扶苏陪同送旨的太监进府。太监原本认识扶苏,因此,其神情也较为平和、亲切,若不是必须首先进行接旨仪式,大概还要聊些皇帝东巡的事情。
让王离想不到的是,与送旨太监同来的竟然还有昔日南平百越时出生入死的战友,苏角和涉间,他们也被皇帝从百越调到长城一线了。由于御旨还未颁布,几人只是相视一笑,心里明白,等接旨的仪式结束,必然要找个地方好好喝上一顿酒。
只是御史府的那名文官大家都不认识,他的脸上也没什么表情,不过,御史府的官员大多是这个样子,整日办些皇帝御批的大案子,久而久之,脸色也都一概冷冰冰的了。
颁旨开始,扶苏、蒙恬、王离跪倒在地,伏首听皇帝御旨的内容。大厅前站着一名年轻太监捧着象征皇帝威严的金剑。御旨分别写在三轴金帛上,摆在铜盘之中。太监气宇轩昂,神情自若地打开第一轴,朗声念起来。
御旨的第一句话便让在场的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皇帝从一开始就斥责公子扶苏在北疆无所作为,且诽谤皇帝,暗中怨恨,为人子不孝。在关键的结论处,颁旨的太监停顿了许久,他大概也十分吃惊,正在认真地辨认着御旨的内容,生怕读错了其中的内容。最后一句,他尽量镇定地念道:赐公子扶苏金剑,令其自裁。
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震惊了,许久没有一声动静。颁旨的太监最先清醒过来,转身示意持金剑的太监将剑交到扶苏手中。
扶苏沉默了许久,抬起头问道:父皇现在何处?颁旨太监缓缓道:皇帝陛下正在东巡途中。他显然万分怜爱扶苏,因为扶苏自小在宫中长大,与他十分相熟。他费力地又补充了一句:此御旨是臣下亲手从中车府令赵高大人手中接过,来上郡途中臣下也未敢合眼,御旨片刻未曾离身呀!
扶苏默默点点头,接过金剑,将剑缓缓拉出鞘。
这时,蒙恬猛地站起身,喝道:公子且慢!
话音未落,站在颁旨太监身后的御史府文官厉声喝道:蒙恬要谋逆吗?
此时,王离也不顾一切地站了起来,但旋即被禁军卫卒按在地上,如同一只被铁链锁住的猛虎,双眼冒火,杀气腾腾。
王离定定神,用恳切的语气说:公子为北疆三十万秦军的监军,身担如此天下重任,只凭一纸诏书便自杀,不是太轻率了吗?不如暂缓一下,公子向皇帝陛下进书简一封,表*迹,或许能澄清其中的误解。
蒙恬也道:公子为北疆付出如此之多的心血,众人有目共睹,难道就只落得个这样的下场吗?
御史府的文官冷笑道:到底是国尉府的武将,逼急了,皇帝的御旨都不认。不过,皇帝的御旨是不需要解释的,你们最好冷静下来。
王离像豹子一样猛地向前一跃,又伤心,又愤怒地大吼道:去你妈的,你以为老子在北疆辛辛苦苦修长城、打匈奴人,就是听你御史府的小白脸们训斥的吗?哪一个父亲不疼爱自己的儿子,何况是扶苏这样的长公子?扶苏公子,你一定要面见皇帝,否则绝不能执行这样的御旨!好好想想,你是有这样的机会的呀! 。 想看书来
第十七章 花尸断魂(2)
王离抬起头,冷冷地扫了一眼禁军士卒,坚定地望着扶苏,缓缓说:如果你不自杀,这里没人敢杀你。这里的禁军主将、屯长、士卒全部是我当年的手下,你信不信,我如果现在下令将这个御史府的小白脸杀了,然后护送你回咸阳,他们都不会有半点犹豫。
扶苏回过头,感激地看了他们一眼,缓缓道:扶苏生平与父亲争执最多,能了解扶苏治国平天下理路的,除博士馆的敦礼,便是父亲。我的思想与父亲的治国理想分歧过多。从前我认为,我与父亲之间大概可以相互做一些妥协,但从今日父亲之举看来,他是不会妥协的。父亲让我死,不是出于怨恨,这与亲情也没有太多的关系,他这样做,不过是表明,秦国今后要按照他指定的道路走下去,除此之外,没有第二条道路。
扶苏苦笑了一下,道:我相信这御旨传达了父亲的真实意图。既然父亲决心已定,扶苏纵是一百个不愿意也是徒劳,罢了,此时说什么怨恨、无奈、失望都太多余了。在天上,扶苏却要与父亲好好理论一番。
说罢,拔剑自刎。
蒙恬和王离都无奈地低下了头。
颁旨太监抿着嘴,转身对御史府的文官道:请大人验明正身。待确认扶苏已死,颁旨太监沉重地拿起第二道御旨。此一御旨的内容也同样严厉,斥责蒙恬身为大将,不知纠正扶苏的问题,反而纵容其错误,为人臣者不忠。结论是,同扶苏一样,赐死。
蒙恬听罢,沉默不语。
王离哈哈大笑道:长城一线如果不是蒙恬大将军坐镇,匈奴人恐怕早就打过来了,哪里还有北疆的安定。即便是皇帝不明白这个道理,难道咸阳那些文武百官也都疯了吗?难道还想与匈奴人再打上几年恶仗吗?
御史府的文官脸色发白,严厉地说:裨将军神情狂妄,不像是在听皇帝的御旨。
王离向两边瞪了瞪眼,朝地上吐了口唾沫。
蒙恬也冷笑道:此御旨果真出自皇帝陛下之本意,也定是被谗言所蒙蔽。我蒙恬从祖父起三代为国家出生入死,忠心耿耿,如果皇帝陛下能够明察秋毫,蒙恬断不至于赐死。
他?